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美人來到_三國之霸天下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霸天下 > 第90章 美人來到

第90章 美人來到(1 / 2)

三國之霸天下!

一統青州後,楊奉便迫不及待地進行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改革,這次的改革為楊奉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概括起來也就是內政和軍事兩方麵。

楊奉首先派人調查了青州的人口和可用耕地,結果是青州現有人口二百萬,可用耕地是一千八百萬畝,平均一人二十多畝地。在得到了詳細的情況後,楊奉就開始了改革計劃,經過兩日的苦苦思索,終於製訂出了一套改革方案。

這套改革方案包括五點第一,降低商業稅收。將原來的重農輕商,改為農商並舉重,商業稅降低由十五稅一下調為二十稅一,並對目前北海城短缺的物品實行更低的稅率。設置司民功曹一職,專門嚴查一些不法商人私自製定的不合理價格。

由於長時期的重農輕商,導致商業的發展在漢朝極為緩慢,一般人寧願種地挨餓也不願從商發財,所以在漢朝要麼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商戶,如河北甄家、河東衛家、徐州糜家等,要麼就是一些小商小販,開個客棧、酒樓什麼的,而楊奉的這個政策的推出正是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利潤,刺激了商業的發展。

第二,改革軍隊、改良設備。經過多次征戰,青州軍目前共計約十二萬,楊奉將老弱病殘遣散回鄉,留精兵十萬,楊奉又分批將漢中養的一萬馬匹分批從漢中運到青州,同時將黑甲軍和虎豹騎分彆擴充到五千人,其餘士兵九萬人,共計大軍十萬人,正式號稱“青州軍”。楊奉對重新整編的青州軍進行了更加嚴格殘酷的非人式訓練,多年之後,最終練就了一支鐵血部隊,在楊奉以後爭霸天下的道路上,這支部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三國時代的馬匹是沒有配備馬鐙的,其實,說起來,馬鞍也就是在馬背上放一個坐墊,隻不過這一個坐墊卻是能夠固定住,能將馬的背和腹包裹起來,並且在馬身的兩邊各掛了一個腳蹬。

對於一般的騎手來說有沒有馬鐙也許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一個騎兵團來說,馬鐙的作用卻是十分明顯的。它能夠輔助騎兵方便地上下馬和駕馭馬,馬鐙與鞍韉相配合,可以有效地將馬和騎者結合成一體,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戰鬥整體,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但是,如果馬鞍不配合馬鐙的話,騎兵用小腿夾緊馬腹的力量要比沒有馬鐙要更加有力,這樣的話可以使雙手揮斥武器的力氣更大。

第三,就在這個時候,袞州、豫州大旱,百姓流離失所,楊奉乘機將在北海實施的流民招募政策在整個青州執行,於是,不但有袞州、豫州兩州的大量流民不斷湧入,而且徐州、冀州也有少量的流民湧入,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青州的人口便上升了50萬。

因為流民畢竟隻是流民,乃是因為家鄉遭遇災禍不得已而暫時外逃,一旦家中能夠安定,這些人還是會返回家園的。為了讓這些人能夠長久留在青州,楊奉不禁想到了曆史上曹操實行的“屯田製”。屯田製是封建製的土地國有製,屯田農民隻有土地使用權;而屯田又分軍屯、民屯。軍屯由士兵屯墾,民屯則招募流亡農民進行屯墾;屯田農民要按軍事編製組織起來,政府設官管理;屯田民要分彆不同情況按比例向官府交納收獲物,但他們不再負擔兵役。這樣既安置了大批流亡農民,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緩和社會矛盾,又使生產較快得到發展。而推行屯田製的前提是,該製度不觸及地方豪強的利益,他們已占有的土地不動,隻分配無主土地。

雖然方法和製度都和曹操的“屯田製”一模一樣,但是楊奉並沒有沿用“屯田製”的名字,因為楊奉的屯田隻有民屯,而無軍屯,所以楊奉另外為這種製度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流民安撫製”,結果這個“流民安撫製”竟然受到了靈帝的極大的賞識,並在全國推廣。隻不過楊奉的這個“流民安撫製”對靈帝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一是不需要中央出錢,二是能夠及時使得各地災民獲得口糧,不至於發生像黃巾起義一樣的暴亂。

第四,人事方麵,在用人上,楊奉采用了曹操的觀點,提倡用人不拘一格,不論出身,隻要有才華、有能力,皆可受到重用,同時張榜帖示,招納賢才。還下令凡能舉薦一名賢才者,無論老幼,賞金五十,同時免稅一年。

楊奉招賢的原則和曆史上的曹操一樣,也是無論貧賤,不計出身,唯才是舉,但是在大漢時代,唯才是舉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的,當朝的官員之中幾乎沒有出身貧困的,若是你家有百萬,或許也能買一個官位,但是若是你出身貧困,即使是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也是不可能當官的。

楊奉的這一個唯才是舉的舉措,在現代人眼中似乎是十分正確的,也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在當時的青州卻招來了青州一些時代為官的人和一些地主豪強的強烈不滿,所以才引發了後來楊奉征討袁紹之時青州的叛亂。不單如此,這種從來沒有人使用過的招賢方法,使一些胸中確有學問的寒門子弟也是望而生畏,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雖然有心到招賢館報名,卻又不敢一試。

其實,楊奉的招賢館並不是一個館,而是兩個館,分彆叫做文館和武館,楊奉手下的武將現在暫時不缺,所以自招賢館成立之後,楊奉從未去過武館一次,倒不是楊奉不關心武館,而是有趙雲和韓烈坐鎮,一般人是入不了二人的法眼的,何況三國時代青州確實也沒有武力十分高強的大將,除了太史慈、武安國之外。

對於文館,楊奉則是幾乎每天都是泡在那裡,開始的時候,文館沒有生意,但武館倒是有一些頗有力氣的壯漢自持孔武有力,便到武館一試,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在趙雲或者韓烈手下走過三個回合,其實走不了一招的人更多,能夠堅持兩招之上的人大約有十三個人,都被楊奉編製到了黑甲騎和虎豹騎中。

雖然文館沒有生意,楊奉也不是很急,心想早晚都會有人來試試身手,於是每天都和郭嘉和田豐、徐宣談論天下大事,但是一個月過去了,竟然還是沒有一個人敢來文館一試,這使得急需內政人才的楊奉十分煩惱。

這個問題讓楊奉鬱悶了很多天,都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就連春秋時期商鞅曾經用過的那個在城門口樹一根粗木棍,若是有人能將其扛到其他地方即可獲得十金的方法也試過了,十天過去了,圍觀的人每天都是站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愣是沒有一個人去扛,不禁讓楊奉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最後,還是郭嘉想出了一個辦法,才使得招賢館有了起色,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才逐漸在招賢館中嶄露頭角,被楊奉慧眼識中。

郭嘉的辦法其實也是十分簡單,說穿了就是雙簧,也就是找個托。

這個托呢,也不是什麼名士,更不是什麼滿腹經綸之人,隻是楊奉在手下的親兵中找了一個光看長相就好像是學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淵博之士的一個士兵,名叫高良,因為主考官就是郭嘉和田豐、徐宣三人,題目的答案也在早已經被高良背的滾瓜爛熟。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高良被楊奉重用的消息一經傳開,一時之間慕名前來投靠者和受人舉薦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一些有真材實學之人,如伊籍、華歆,青州到此時才可真正稱得上文昌武盛。

楊奉手下本就缺乏內政人才,這一下子便多了兩個高級的內政人才,不禁心中大喜,早知二人的賢名,封華歆為簿曹從事,伊籍為都官從事。二人沒想到剛來投靠便被奉為從事,心中自是大喜過望,對楊奉更是死心塌地。

除了設置招賢館之外,楊奉還開辦了培訓堂,培訓堂分為兩種,一種是軍事培訓堂,一種是內政培訓堂,當然這個培訓堂進行的甚是隱蔽,為的就是日後不被其他諸侯仿效。因為,在三國中,曹操開創了士兵屯田的先河,一舉解決了糧草不濟的問題,但後來卻被其他諸侯爭相仿效。

軍事培訓堂,楊奉著重培訓自己手下的一眾大將,讓他們不再隻知道領兵打仗,猛衝猛撞,要學會使用計謀。在內政培訓堂中,楊奉則命州內各郡縣推舉賢良之才,加以考測,通過考測者會被送到內政培訓堂進行培養,以備日後占據更多的州郡的時候能有大量的人才出任敵地方官員。

在人員任命上,楊奉任命郭嘉為兵曹從事,田豐為治中從事,徐宣為彆駕從事,華歆為簿曹從事,伊籍為都官從事,趙雲為振武將軍,許褚為虎威將軍,典韋為鷹揚將軍,管亥為昭文將軍,太史慈為揚武將軍、成廉為英武將軍、龐德為鎮軍將軍,韓烈、臧霸、趙弘、武安國為偏將軍,其餘眾人各有封賞。楊奉令太史慈領兵兩萬駐守東莞以防陶謙,令臧霸領兵兩萬駐守樂安,鎮守青州北門。

第五,楊奉又從各地高價收買大量綱鐵,並將二十一世紀的鑄鐵技術傳授給眾鐵匠,鑄造出的刀槍果然鋒利無比,盔甲異常堅固,使得眾人對楊奉更是佩服不已,其實眾人隻是不知,這種堅硬的鋼鐵在漢中的時候楊奉便已經造出了。



最新小说: 全球輪回我真不是攻略之神 那門通向大海 北城天街 【GB】棄犬 大人你人設崩了 盤說 我太太今天還要虐渣 第四性彆Enigma 娛樂之誰與爭鋒 逍遙牧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