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從正招討使下救下的大宋百姓,如今都安置在大溝北門外。好在楊鵬在耶侓紅光的行營裡繳獲了三千多匹馱馬,十三萬兩紋銀,六萬多石糧食。尤其是這六萬石糧食很重要,有了這些糧食,楊鵬就能在這非常時節救活這四萬難民。
毛信是難民中的一員。他本是攔河縣良固裡樸家村的普通農戶,家裡上有老父母兩人,下有妹妹一個。家裡有土屋三間耕著旱田二十三畝,雖然毛信一直沒有成親,但也是個溫飽的家庭。可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小百姓的日子哪裡是那麼好過的。半個月前,契丹軍來了,毛信聽說契丹人凶殘,趕緊趕著牲畜,帶著父母和妹妹一起躲到了良固裡。那良固裡外麵有一圈城牆,裡麵有五十弓手,毛信希望這些弓手能把良固裡守住。
然而契丹軍真來了時候,毛信才知道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一百多個契丹兵拿著弓箭一下子就把良固裡城牆上的弓手全射死射跑了。韃子用衝車撞開了大門,把良固裡的躲災的三千多百姓全部抓起來,說要押到遼東去做奴隸。
毛信一家四口,就這樣落進了契丹兵手裡。一路上,契丹兵趕著到南麵去抓更多奴隸,走得很快,不停地拿皮鞭抽走得慢的百姓。毛信的老父母快五十歲了,腿腳不方便,走得慢了,就先後被契丹兵用鞭子打傷了。韃子一天隻讓百姓喝一次稀粥,百姓們營養不良,老人被打傷了如何好得起來?兩個老人發著高燒,相繼去世了。
更慘的是毛信的妹妹。毛信的妹妹今年十五歲,本是花兒一樣的年齡,是十裡八鄉青壯漢子們都派人來說親的漂亮姑娘。可一落入契丹兵手裡,就被契丹兵奪去了清白。後來還被契丹兵殺死了——毛信去為妹妹收屍的時候聽人說了,是妹妹被淩辱時候不願意合作,激怒了契丹兵把妹妹殺死的。
一轉眼十幾天的工夫,毛信本來溫暖的家庭就煙消雲散,毛信成了一個孤家寡人。那天晚上,在兩個契丹兵的監督下,毛信和村裡幾個漢子一起在行營附近挖了個坑,把妹妹埋了。在妹妹的墳前毛信大哭了一場,暗暗發誓要為妹妹報仇,就是用牙齒咬也要咬死一個契丹兵。
然而蒼天有眼,沒有讓毛信做白白的犧牲。契丹兵進入大溝地界後遇到了敢戰的大宋官軍——大溝的守軍把契丹兵打敗了。契丹兵在大溝敗了一場後就往北逃,走了十裡契丹兵又停下來,全部朝南迎戰大溝的官軍。又是一場大戰,大溝的官軍把契丹兵全打死了!還活著的契丹兵衝到行營裡搶奪馬匹,騎著馬就跑,頭都不敢回。
就這樣,百姓們得救了。救下了百姓的大溝官軍們對待百姓很好,秋毫不犯。這年頭都說官軍如匪,甚至比匪還要凶惡,不欺淩百姓的官軍那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不少官軍看到難民就要殺,把難民的頭顱謊報為契丹兵首級交上去。
而大溝的官軍們不但不欺壓殺戮百姓,還救百姓。這些官軍把百姓安置在城北的城牆下麵,帶著百姓砍伐樹木,讓百姓們在城牆下麵挖土窩子臨時先住著。官軍組織百姓在城外挖水井,建公共廁所,還從百姓中選了一些年富力強的,讓這些人給其他百姓熬粥。濃粥早晚各一次,每人一大碗。那粥熬的濃極了,上麵就算是插上一根筷子都不會倒下來。
雖然不能吃得十成飽,但在範家莊不做什麼體力活,也不會餓得生病了。有時候,大溝主官副團長大人還會出來親自為百姓發粥。毛信看了,那是天仙一樣的人物。也隻有天京新城城主大人這樣的英雄,才配得上這天仙一樣的夫人。楊彤一聽那些難民叫自己城主夫人,心裡不知道有多美,做的跟來勁。
毛信四處打聽,終於知道這天京新城的城主大人叫楊鵬。這一天,城主楊鵬大人終於來看大溝城北的難民們了。城主大人很年輕,穿著大紅的錦衣衛服裝的官袍帶著十幾個隨從,浩浩蕩蕩地走到了難民的土窩子裡。土窩子裡的難民們知道這是救命恩人來了,一個個全跑出了土窩子,站在外麵張望。城主大人一戶一戶地檢查難民們的土窩子,看難民們有沒有遭風雨,有沒有營養不良。
看到救命恩人這麼和藹,不少人當場就哭了。幾個在難民中有名望的老人從人群裡走了出來,走到城主大人跟前,顫顫悠悠地就跪了下去。“感謝明公雷霆手段殲滅了韃子,慈悲心腸救下我等百姓,大人恩德,草民們永世不忘!”看到老人們跪了下去,整個難民群都感同身受,一起跪了下去。幾萬人匍匐在土窩子前麵,對著救命的城主大人磕頭,黑壓壓的一大片隻看得到頭顱。那場麵看得毛信都肅然起敬。要有多大本事的清官,才能這麼受百姓愛戴?
城主大人扶起了當先的幾個老人,笑著說道“救助百姓是我大宋武官的本分,不必行此大禮!”城主大人環顧百姓,大聲說“大家快起來吧,快起來吧!”老人端著一碗井水走到城主大人跟前,說道“百姓們身無長物,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報答城主大人。這是被救下的百姓在城北挖出的井水,給城主大人潤潤喉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城主大人二話不說就把那井水喝了。老人們見城主喝了井水,又要跪,城主攔住拉了起來。城主大人彆過那幾個老人,又走到一間一間的土窩子前麵視察。城主大人走到毛信前麵時候,毛信終於忍不住,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楊鵬上來扶起毛信,笑道“年輕人,你這是做什麼?”毛信卻趴在地上不肯起來,大聲說道“大人,我父母和妹妹都被契丹人害死了!大人讓我加你的官軍吧,我不要軍餉,隻要能打契丹兵,隻要能救下幾個受苦受難的百姓,我這輩子就心甘情願了!”
鹹平元年十月二十,契丹兵兵退出大宋境內,滄州解嚴。鹹平元年十月二十四日,滄州城為天京新城大捷的士卒們誇功遊街。天京新城距離滄州城不過六十裡,一體相連。一旦天京新城被攻陷,北招討使一天就可兵臨滄州城下。所以滄州的百姓們都知道大溝大捷,就是保住了滄州城的安全。滄州百姓們十分歡喜守衛他們的軍隊,所以徐楠安排了這一次誇功遊街。
遊街的是天京新城虎賁團和滄州其他各路兵馬。當先的當然是“立功最大”的虎賁團,段誌賢帶領一千選鋒團士兵代表虎賁團,走在最前麵。選鋒團的一千老兵排著二十個五十人方陣,從安西門入城,從西城橫大街走過縣衙門,再走到東城橫大街,在百姓的注視下誇功遊街,最後從鎮東門走出滄州城。
湧到橫大街上觀看勇士遊街的人擠滿了道路,橫大街的兩邊以及和橫大街交界的大街小巷裡全是人。百姓們擠來擠去,隻想多看一眼這打敗契丹兵的勇士長什麼樣。聽說天京新城的士兵們打契丹兵可以一個當兩個,不知道這些士兵有多麼彪悍?
在道路兩側鄉親父老的注視下,選鋒團的士兵們分外驕傲。他們此時沒有帶槍,而是人人佩一把短刀。他們一個個挺直了胸膛,把右手虛虛放在刀鞘上,站著筆直的隊列昂首前進。
那整齊的步伐隊列,引來旁邊百姓的一陣陣讚歎!“天京新城的士兵好威武!”“好整齊的隊列,五十人走得像是一個人!”“難怪能打敗契丹兵,都是百裡挑一的好漢!”
不少百姓端出了自家釀的米酒,倒了一杯又一杯給選鋒團的士兵們飲用。選鋒團的士兵們一邊走隊列,一邊大口喝著兩邊遞上的米酒,喝完把酒碗往旁邊的百姓一塞,百姓們就幫士兵們把那些酒碗傳遞回去。又有富戶感謝官軍擊敗契丹兵,感謝官軍幫他們保住了腦袋和家產,紛紛拿出精細的糕點送給選鋒團戰士,戰士們一邊走一邊吃,吃了一路。
選鋒團的後麵,零零星星跟著一些滄州其他路的兵馬。這些兵馬就是來湊數的,走得稀稀拉拉沒有章法,讓圍觀的百姓們心裡嘀咕——這些弱兵也能打敗契丹兵?大概都是在戰場上負責搖旗呐喊的吧?雖然這些官兵走得不怎麼樣,其實都是這一戰的“功臣”——這些兵丁都分到了這一戰的戰功,對外宣傳時候都說自己是上陣搏殺過的好漢。這些兵丁怕彆人說他們不勞而獲,那是堅決不會把自己沒有上陣的事實說出去的。
百姓們心裡嘀咕,對陣型散漫的其他各路的兵馬也沒有那麼熱情了,隻是站著那裡看士兵們走過去。偶爾有一兩個百姓遞上酒水,就能把這些大兵樂得眉開眼笑。
段誌賢穿著禦賜的飛魚服,腰佩玉帶,騎著烏孫寶馬,昂然走在整個隊伍的最前麵——昨天,城主賜的飛魚服和玉帶被快馬送到了大溝。城主傳下話,優言褒獎段誌賢擊殺耶侓紅光的大功,稱段誌賢為天京新城的大功臣。
受城主褒獎,受賜錦衣衛飛魚服和玉帶,這可是天大的榮耀。那一身飛魚服上繡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魚”——飛魚大半個身子類似一條大蟒,有角,但尾部是魚尾——這一身類似蟒服的飛魚服配上玉帶,形製十分威嚴,讓段誌賢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段誌賢騎過的地方,百姓們大聲叫好,都為滄州有這麼威嚴的武官高興。段誌賢更前麵還有張羅的人,是縣衙門裡的仆人。段誌賢每走一段路,就有縣衙門的仆人拿出鞭炮來放。那劈裡啪啦的鞭炮聲,讓整個遊街的氣氛更加火熱。
越往前麵走,圍觀的百姓就越多。百姓們端著米酒井水站在道路兩側,道路都被堵著了。還有人爬在道路兩側的屋頂上看,也不知道會不會把房屋瓦頂踩壞。巡撫衙門的人見前麵沒路了,拿一串串鞭炮往前扔,嚇開那些堵著道路的百姓,才得到前進道路。
走到縣衙門門口,徐楠率領滄州十幾個文官親自站在衙門門口。段誌賢一眼看過去,看到陸化林也在。他的那個寶貝弟弟陸化榮站在官員後麵,身子一探一探地往段誌賢這邊看。看到段誌賢身上的飛魚服,陸化榮臉色發白,似乎十分畏懼——這飛魚服可是代表著天京新城城主的賞識,這段誌賢以後要飛黃騰達到什麼地步?他會不會記自己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