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通州之戰六_明末鋼鐵大亨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明末鋼鐵大亨 > 第1085章 通州之戰六

第1085章 通州之戰六(1 / 2)

五萬多叛軍像是退潮一樣,向後退去。

在通州城下,扔掉了無數的垃圾,放棄的馬車,營帳、剛剛砍伐的木材。造了一半的攻城武器。好多被抓來的民夫也趁機四散逃跑了。

董繼舒看到這種新來的軍隊,在車營後麵是五六千人的火銃兵,他們都扛著長長槍管的魯密銃。

董繼舒一眼就認出了魯密銃。他自己有一支,是他賄賂工部的主事買到的,他用來打獵。

他清楚的知道,這玩意有多大威力。之前聽說寧遠有六千人的火銃兵。分成十二個營頭,都是裝備的魯密銃。

三年前,寧錦大捷中,袁崇煥就是靠著魯密銃的猛烈火力,在城下挖戰壕和建奴從五月十一,打到六月初,最終因為給建奴的重步兵造成嚴重損失,迫使皇太極撤退的。

在車營的右翼,他看到了一支騎兵大概三四千人,正在緩步走來。

儘管人不算太多,但是,他們十分的有氣勢。一陣壓迫感傳來。讓整個戰場瞬間緊張了起來。叛軍頓時一片慌亂。

董繼舒擦了擦眼睛,他開始以為是建奴。他隻從建奴的騎兵身上,看到過這種氣勢。這種敵人緩慢走來,就能產生讓他麾下士兵驚慌失措的壓迫感。

但是很快,他就知道,這不是建奴。因為他看到了旗幟。

一個豎立的黑色旗幡,用白色的字體寫著,“遵化巡檢司興禾鐵廠團練”。

團練這玩意由來已久,不是大明獨創。他們傳承自周代鄉兵體係,曆代皆被重視。至唐代開始有團練使一職,類似民間的自衛隊隊長,以管理團練事務。宋代置諸州團練使,蘇軾就曾任黃州團練副使。

唯獨到了明代,取消了團練使一職。

明初太祖取消了團練使這個職務。也就是說官方不在設立團練使這個有編製的官職來管理地方團練。

團練使變成了編外的,團練管理人的俗稱。實際上並不是官名。

明朝的團練分成四種類型。

1由州縣長官巡察使,防禦使,兵備僉事管理稱為機兵。

2由地方巡檢司的巡檢管理稱為弓兵。

3由禦史招募,衛所指揮使代練,代管。稱為義兵。

4加入京軍神樞營,神機營的稱呼不詳。但從史料看稱呼還是有彆於京營。這些人類似於楊凡強迫改編的南直隸和山西的四萬民夫。他們聽命於京營,類似於京營的輔兵。也就是京營的臨時工。

楊凡的興禾團練,級彆很低。他們是在遵化巡檢司報備的。也就是名義上的上級單位是遵化縣衙門下屬的巡檢司。

當初這事兒是小娘皮辦的。她也是圖方便。因為巡檢司就是一個管治安的屁大的部門,管理非常混亂。巡檢司在元朝,明朝與清代為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類似公安局的派出所。團練就相當於治安聯防隊。聯防隊通常由幾個有編製的警員管理。

他們屬於非常設組織,除了無行政裁量權之外,也沒有常設主官管。其功能性以軍事、治安、捕盜為主。但各個煉鐵作坊的團練才不給衙門抓人呢。他們實際上都是私兵。

明朝依前朝其例沿用,不過左以行政權力。晚清,中國人口大增,相對的縣衙數量並無增多,於是次縣級的巡檢司在數量上與功能上日漸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職設置。

這樣的破爛機構,報備基本塞錢就行。

小娘皮是東廠的襠頭,就是一句的話的事情。嚇死他們敢不給辦。多一個團練可能縣太爺都不一定知道這事兒。

遵化各個鐵廠、商號、作坊自己組織的團練都在巡檢司報備。主要是花錢少,手續簡便。這個年頭,官兵不靠譜,這些工商業的財主們隻能自己招募壯丁保護自己的產業,維持地麵的治安。要不然,他們的買賣也沒法做下去。

朝廷對這些心知肚明。又不用自己出錢養著,還能維持地麵治安,何樂而不為呢。崇禎朝雖然開放團練,但團練絕不可離開本鄉,以防坐大。這也是,為什麼興禾團練自從回了遵化後,就老實的待在遵化。負責保護楊府和鐵廠,一直沒有離開的原因。

楊凡出征西北,隻帶走了家丁團。把興禾團練留在了老巢。



最新小说: 我的粉絲在外星 全球輪回我真不是攻略之神 那門通向大海 北城天街 【GB】棄犬 大人你人設崩了 盤說 我太太今天還要虐渣 第四性彆Enigma 娛樂之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