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9.漢軍威武_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9.漢軍威武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9.漢軍威武(1 / 1)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漢軍威武”這四個字,代表了無上的榮譽和絕對的勇氣!是戰士們拋灑了無數的生命和熱血,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壘砌而成。並不是踢著正步走上兩步就堪稱威武了。

350年正月,冉閔擊敗前燕大軍二十萬,擒斬七萬餘,斬殺上將三十餘名,焚燒糧草二十萬斛,奪郡縣大小二十八城。經此一戰,冉閔之名,威震中原。

正月,冉閔以讖文“繼趙李”改後趙國號為衛,年號“青龍”,改石鑒為李鑒(自己為李閔)。整個後趙麵目全非。

正月,冉閔率所部千餘騎兵擊敗石琨七萬大軍,斬首三千餘級。

二月,冉閔殺石鑒,同時,殺石虎子孫三十八人,誅滅鄴城石氏。

同月,冉閔登基稱帝,國號魏,年號永興,史稱冉魏。恢複漢姓“冉”。

三月,石虎子石袛在襄國稱帝,後趙境內各部胡人紛紛響應。

自此,冉魏皇帝冉閔和後趙皇帝石祗開始了互相攻伐的歲月。一個要鏟除國賊,光複大趙;一個要滅絕胡夷,重振中華。弓上弦,劍出鞘,國仇家恨此時報!雙方從平民到皇帝都在燃燒著複仇的火焰。

然而相對於有眾多胡人兄弟的石袛,冉閔沒有朋友。在石袛號召天下胡夷共伐冉閔的時候,冉閔隻是孤零零的自己,帶著滿腔的複仇之火,憤怒的注視著他所有的敵人,時刻準備迎戰。

在冉魏立國之初,冉閔曾向東晉尋求過幫助,邀東晉共伐中原。那是他的母國、同胞,是唯一可能對他伸出援助之手的地方,更何況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中原諸胡。不過東晉君臣們在冉閔的來信中居然發現了許多不客氣的字眼,原本就對“魏”(晉承魏)多有不滿,於是也就將其置之不理了。不予回複!

在東晉君臣的眼中,冉閔是叛逆,是胡夷,是什麼都好,就是不是他們的同胞、他們的兄弟。

不僅如此,350年四月,冉閔殺李農,同時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人。原因不得而知,不過從所殺官員的職位可以發現,這群人中有領袖人物、朝中大臣、宮中侍從。我們可以臆測他們被殺的原因了內外勾結,意圖謀反;欲推李農上位,取冉閔而代之。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成了冉閔皇位最直接的威脅。

這就是冉閔立國之初所麵臨的環境了。外有強敵壓境(天下胡人共討之);無一人是其盟友(唯一能幫得上手的同胞國家對其置之不理,後期還趁火打劫,挖了冉閔的牆角);內有兄弟鬩牆,自斷手臂(殺李農)。

軍人出身的冉閔並不具備高超的政治才能,沒辦法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中縱橫捭闔,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化解兵革、消弭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用他最熟悉也最為直接的方式,為自己,為那些“爭相入城”的他的族人們贏得一份在絕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

曆史注定了冉閔要在血與火中成長,在血與火中立國,然後,在血與火中走向末路。

從立國之初到亡國之末,冉閔共曆大戰六次,次次驚心動魄,可圈可點。越過時間順序,我們將冉閔同胡人的六次大戰總列於下方,共同感受一下屬於冉閔的輝煌。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裡,斬匈奴首三萬;

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六戰,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勝!

一代戰神橫空出世,幾番大戰,冉閔的軍隊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羯族主力軍被完全消滅,再難以一個獨立的種族存活於世上。各部胡人均受重創,從此不敢小覷漢人的力量。

我們不得不說,冉閔是野蠻的。在石虎的熏陶以及多年戰陣的養成之下,冉閔少有文人的涵養,以暴止暴是他的座右銘。不妥協,不退讓,更不懂得迂回的思想。這固然決定了他最終的滅亡,可是,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處於滅亡邊緣的漢民族,最需要的,恰恰就是這樣的人物。數以千萬的族人死於刀劍之下,可是我們依然需要用刀劍去拚得一條活路。

若是生活在今天,冉閔可能是一個暴力恐怖分子,危害社會,危害我中華民族的團結與穩定,人人得而誅之。可在那時,難道不是人民的大救星嗎?

後人有詩讚曰“五胡鐵蹄踏北國,弱漢無奈唯乞活。棘奴忍辱興漢事,萬代功績話蹉跎!”偉哉,冉閔!

在這裡我要做個聲明本文,本書,並不是要拿兩千年前的曆史來影射或者煽動什麼,目的並不在此(很羞愧,小可是為了碼字掙錢娶老婆)。但是正視曆史也是格外需要的,漢唐的輝煌是我們的過去,先烈的羞恥難道就不是我們的曾經了嗎?記得講述曆史的紀錄片上經常這樣說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此刻,當您讀到這裡,是不是在心底有一種警鐘長鳴的感覺,民族分裂的曆史,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最沉重的痛!無論他(她)屬於哪一個民族!

好了,我們繼續。

冉閔的作為凝聚了北方漢人,民眾有誓死追隨之意,豪傑有決死敢戰之心。胡寇潰散,各族胡人開始退出中原,九州大地終複炎黃本色,苟延殘喘的中華文明主體最終因為此得以延續。

經過考證,在今天我們常叫喚的“漢軍威武”的那四個字,原來並不是出自漢朝鐵騎,而是源於冉閔的軍隊,一支在絕境中奮戰的孤軍。在冉閔的帶領下,冉魏軍隊連連大勝,仿佛再現了早已逝去的漢武雄風,數十年所遭受的屈辱一掃而空,怎能不高喊一聲漢軍威武。

其實漢人的民族意識並不強烈,反倒是天下大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過,入主中原的胡人硬是把我們割裂了開。比如蒙元時代,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分得相當清楚,漢民族也就在被動中為自己劃清了界限。

後來,冉閔雖然失敗,但從他和數不清的漢人身上展現出來的精神卻深深震撼了各族胡人。

委曲求全的忍讓贏得不了尊嚴,低聲下氣的求和贏得不了尊嚴,尤其是當我們麵對的是未經教化、蠻不講理的人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戰勝則生,戰敗則死。勝,就要敵人臣服於地;敗,就要自己慷慨赴死。所謂禮義教化,那是在刀和血之後的故事。文明用文明來溝通,野蠻用野蠻來交流。東晉風流俊逸的文人雅士,在鋼刀利劍麵前,少有慷慨激昂。

觀冉閔建立冉魏之後的曆次戰爭,隻有在第一次進攻襄國的戰鬥和最後的廉台之戰中遭到了失敗,然而並不影響冉閔和他的軍隊的威名。襄國那次戰敗,冉閔大軍在堅城之下鈍兵挫銳百日有餘,筋疲力儘之時遭到各部胡人群起而攻,焉有不敗之理?後來冉閔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也算是彌補了過失。廉台之戰以一萬步卒對陣十四萬鮮卑騎士,十戰十勝,而且,對手是鮮卑戰神慕容恪。應該為冉閔感到驕傲,此戰,雖敗尤榮!

半個世紀了,漢人終於在祖宗的土地上再次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從冉閔到普通士兵,他們每一個人都堅信自己肩負著神聖使命。保衛他們的國家,為他們的族人贏得最後的生的希望。他們沒有朋友,身處強敵包圍的中心,在絕境中奮起。靠著手中單薄簡陋的長矛短劍,卻讓中原的胡人付出了最為慘重的代價。漢軍威武,沒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怒吼,但卻有著絕地反擊的悲壯與決絕!每一次的戰鬥都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每一次的戰鬥都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襄國之敗,冉閔損兵十萬,此戰為冉魏滅亡埋下伏筆)。

羯人並不弱小,事實上,始終保持著的原始與野蠻讓他們格外強大。在冉閔屠羯之時,有一支大約萬人的羯人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幸免於難。而恰恰是這個幸存的羯人部落在隨後爆發了恐怖的破壞力。此部落在鮮卑內亂中瘋狂的屠殺鮮卑人,差點將鮮卑滅族。而後,由於鮮卑人的報複,殘存的羯人(大約兩千人)在侯景的帶領下投奔梁朝(502557年,蕭衍所建),成為雇傭軍。在梁朝當差的日子裡,侯景殺了梁武帝,並對人口眾多、繁華似錦的江南進行了血腥地種族屠殺,久不見兵革的江南各地屍橫遍野(僅建康城就有四萬戶約二十萬人被殺),從此民生凋敝。後來,南梁大將王僧辯會同陳霸先(南陳建立者)、杜龕、韋載等人,花了很大代價才將侯景徹底消滅,羯族才算是真正從地球上消失。

侯景之亂的影響是長遠的,陳霸先建立陳朝後,采取了很多恢複經濟和人口的措施,然而直到隋朝滅陳,南方的人口依然沒有恢複到侯景之亂前的規模。而且,此次動亂使得南朝再也沒有力量組織北伐,南朝一統天下的夢想從此成為泡影。

侯景的羯族士兵隻有幾千人,帶給江南的災難卻是毀滅性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盤踞在中原的幾百萬胡人沒有被趕走,而是在豐饒的中原大地繁衍生息,數十年後,他們的人數就不是幾千而是幾千萬,那時,又會對南方的文人雅士們做些什麼呢?

如果沒有冉閔和他手下的鐵血漢軍,後果,我們真的不敢想象。真的,會驚呆了我們的小夥伴。

冉閔之後,桓溫終於開始了北伐。他的軍隊人數眾多、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然而當他們麵對北方胡騎的金戈鐵馬之時,雙方戰事進展得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甘暢淋漓!隻是可惜,他們是落葉,胡騎,才是秋風。

冉閔之前的“漢”是柔弱的,冉閔之後的“漢”依然柔弱。但短暫的冉魏卻如同黑夜裡的一道閃電,震懾胡夷,光耀自己。

冉閔之後,當我們的祖先再次向胡人俯首,他們的心裡一定會想曾經,我們把他們殺得片甲不留過,以後,也一定可以。

漢軍威武,其實,是一種精神!



最新小说: 我剛重生,怎麼就成渣男了 吞噬星空之開局釣上千身聖典 扶蘇行 我當出馬仙的這些年 我的愛豆為何不紅 鬥破之我的萬界門 重度癡迷 重生之學霸指南 都市歸來之萬古神帝 不敗戰神楚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