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官府賑災花樣多_繁華一夢四十年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繁華一夢四十年 > 第68章 官府賑災花樣多

第68章 官府賑災花樣多(1 / 1)

接下來又是接連好幾天的大雨,富安河的河水天天上漲,已經把十裡鋪通往富台山的積善橋都淹過了。據說原本停靠在法藏寺下麵碼頭的歪老殼船現在已經停到了寺廟山門前。

漲水了,很多人無事可做。這幾天,天天富安河邊上都有大群人帶著手拋網、手抄網、魚爬子等等各種工具在撈魚。

李壯想著鬆林村和土山村排水溝已經挖好,排水的事也安排人密切關注了,暫時也就沒有了什麼事,於是這一天他也帶著一副手拋網,準備到河邊去打魚。李雲鵬和李小靈看老子要去打魚,也想跟著去,老三李雲鶴看哥哥姐姐吵著要去,自己也吵著要攆路。最後還是於青雲給他們一人屁股上來了一下他們才作罷。

富安河裡魚很多,平時看不出來,但漲水了反而很多魚就跑到了河邊,這也很奇怪。李壯今天出來是想打一種平時不好打的魚,就是富安河裡特有的青鱔。青鱔實際上就是黑魚,十裡鋪也叫烏棒。而富安河裡的烏棒之所以叫青鱔是因為它的頭長得有點像黃鱔,身體長得比一般烏棒細長,而顏色又發青。

富安河裡的青鱔很怪,平時白天一般在水下不出來,隻有晚上有月亮時才會上浮到河中央。有經驗的打魚人就會在有月亮的晚上去撒網捕捉,但晚上視線並不好,往往收獲也不會很大。除了月光下,青鱔另外遊到河麵的時候就是漲水的時候。可能正是因為青鱔平時喜歡在較冷的水底生活,它的肉質就比一般的魚好了不少,往往簡單處理也不會有什麼魚腥味,而且味道極為鮮美。

可能就是因為青鱔難抓,味道又好,因此在十裡鋪很受富裕階層的歡迎,價格一直很高。李壯當年靠賣魚為生時意外在他們村那條富安河支流的小河裡用魚簍抓到過兩條,不過估計進入魚簍久了死掉了。當天李壯、李二妹和三娃子就吃了這死掉的青鱔做的酸菜魚片。即便是死掉的,那鮮美味道也讓李壯記憶猶新。

發家後,李壯一直吩咐當時送貨隊的朱小江,不管是自家收到的還是街上碰到的青鱔都給自己留起來。不過那麼多年,其實總共也沒再吃過幾次。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十裡鋪人都知道青鱔好吃,基本上街上一出現就會被人買走。

李壯今天出來就是想利用青鱔除了在月光下會上浮到河麵外,漲水時它也會遊到岸邊的特點。他也想看看幾年沒抓魚了,自己的抓魚手藝退化沒有。

三娃子、朱小山、朱小江三個人今天也沒什麼事。他們本來想趁著好不容易大家都有空,一起到李府找李壯聊聊天順便再蹭一頓夥食的,結果到李府看到李壯要去撈魚,就興致勃勃的一起帶著工具跟了出來。

他們沒在街邊的河段停留,那裡現在撈魚的人太多了。他們沿著河邊一直往下遊走,過了老爺廟和法藏寺,在出了鎮子兩裡多的回水沱那裡停了下來,這裡就沒什麼人了。回水沱這裡河道出現了直角拐彎,如果漲水,河水在這裡就會撞擊河岸形成漩渦,然後再往富安縣城那邊奔流而去。

回水沱很深,據說還沒有人在這裡下潛到河底過。十裡鋪很多人都說袍哥會處置人就是在這裡把人綁上石頭沉水。這裡也是打魚人打到青鱔最多的地方。有些人就說之所以這裡青鱔多是因為河底有屍體,青鱔在這裡有吃的。青鱔確實是肉食性魚,但十裡鋪的老饕們可不管它吃沒吃過人肉,隻要它好吃就行了。

李壯四人到了回水沱岸邊,就開始分頭尋找撒網位置。李壯準備好手拋網,等了一會兒,看到自己麵前渾黃的河水中有魚背冒出,趕緊就一網撒出去。水平不錯,這一網幾乎撒成了正圓,看來今天有魚吃。讓網稍微下沉了一會兒,李壯開始緩緩收網,從手上傳來的動靜看,這一網有收獲。沒過多久,手網提出水麵,網裡魚還真不少。開張大吉,這一網李壯還真的抓到了兩條一斤左右的青鱔,還有一條一斤左右的大翹嘴,一條三四斤的草魚和幾條其他小雜魚。

李壯很高興,仿佛又回到了當初抓魚的時候,這種收獲的喜悅不會因為財富的增加而減少。把魚裝進水桶中,李壯趕緊再次尋找機會。又過了一會兒,李壯再次發現幾個烏青的魚背,當即漁網又撒了出去。開始手上確實感覺抓到魚了,但越收越感覺不對,沒什麼動靜了。結果收上來一看,網裡確實有魚,一條樹枝魚。因為這截樹枝,網裡的魚都跑了,李壯無奈的把樹枝扔到岸邊,再次整理好漁網。

漲水撒網就是這樣,渾水裡看不清,網上來什麼都有。三娃子那邊居然網上來一小捆包穀杆。不多一會兒李壯他們就撈上來樹枝、爛背篼、破布鞋這些一大堆。朱小山甚至還撈起來一截朽斷的棺材板。不過魚還是打了不少,到上午十點過,他們打到了差不多四十斤各種魚,其中李壯心心念念的青鱔就就有大大小小七八斤。

李壯看差不多了,就招呼幾人回去。回到中院灶房門口,家裡幾個小家夥看他們挑回來的兩桶魚,都高興的圍著桶一陣嘰嘰喳喳。桶裡麵有四條身上有彩色斑點的紅尾鯉魚,四條都是四五兩大。李壯把它們放進了後院的一個防火大水缸裡養起來。幾個小家夥看到有彩色魚,就又開始圍著水缸看了,灶房這邊總算是清靜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家裡也就兩桌人,四十斤魚可吃不完。李壯讓廚子把差不多二十斤魚放進灶房裡專門臨時養魚的池子裡養起來,這些都是還活蹦亂跳的草魚、鯉魚、鯽魚。今天中午家裡就吃那幾條翹嘴、一些鯽魚、還有小雜魚,當然還有李壯心心念念的青鱔。

因為魚多,李壯和三娃子、朱小山、朱小江也幫著廚子、灶房小廝一起殺魚。李壯今天準備親自做青鱔。等魚殺好後,李壯讓小廝打來開水燙一下魚皮,這才開始去骨片魚。青鱔身上有粘液,不用開水燙一下滑不溜秋的不好處理。

魚片片好,李壯先用魚頭、魚骨加李府灶房常年不斷熬煮的高湯做底湯,然後就是給魚片碼味上漿。因為家裡小孩子還不能吃辣,所以今天李壯準備做兩鍋水煮青鱔魚片。

水煮魚片做起來很簡單,先水煮一些萵筍片、豆芽、藕片、腐竹之類放進陶盆裡打底,然後把碼味上漿的魚片放進底湯裡麵劃散,調味,魚肉變白就可以了。最後連魚肉帶湯倒進陶盆,辣味的就撒上海椒麵淋熱油,最後加蔥花香菜就可以了,不辣那盆就先撒蔥花然後淋熱油就行了。

廚子做了蔥蔥鯽魚、清蒸翹嘴和油炸小雜魚,中午李府就吃上了全魚宴。剛出水的新鮮河魚就是好吃,兩桌人硬是把差不多二十斤魚給吃了個乾淨。尤其是青鱔魚片,鮮嫩無刺,滋味不同凡響,三個小家夥和李壯的兩個婆娘都很喜歡。

飯桌上,三娃子他們還和李壯說起了會不會暴雨成災的事情。連續這麼多天的暴雨,連十裡鋪這種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都發了那麼大的水,估計周邊府縣,特彆是地勢比較低窪的有些地方看來是會出現洪水災害了。李壯、三娃子他們二十好幾了還沒見過富安河發這麼大的水,李府廚子五十歲了,他也說沒見過十裡鋪發過這麼大的水。

既然談到了水災,下午,擔心有些長工、佃戶家裡受災,李壯和三娃子、朱小山、朱小江就分彆帶著管事、秘書們、在家馬幫隊員們開始到各個工坊、十裡鋪工人住宅區、土山村、鬆林村檢查詢問情況。總體來講,李壯友堂產業除了高粱、大豆還看不出有沒有影響,其他都沒什麼大問題。因為李壯友堂大多工坊都是修建不久的,防雨排水功能都還不錯。

長工和佃戶們的住房也沒有太大問題,主要還是李壯友堂工坊的長工和土山村、鬆林村種田的長工以及佃戶這幾年跟著李壯也賺了不少錢,很多房子也都翻修過了。李壯他們巡視一遍發現隻有鬆林村有幾戶的院牆和牲畜圈有垮塌的風險,另外就是鬆林村內有些道路出現了塌方。李壯當即安排朱小河儘快組織村民處理這幾處問題。王大牛、朱立春他們那些建築隊的人現在都在家幫李壯友堂做竹編,因此人員還是很充足的,應該這一兩天就能排除風險、修複道路。

接下來幾天,十裡鋪的雨慢慢停了,富安河十裡鋪這一段的水位也在一天天降下去,很快十裡鋪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鬨。李壯友堂各個產業本來就在正常運營,洪水退去了就是再做一些清淤打掃就可以了。因為這次大水十裡鋪有些低窪街道河水倒灌積了水,包括積善橋都被大水淹過了,因此水位降下去後,李壯還讓朱小山組織在家的馬幫兄弟們去那些低窪街道和積善橋清淤、打掃、撒石灰粉。畢竟他們還是民團團丁,有責任幫助老百姓,雖然衙門那邊沒有發過糧餉,李壯還光是出錢了。

八月初,李壯民團和李壯友堂都接到了賑災通知,看來李壯又要出錢了。

李壯民團接到的是江陽府防守大營轉發的提督衙門的通知,李壯友堂接到的是總督衙門下發、鹽道和江陽府衙轉發的通知。兩個通知都是一件事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及揚子江合州以下乾流沿線,順慶府、重慶府及周邊州縣大部遭受百年未有之大洪水,受災民眾超二百萬有餘。其中兩府及以下十二州縣災情嚴重,多數城垣、衙署、營房、民田、農舍被衝毀,大量居民遷徙不及,溺斃者不計其數。其中最為嚴重為合州,全城被淹已不見蹤影,洪水半月方退!值此災難之際,要求各級官衙、軍衙、民團務必捐資抗災,倡議各工坊財東慷慨解囊、捐物,襄助遭災之民眾。

老實說,半個月之前十裡鋪發大洪水的時候,李壯就預感到了這場水災,隻不過他沒想到災情會這麼嚴重。接到通知,李壯就在思考要怎麼樣去幫助災民。除了通知要求的捐助外,他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的馬幫采購一批物資運送到災區呢?

這是這五年以來,李壯第一次走進分縣衙門。原來的胡縣令早就不知道哪裡去了,現在的李縣令李壯在其他場合見過幾次,但還沒有單獨交談過。分縣衙門的衙役們自然對李壯不陌生,一看李團總來訪,馬上就一個去通報李縣令,一個隨即就把李壯迎進了衙門。李壯到二堂,李縣令立即熱情讓座看茶。

李壯沒有和李縣令閒話,坐定後就把自己想要讓李壯友堂馬幫去送救災物資的想法告知了李縣令。李縣令聽了李壯的想法,先是對李團總救助災民的拳拳之心表示了欽佩,但隨即就說希望李團總還是捐錢捐物給衙門處理就可以了。說什麼他組織馬幫去送,山高路遠,加上災區可能情況複雜,還可能會有不可預料的事情。還說他們自己組織力量去救災也可能會打亂總督衙門救災安排等等。總之就是表達一個意思,你把錢物交給我,我來處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壯當然懂李縣令的意思,但李壯看他這樣就更不想把錢物交給他處理了。本來他就可以不用理會分縣衙門的,自己直接去縣衙那邊說明情況就行了。到分縣衙門協商就是尊重你新來的縣令一下,你還拿喬,那就算了。隨即李壯就隨意應付了兩句告辭離開。

次日一早,李壯和王三友坐著馬車到了縣城。原本他是想直接去縣衙的,但是他擔心富安縣令還是和分縣李縣令一樣,他就打算先找文師爺探探情況。怕文師爺去了縣衙,他這才和三娃子早早就趕過來的。還好文師爺還在家,李壯就把文師爺請到了臨江茶樓。文師爺打發了一個家中小廝去衙門告假,隨即就和李壯他們到了茶樓。

要說這個文師爺還真是神奇,現在已經是第四任縣令的師爺了。也不想高升也不想高就,看樣子他就想在富安縣衙當師爺到老了。

都是老朋友了,到了茶樓包間,李壯也不過多寒暄,直接就把自己關於賑災的想法告訴了文師爺,也很坦陳的告訴文師爺自己不信任衙門的官員。文師爺聽了李壯的話,皺著眉頭沉吟了良久,還是建議李壯就聽衙門的。隨即文師爺給李壯分析了原因第一,你自己組織的馬幫去賑災,物資不過衙門手,衙門很有可能不給你行方便甚至在各個關卡給你使絆子;第二,你不經過分縣衙門甚至縣衙門,執意要自己去做,就是明著和兩級衙門對立了,雖說李壯現在不一定怕兩級衙門,但以後可能會有不少麻煩;第三,衙門要求這樣做,肯定是衙門自上而下許多人都想從這次賑災中撈取利益,李壯明著和分縣、縣衙兩級衙門對立,實際可能就是和整個官場在對立!

李壯一聽文師爺的話,本來對災民的一腔熱情立即就冷卻了。他冷靜下來細細思考,才發現文師爺說的應該是對的。冷靜下來後,李壯沒有了要去救災的衝動,又和文師爺聊了一會兒閒天,把文師爺送回家又送上一些自家生產的禮物就返回了十裡鋪。

回到十裡鋪,下午找來古今儒他們幾個老板喝茶,打聽了他們捐銀的數量,第二天李壯就安排王三友和朱小山把李壯友堂和民團的捐銀送去了分縣衙門。捐銀換回來的樂善好施、忠義鄉勇兩塊府衙和防守大營製作的牌匾李壯隨手就丟進了雜物庫房,他不想再去想救助災民的事情了。

喜歡繁華一夢四十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繁華一夢四十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黑貓 南蠻有獅魁 女校崛起 一戰成名:我醫聖身份藏不住了 廢土:我靠拾荒去星際 神級道士係統睡覺都在變強 聶少的掌上嬌妻 異界飛神傳 雜歡 大夢千年,我不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