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迷程 第四十章_互身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互身 > 地底迷程 第四十章

地底迷程 第四十章(2 / 2)

“那好,咱倆進去看看。”沈新說。

老謝還在皺著眉頭思考,沈新已開始整理裝備了。康小強看了看我,看了看沈新,沒做聲。我也看了,沈新的裝備對這趟潛泳沒多大幫助,所以她其實冒著很大風險。但那套衣服不錯,保暖性好。河水很涼。

老謝大概也知道,其實沒有更好的方案了。

我讓老謝把火把點起來,那東西他一路都不舍得拿出來用,說是要留在關鍵時候。“有把火,既可以增加照明,免得我們出來時迷失方向,出水後也可以取取暖。”我對他說。他滿口應承,將火把從包裡取出來。那是一隻地下勘探專用固體燃料火把,燃燒時間很長。

火把點燃後,四周環境頓時清晰起來,潮濕的崖壁亮閃閃的,上麵有豎條狀水紋,顏色深淺不一。由於終年缺乏光照,石壁上很乾淨,也沒有苔蘚。

借著火光,我這才看清,隧洞到此便大幅收窄,在暗河入口,水麵到洞頂已不過五六米高,洞體線條流暢,就像收縮的渦輪噴口。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完美的構造,卻渾然天成,看不出任何雕琢痕跡。

準備潛入之前,老謝叮囑再三,告訴我們進去之後要注意方向,以及大致會遇到什麼情況。我表示全都記住了,然後摘掉頭上的探燈,脫了外套,隻拿一把手電,便跟沈新走到地下河消失的洞口。我倆深呼吸,接著一前一後,緩緩沉入水裡,沿著水流往洞子裡遊去。

在暗河裡,沈新遊在我前方,不斷用手電對四周環境進行觀察。我見她向我揮手示意,讓我留意上方。其實我也注意到了,暗洞頂部有些空穴,可以浮上去換氣。憑著水流撞擊形成的氣泡聲,那些空穴位置很好判斷。

為了檢驗效果,我和沈新都試著換了兩次氣,沒有問題。

有了這個發現,我倆放心大膽往裡遊。不久,水裡出現了一段石梯。我抬頭往水麵看,上麵已經沒有密閉的岩石。我跟在沈新身後浮出水麵,發現已身處巨大石窟之中。出了水,石梯繼續往上,沿著石壁蜿蜒攀升,就像一條巨大的,爬行中的蜈蚣。爬著爬著,石梯倏爾鑽進了崖壁上一道裂口。

沈新伸出一隻手,對我豎起大拇指。隨後,她示意我倆原路返回。

聽說能夠進去,老謝如釋重負,康小強也很高興。

因為馬上又要下水,我沒換衣服,隻是擦乾水,把外套裹在身上。咱們這幾個人裡,就老謝水性差些。我們商量,等下由我照顧他。沈新也把呼吸器和麵鏡都給了他。“彆耽擱了,走吧。”她催促道。

當下各自帶上裝備,取出照明工具,準備下水。老謝滅了火把,將其重新放進防水背包。康小強水性也很好,我把大致情況跟他一講,他就明白該怎麼通過那段水域了。準備妥當,我們兩人一組,魚貫入水,往水洞裡遊去。

我牽著老謝,讓他定時浮出水麵換氣。為了照顧他,隻要發現水泡,我就拉他上浮。很快,我們便順利通過了水下這段路程。出水後,大家集中照明,找著了位於高處崖壁,石梯儘頭那個裂口。那裡就是此行目的地。

老謝說,那裡麵藏著一座地下古墓。

我們在石梯上重新穿好衣服,將打濕的內衣用密封袋裝好,塞進背包。沈新沒有換,她穿的是潛水服,一會兒就乾了。

這處石窟形態天然,像是山中一條垂直裂縫,越往上,洞壁越趨狹窄,不知上去還有多高。沿著從岩石上生鑿出來的石梯往上,我們鑽進裂口,不一會兒就來到墓室入口,果然看見兩道厚厚的,但敞開著的石門。老謝說,這地方

早年由一支考古隊進行過係統勘察,已經沒有任何阻礙。

“老謝,這麼說,是有人利用遠古留下的互人洞,把身後之所安置在了這常人根本到不了的地方,對不對?”我向謝姚犁請教。

“你說的對,但也不全對。”

“是哪點不對?”

“我說過,葬在這裡的人,不一般。”

“這話題,還是不講了吧。”康小強馬上表示反對。

“怎麼了?”老謝很詫異。

“你要早說是來找墓穴,他就不來了。哈哈。”我笑著對老謝說。

“哦,謔謔,哈哈。”老謝奇怪地笑著。

在我的要求下,老謝還是講了起來。他說,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一種十分罕見的墓葬形式,甚至可以說,它其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陵墓。

“這怎麼說呢?”我好奇的問。

“先問個問題,大家知道,墓是用來做什麼的?”

“廢話,當然是埋死人的。”

“對,所以問題就在這裡。這種墓,並非用於埋死人。”

“哎喲,小強,這下不用擔心了。”我轉身拍了康小強一把。

“對這種墓葬形式,業內本就有爭議。而對這種墓葬建築,研究者們也參考史料,專門有個叫法。”老謝接著說,“他們稱它為‘祭殿’。”

“祭殿?”這我可完全沒想到。

“彆激動,聽我慢慢解釋。”老謝邊走邊講,“我說的‘祭殿’,隻是對那種墓葬建築的統稱,是個學術名詞,因為它們在使用意義上具有相同目的。但真正的祭殿卻隻有一處。當然了,不在這裡。”

“老謝,你這解釋,聽得人糊塗,能不能直白些。”

“也就是說,正品隻有一處,彆處都是仿品。這樣說如何?”

“好,這解釋好。我一聽就明白了。”我說。

“那現在我們來這地方,是仿品?”康小強問。

“是仿品。”老謝回答說,“你們馬上就會看到。”

這時,老謝停了下來。

前麵又是一道石門,也是門戶大開。他在門口仔細觀察片刻,帶頭過了石門,進入一個相對開敞的空間。

門後是個石窟,上下高,四周窄,呈紡錘形,舉著手電也照不到頂。石窟半腰部稍寬一些,往上接著又逐漸變得狹窄。

在大約六七十平米的地麵上,正中是一方梯形石台。石台高約三米,四麵都有階梯,直通上去。石台底座很寬,幾乎占了石窟地麵麵積的一半,頂部麵積不大,約莫六七平米。一方造型彆致的大石槨擺放在上麵。那石槨上寬下窄,前突後揚,像一艘艦船。石槨的蓋板約有二十公分厚,顯得很沉重。側麵看,蓋板四角高高挑起,形如飛簷,每支簷上均有小孔,可以拴上繩索,以便開啟。對這石槨的造型,我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這時,老謝點燃了火把。這樣石窟內就有了散射光,方便進行觀察。沈新已拿出一隻小巧的相機,開始拍照。她似乎想拍出某種特殊的視角效果,所以選取的角度都很古怪。據我看,這裡麵其實並無值得觀摩的地方。

我爬上石台,近距離觀察那方石槨。康小強躡手躡腳跟在我身後。

石槨上雕刻著一些我最初以為是流雲或浪花的圖案,許是天長日久,線條已經自然淡化,並不明顯。康小強問我,上麵刻的是什麼。我就讓他說。“你說說看,這些圖案像是什麼?”“要我說,這些線條像集成電路。”他說。“描述很準確。”我敲了他一下,“你小子,不枉是念過技校的。”

忽然,我腦子裡念頭一閃,重新審視石槨上的圖案,發現相比之下,小強的描述更為貼切。那些線條並非傳統雲水紋,就是集成電路圖。

我也想起來,上次在西安,老謝跟我談起曹操下葬的典故,稱他看過一份據說靠譜的研究資料,其中有這麼一句魏王歿,即殮於渡內。

這東西不是棺槨,叫“渡”。



最新小说: 科技爭鋒從融合時空記憶開始 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 七十年代來了一個能打的小仙女 短視頻劇透曆史:開局現代戰爭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重振宇智波,從瘋狂產子嗣開始 葫蘆幫的傳奇 簽到係統成為大帝陸長生葉秋白 我在監獄裡當摳門大佬 帝火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