我真是萬億大佬!
最經典的還是蘋果手機,每年各種百億補貼,但人家官方居然從來沒有正式授權過?
說起車,沈鋒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道“現在京城一個普通車牌多少錢?”
李南君一愣,忍不住笑道“去年已經破十五萬,今年妥妥的奔二十了。”
沈鋒一撇嘴,不愧是一線城市,都能買一輛帕薩特了。
這個話題李南君深有體會道“搶到車牌隻是第一步,必須還要有車位吧?”
“現在市麵很多新小區,銷售員都喜歡把小區的車位配比掛在嘴邊。生活在大城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曆過在老小區裡搶車位這一緊張又刺激的停車環節吧?”
“現在我買房,第一個問就是有沒有車位?”
沈鋒也感同身受,彆說北上廣深,就是現在的四線老家,想停個車都不容易!
因為小區停車位這件事,和買房的邏輯上有些相似,但更多的是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
有人抱怨現在那些高端小區的車位賣得比車還貴,簡直就是搶錢。
可有沒有想過你們家擱冰箱的那塊地板,真要折算成房價,也比冰箱貴幾倍吧?
消耗品與不動產,
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
李南君感歎道“特彆是大城市,對於車位該不該買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並不是為什麼要買車位?”
“而是為什麼沒有覺得車位是一個值得買、必須買、要趕緊買的商品?”
見老板好奇,解釋道“對於現在市麵上很多的新盤項目來說,車位已經成為它們整體虧損的罪魁禍首。”
“畢竟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還是會把一個小區的停車位,看做是地上畫的一個框而已,就這麼一個框,長度不過25~3米,寬5~6米,區區彈丸之地,憑什麼敢賣幾十萬?”
“事實一個停車位的真正麵積,還包含車位的那些框框、行車道、出入口坡道、設備用房、人防設施、消防泵房……”
“還有柱間、牆角等無法利用的邊角料,平均到每輛車停車麵積一般在30~35平米。”
“而地下停車場的建設成本則要比建在地上成本更高,要開挖土方,要做支護工程,要排水,然後單位麵積的鋼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指標都要遠高於地上建築部分……”
“一個地下停車場,越往下成本往往越高。整體平均下來,每個車位的平均成本可能高達3000元㎡左右,一個包含公攤在內的平均麵積35平方米的停車位,輕輕鬆鬆10萬+”
沈鋒還真沒了解過這些貓膩,人家開發商做項目,各種銷售費用、貸款利息、行政開支和各項稅金的成本,如果最終分攤到每平米可出售的麵積當中,車位的確也是一塊。
雜七雜八算下來,一個車位怎麼著也得賣個15萬+吧?
以前萬一個車位的人偷著樂吧!久禾書苑
“至於為什麼這些開發商虧本也得做停車位?”李南君笑道“都是被逼的!”
“開發商拍得的每塊土地基本都有一係列的規劃指標,這其中就有個叫做車位配比的東西,很多年前就已經存在。”
“所以對於每一個樓盤來說,建造停車位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是要靠賣好上麵的房子才能賺回來的。”
“聽說十年前很多樓盤的小區規劃裡,車位的配比常常是105左右,因為沒有人會想到十年後的今天,全國的汽車保有量會高達36億輛,平均每4個人裡就有一輛機動車!”
沈鋒點點頭,也正是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如今大家都有車,車位供不應求,開發商自然不會再虧本銷售。
羊毛最後還是出在羊身上。
“光京城每年最少幾十萬的新車排隊上牌,換句話就是每天都會有人來跟你搶位置。”
李南君無奈道“我認為對於停車位的需求隻會日益加劇,車位的供需矛盾惡化預期是遠遠大於改善預期的,甚至毫不誇張的說……”
“對於車主而言,車位在未來會比住房還剛需!”
沈鋒啞然失笑,想想自己五個獨立車庫……
的確四五年過去了,小區周邊的道路看似拓寬翻新,設置不少隔離帶,但上班族越來越多,車位還真變成無價之寶了?
人可以擁有一套或者兩套房子,可以選擇180平米或是80平米的房子,但是停車位,隻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單從車位的供求關係來看,這絕對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至於那些說買車位不如租車位的人,十年前的他們可能正是那些推薦你租房而不是買房的那群人?
“網上流行一個算法除了私人彆墅,如果車位價格在車輛均價的60左右,那就是便宜,趕緊買!”
李南君笑道“如果是80,也勉強能接受,能早買就早買。”
“我新入住的小區價位基本都在20萬~40萬之間,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停車位的定價在18萬,那絕對是撿到寶了。”
“如果定價在25萬,算是合情合理;但如果超過40萬,那開發商就有點黑心了。”
沈鋒一撇嘴,原因在於那些能開的起豪車,能承受更高車位價格的人,會選擇更高端的新房或者次新房居住。
真正留在普通小區的人即使停車難也會選擇租車位、搶車位或者違章亂停。
那些高端小區的停車位價格,因為人群圈層的不同,有些溢價率也不足為奇。
真正高端小區從50萬到100餘萬不等,一個子母車位甚至高達131萬,和一輛保時捷卡宴s的裸車價差不多。
當然高資產人群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所以隻要能節約時間,一百多萬買個車位也是可以接受的。
花錢買個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