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深海鏖戰_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_思兔 

第718章 深海鏖戰(1 / 2)

十五世紀以前,各國戰艦的動力來源主要是帆槳並用。

也就是既有船帆,也有船槳。

有風用帆,無風用槳。

十五到十六世紀期間,人類對海洋認知的開始增加。

他們發現海上基本不存在沒風的情況,就算真的沒風,戰艦也可以借助洋流航行。

於是各國戰艦逐漸拋棄船槳,使用風帆作為戰艦動力。

到了十七世紀中期,隻使用風帆作為動力的戰艦成為主流戰艦。

戰艦動力改革的同時,海戰方式也在改進。

中世紀時期(公元515世紀),海戰的主要武器是船首金屬。

簡單來說就是在船頭包裹一塊尖銳且凸起的金屬,遇到敵船時用這塊金屬去撞擊敵船的船身,使其受損漏水進而沉沒。

除了船首金屬外,還有投石機,弓弩等遠程武器,以及長矛,刀盾等近戰武器。

當時的海戰戰術也很簡單粗暴,先用船首的金屬衝角撞擊。

接下來,兩船接舷。

一部分士兵用遠程武器壓製對方,另一部分士兵用鐵鉤勾住對方船身,用力拉拽鐵鉤後麵的繩子,將兩艘船固定在一起。

之後,士兵們拿著刀盾跳到敵船上進行白刃戰。

這種戰術又稱接舷戰術。

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及以後。

由於火器的長足發展,使得傳統金屬衝角撞擊和接舷戰術逐漸被拋棄,巨艦巨炮戰術成為主流海戰思想。

說白了就是造大船,裝重炮。

在中遠距離就把敵船擊沉,不給對方近身肉搏的機會。

這個戰術從十七世紀中葉持續到二十世紀中葉,直至航空母艦崛才正式宣告巨艦巨炮時代的落幕。

鄭芝龍和鄭家軍是海盜出身。

他們被詔安成為明軍後雖然吸收了巨艦巨炮的思路,但是並沒忘記接舷戰術。

以崇禎六年十月為例,已經歸順大明五年的鄭芝龍率領水師在金門一帶與荷蘭人發生海戰。

此戰鄭芝龍使用接舷戰術燒毀敵船一艘,俘獲敵船一艘,荷蘭人兵敗撤退。

所以在和尚可喜交戰前,鄭成功就明確了戰術思路遠距離用火炮,近距離接舷肉搏。

海麵上。

建奴水師的第一艘戰船和明軍最後一艘戰船平行航行。

建奴第一輪進攻雖然來十分凶猛,但是明軍絲毫不懼。

麵對噴筒噴出的火焰,他們用竹竿挑起濕布進行阻擋。

火磚來了就往上麵蓋濕衣服濕布,實在不行再澆水。

前麵的人剛中彈,隨後就有人頂上去。

其他人藏在船舷後麵躲避攻擊,並伺機發起反擊。

雙方火炮轟鳴,彈丸箭矢紛飛如雨。

大明戰船上的舵工迅速打舵,向敵船靠攏。

在距離敵船七八步時,一個明軍將領冒著彈雨吼道,“扔鉤子!”

五六手持鐵鉤的明軍迅速站起身,在甲板上助跑一段距離後,用力拋出了手中的鐵鉤。

鐵鉤劃過海空,落到建奴戰船的船舷內側。

緊接著士兵們拉動鐵鉤後麵的繩索,鉤子死死勾住敵方船舷。

“快來人幫忙一起拉!”在士兵的招呼下,幾十個明軍衝上去拉繩子。

在人力的作用下,兩艘船距離越來越近。

七步六步五步

建奴士兵很快意識到了明軍的戰術,他們一邊用各種遠程武器攻擊,一邊手持腰刀探出身子去砍鐵鉤後麵的繩子。

鐺鐺!

腰刀砍在繩子上,火星四濺並發出刺耳的金屬聲。

“繩子裡裹了鐵,砍不斷,得用火”

不等砍繩子的士兵把話說完,明軍火炮射出的彈丸便把他的身體射穿。

滾燙的鮮血從傷口中湧出,順著船舷一直往下淌,滴在海水裡化為虛無。

硝煙彌漫中,兩艘戰船已經舷接舷。

拽繩子的明軍急忙把繩子固定好,跟著其他士兵發起了衝鋒。

“殺!”第一批士兵手持刀盾,縱身躍入敵船。

建奴士兵雖然放下噴筒火磚拿起了冷兵器,但是倉促應戰的他們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

一個八旗兵剛舉起刀試圖反擊,結果被一個明軍用刀砍在了肚子上。

在海上作戰的水師士兵幾乎不穿甲,就算有甲胄也是身穿藤甲頭戴藤盔或者竹盔。



最新小说: 假千金被嘲笑?親哥哥們會出手 跟著姓名學國學 寫給文明 鎖品人生 上流圈絕密手冊,一招教你賺大錢 我的係統,硬飯能軟吃 萬貨超市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智者不入愛河,我愛的人是祖國! 豪門甜寵!京圈太子爺是戀愛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