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武藝_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_思兔 

第15章 文武藝(1 / 2)

此後數日,於禁與劉磐在劉表的大力支持下,開始挑選族中精壯,大肆操練,以備即將爆發的黃巾叛亂。

伊籍與滿寵二人,則在樂此不疲的抄錄著《春秋三傳異同說》。

這裡的“操練”,“操”是指排兵布陣,以便使得士兵與士兵之間能夠相互配合,最終能夠有組織性的進行軍團性質的作戰,而“練”則是指練習個人武藝。

所以不存在穿越者來到古代,單單靠站個軍姿,走走隊列,就能吊打他人的情況。

畢竟早在周朝初期乃至後續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一眾兵法大家寫書並流傳後世了。

比如說薑太公呂望寫的《六韜》,孫武寫的《孫子兵法》,吳起寫的《吳子兵法》,孫臏寫的《孫臏兵法》,尉繚寫的《尉繚子》等等。

而孫武得伍子胥舉薦,吳王闔閭為了考驗他,授意孫武操練宮中妃嬪、宮女。

孫武為了令行禁止可是把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的老爹的兩名愛妃都給斬殺了,自此令行禁止,最終練得一支娘子軍。

更有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流傳後世。

所以這個時代的各類戰術、戰法,其實已經相當成熟了,所以劉表也就不過多乾涉於禁、劉磐的操練。

畢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也算是給自己偷懶找個理由吧。

而劉表在陪伴愛妻之餘,也正好教導教導兩個孩子的課業,以彌補多年來對兩個孩子的虧欠。

此時正統的教育為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六藝”之中,禮、樂、書、數為文,射、禦為武,所以“六藝”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備,因此此時的士人皆是上馬能殺敵、下馬能治國的全才。

而劉表年紀輕輕便已是士林名望,文韜武略自然不凡,弓馬嫻熟不說,更是能開三石強弓。

而六藝中,禮指禮節,分為“五禮”,分彆為

“吉”禮,用於祭祀;“凶"禮,用於喪葬;“軍”禮,用於田獵和軍事;“賓”禮,用於朝見或諸侯之間的往來;“嘉”禮,用於宴會和慶賀。

樂指音樂,分為“六樂”,分彆為《雲門大卷》、《鹹池》、《大韶》、《大夏》、《大濩(hu四聲)》、《大武》六套樂舞。

射指射箭的技術,分為“五射”,分彆為白矢、參連、剡(yan三聲)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剡注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禦指駕駛馬車的技術,分為“五禦”,分彆為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鳴和鸞“和”、“鸞”都是車上裝飾的鈴鐺,車行時,它們所發出的節奏統一合適,謂行車平穩。

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

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

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麵射獲。

書指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分為“六書”,分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指“數”學的九個細目,分為“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九章算術》中則分為方田、粟米、衰(cui)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勾股。

這六藝教育也類似於現今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當士人學成之時,自然就會進入官場,甚至榮升三公九卿之位。

當然人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相應的學習不同的知識。

比如劉琮因為年幼就隻是識文斷字,涉獵一些禮、樂、書、數的基本理論知識。

而年長些的劉琦,六藝都有所涉及,並初通射、禦之術,以及基本的武藝。

這裡的武藝泛指劍術,自春秋戰國以來,文化及武藝向來都是貴族專屬。

有“君子佩劍”及“君子佩玉”之說,佩玉為文,佩劍為武,是謂文武雙全。

到戰國後期,戰事頻繁,為了提升士卒戰力,方有簡單的武藝傳到軍中,再之後輾轉傳到民間。

當然春秋時期的佩劍、佩玉,尚是皇親貴戚以及貴族的專屬。

到了東漢,隨著書籍文化及武藝的傳播,世家大族也多有佩劍、佩玉。



最新小说: 末世降臨:我有萬物兌換所 萬族唯尊 天道貳之末日求生 許若晴厲霆晟 快穿:當虐文女主拿了瘋批劇本後 長生從照顧師娘始 師姐彆想跑,母後賜婚了! 我都快成仙了,你說讓我當太子? 我家有個動物園 想回原世界過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