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乃太上皇時二甲進士,後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一待就是許多年,不顯山不露水,隻顧專心研讀。
彼時同僚以為他是個不通時務的書呆子,直至上皇禪位新帝登基,張政魚躍龍門,入閣輔政,時人才知張政早已投身於景德帝門下,為其出謀劃策。
可見張政不僅能蟄伏隱忍,眼光也十分精準。
新帝的掌權之路,張政可謂出力良多,和賈瑚一文一武、一政一軍,堪稱景德帝左膀右臂。
但二人的脾氣卻是大相徑庭。
賈瑚尚簡樸,不貪權;張政喜奢華,愛攬權。
之所以能一起共事不鬨矛盾,除了賈瑚不愛跟官員走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目標一致。
革弊除害,利國惠民。
目標一致,方向一致,區區私人矛盾又算得了什麼?
有賈瑚和張政襄助,如履薄冰的景德帝現在也能夠舉重若輕了。
景德帝是幸運的,但也是悲催的,他這段時間大概是水逆,先有賈瑚被迫斬斷情絲,沒幾天張政又出了問題。
這位一向致力於革新朝堂,還大夏朗朗乾坤的改革派先鋒,竟然在京營的問題上跟景德帝唱了反調。
京營對於皇帝的重要性,賈瑚不信張政不知道,那張政又為什麼這麼做?
是超脫不了的文武偏見?還是有人給了他不能拒絕的好處?
亦或者,沒人給他好處,但他能從中獲取夢寐以求的利益,不然他為什麼公然與皇帝唱反?
張政不蠢,所以賈瑚選擇後者,隻是他想不到什麼樣的利益能讓張政冒這麼大的風險。
難道嚴首輔要退位讓賢?
賈瑚想到了一種可能,隨即又給否了。
在扶持起下一個平衡人選前,皇帝是不會讓老嚴退的,但老嚴最終還是會退的,也就是說張政必然會登頂首輔之位,他跟皇帝相處比賈瑚還久,不可能看不出帝王的無情,沒必要冒這個險。
到底是什麼促使他這麼做的呢?
賈瑚不覺皺起了眉。
想不通,這題太難了,不會做呀!
身旁成群的官員,或悠然閒淡,或步履匆匆,或喜笑顏開,或嚴詞厲色,皆向著掖門走去,誰也不願搭理因為皺眉顯得有些不近人情的忠勇侯。
前方的張政仿佛感受到了什麼,腳步一頓,轉身回望,賈瑚同樣駐足看向張政。
一人冷峻蹙眉,一人溫和謙笑,二人遙遙相望。
直到戶部左侍郎喚了一聲“張大人”,張政才回過身去,說笑著離開了。
賈瑚此刻忽然明悟了。
推波助瀾、引君入甕,原來他才是那個小醜!
戶部左侍郎是托兒,內閣張次輔也是托兒,跟皇帝合起夥來引忠勇侯這個攪屎棍出頭。
既能順利通過京營改製方案,還不會激化皇帝和文官的矛盾,又能擴大賈瑚和朝臣之間的隔閡,典型的犧牲一個幸福全家。
誰是出主意的主謀,誰是推波助瀾的幫凶,其實也不用深究,因為除了賈瑚,各方均得利。
但站在賈瑚的角度來看,這特麼不就是欺負老實人嘛!
餿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