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問天卜卦_推背圖傳奇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推背圖傳奇 > 第二十四章 問天卜卦

第二十四章 問天卜卦(1 / 2)

推背圖傳奇!

那少女停頓了一會,在紅葉的攙扶下,在一塊被河水衝刷平整乾淨的大石塊上坐下,俯下身去,伸出雙手捧了一抔水,洗了洗臉,然後脫去絲履,露出潔白的腳丫,撥動小腳擊打著緩緩的流水,濺起陣陣浪花。少女休息了好一會,才向黑衣人和紅葉說起這本宮廷奇書的傳奇故事

原來在兩百年前,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東都洛陽四麵受敵,隋煬帝為了避難駕臨揚州,因此關中空虛,中原無主,人心洶洶,為此太宗曾數次勸說高祖起兵太原,化家為國,成就帝業。可是高祖內懼名節,外憂巨盜,對於起義之事十分謹慎,何時舉義更是久久不能決定。

太宗心中著急,與近臣劉文靜、裴寂等人秘密商議。劉文靜認為高祖心中猶豫是因為不知道天命所歸,決定請一個奇人術士給高祖相個麵,卜上一卦,讓高祖明白天命和人心早已歸於我太原李家,舉大義就是順天順民之舉。

於是太宗一邊悄悄地招兵買馬,一邊讓劉文靜偷偷地尋訪天下的奇人異士。

劉文靜從太原出發,一路向南,在臨汾渡過奔騰的黃河,進入廣袤的關中平原,也許是劉文靜千裡訪賢和拯救黎民的決心和意誌感動了上天,他終於來到了終南山的腳下,殊不知這終南山上有一個虛雲觀,觀內住著兩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風師徒倆,師徒倆在這終南山隱居將近十年的時光。

這袁天罡原來是一個相麵的術士,年輕時經常在江湖上行走,走南串北,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親眼經曆了北周和北齊的戰亂,以及隋初平定江南的戰爭,對人民生活的摧殘,從此看透了世事,隱居在終南山一心研究天象曆數。他一生就隻收了李淳風這一個弟子,李淳風當時也就二十來歲的年紀,常年累月跟著師父,耳濡目染,他又特彆的虛心好學,聰明睿智,因此小小年紀就得到了師父的真傳,便能洞悉萬物,預知未來了。平日裡師徒倆閒雲野鶴,品茗作對。

那天,袁天罡擺了一個文王先天卦,知道今天有貴客降臨,趕緊吩咐了李淳風在山腳下等候,李淳風也暗自推算了一卦,知道貴客不僅會來到終南山,還會受到一些驚嚇。果然劉文靜在山腳下遇到一隻白毛吊睛的老虎,嚇的他魂飛魄散,暈了過去,好在李淳風及時趕到,從猛虎口中救了他,將他帶回到虛雲觀中。

劉文靜蘇醒過來後,首先向師徒倆道了謝,說明了來意。袁天罡推辭自己年老不便下山相助,但見劉文靜一路上翻山涉水,一片至誠,再加上太原唐王一向仁義,愛民如子,最後勉強同意讓弟子李淳風下山,相助唐王平定戰亂,解救天下百姓。

再說劉文靜和李淳風一起返回太原,前往唐王府拜見高祖。高祖見李淳風一身仙風道骨,舉止談吐不凡,對他格外器重,對他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李淳風給高祖相了麵,卜了卦,告訴他說“恭喜唐王!不出百日內您即將大貴,並且一生中必有貴子相助!”

高祖聽了很是驚訝,但他不露聲色道“借異士吉言,老夫已忝為王爵,位極人臣,富貴已極,不敢再奢求虛名!”

李淳風笑道“素聞唐王高義,如今天下紛爭,生靈塗炭,唐王何不順應天意民心,拯救萬民於水火!”

劉文靜在一旁也勸道“既然天象人心已昭示,還請唐王不必猶豫,如今關中空虛,代王年幼而不能守,萬民盼明主如久旱盼甘霖!還請唐王決斷!”

高祖默默地點了點頭,又叫出太宗等三子與李淳風相見,李淳風給隱太子建成、太宗和息王元吉一一相了麵,獨獨指了太宗讚道“貴公子龍鳳之姿,文韜武略,將來必然能濟世安民,助唐王成就帝業。希望唐王不要輕慢了他!”

高祖聽信了李淳風的卦象和爻辭,也下定了為天下倡議的決心,終於在太宗的輔助下,用了七年時間掃除了餘孽,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我大唐近三百年的基業。

少女剛說完,身邊的侍女和黑衣人同時歎了一聲,感歎道“原來我朝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沒有李術士的那一席話,就沒有了我唐家的萬裡江山。”

少女停了一會,也感慨萬千道“是啊,如何沒有李淳風,不但沒有了我大唐世代相傳的錦繡江山,也沒了父皇,我又不知會生於何家?”

少女用手輕輕掰了一根纖細的蘆葦,繼續說道後來太宗即位,勵精圖治,虛心求治,就有著名的貞觀之治,太宗在文治的同時,派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勣,侯君集等將領,向北平定了東突厥、西突厥;向西平定了土穀渾,和西域各國;向東向南讓高麗,新羅,百趾,安南等國臣服於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古今少有,東西長一萬八千裡,南北也有一萬四千裡,真是萬國來朝,天下一家啊!

少女說著說著,語調高亢激揚,彷佛又回到了那個令人向往的時代。黑衣人和紅葉在一旁也聽呆了,紅葉驚訝地問道“公主,那個李淳風也死了近兩百年了,你怎麼知道他這麼多的故事?”

少女談談地回道“這些前朝的故事,宮中都是有實錄記載的。”

紅衣少女繼續說道“李淳風在輔佐太宗平定天下後,就一直在宮內的太史局為官,他在執掌天文、地理、製曆、修史的太史局中如魚得水、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本以為可以這樣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

徐至在暗處也是聽的津津有味,隻見那少女繼續說道可是貞觀十一年七八月間,天氣反常,竟然下了兩個月的連綿大雨,涇河、渭河、洛水暴漲,大水衝入東都洛陽行宮,毀壞宮廷民舍千餘間,溺死兵民六千餘人,前朝的一些餘孽借著天變,死灰複燃,鼓動百姓暴動。

太宗聽了東都的奏報,十分震怒,一邊嚴責地方修繕皇宮、賑濟災民,一邊命令百官上書言事,極言過失。各位大臣也是應召陳言,多切時弊。

而此時太史局中各位官員的觀點論斷,更是被太宗寄予了厚望。太宗希望這些官員能夠從天文曆數的角度證明此次天降暴雨隻是警示朝庭的政策有些偏失,而不是像民間所傳的那樣大唐即將麵臨大的災難。

這些太史局的官員當然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在朝會上都極力說明,這次天災隻是一次普遍的自然現象,曆朝曆代都會發生,甚至連堯舜時也會有這樣的異象,希望太宗輕徭役,薄賦稅,少戰爭,多與民休息,自然就會天象順和,風調雨順了。

李淳風在太史局的一片阿諛奉承中沒有迷失自己,他每天都在瞧著天,問著卦,希望上天能夠憐憫蒼生,早點結束這場大災難,他並沒有順從各位大人的意見,因為他從內心感到了上天的震怒,這也預示了剛剛建立的大唐即將麵臨新的變局,這也是他不希望看到。

於是他向太宗請了一個月的長假,獨自一人冒雨回到了終南山,決定將此事向師父求教,聽聽他老人家的見解,也解解自己心中的困惑。



最新小说: 世家公子為我瘋狂 帝國時代之穿越中世紀 聽聞遠方有你 無限掌控者 科技之神從技校校長開始 學姐我們不合適 架空:從抽卡開始爭霸天下 失序之都 重生西伯利亞油豪 陸醫生持證上崗,花式寵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