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苦勸,薛蟠苦求,薛寶釵苦笑。
她求穩,媽求勢,最終都抵不過哥求情。
不過也好,薛家和夏家到底是有老親這一層關係在,而且憑夏家對薛蟠的態度,似乎並未受京城的消息影響。
可能是消息沒傳過去?
薛寶釵不清楚,但夏家卻是清楚。
事關國朝新晉遼國公,長安城即便遙遠,百姓們或許不關注,可夏家作為皇商怎麼可能接收不到?
說白了還是看好賢貴妃。
京城與長安城,東西兩邊,消息自然滯後,而且傳來傳去也麵目不全,偶有遺漏或疏忽也是尋常。
比如賈瑚和榮國府這些年的糾葛,京城百姓們近水樓台先得月,吃的是新鮮的熱乎瓜,相對來說及時準確。
但夏家遠隔千裡,若是皇命倒還罷了,可八卦這玩意就很不好評說。
對於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一嘴我一嘴,誰能保證說的時候不添加主觀意向呢?
人有劣根性,越是惡意向的流言蜚語,就會越往惡意的方向揣測,且發展。
京城百姓嘴上戲言遼國公喜歡年齡大的,可他們心裡清楚遼國公其實是個不好的。
但長安城不知道呀!
一個“善解人衣”,一個“喜愛年上”,再加上不尊親長不敬宗祖,傳著傳著,賈瑚就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不孝連門口過路老奶奶都不放過的好色之徒!
這就是野史的誕生,根本沒地方說理去。
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賈瑚又不能專門派一隊人敲鑼打鼓的趕到長安城澄清,隻能說一句“清者自清,自有後人分說”,然後就交給人民和時間。
而這,也恰恰是夏家錯判的原因!
作為“本地人”,倡導的就是忠孝禮義,因此天然就對賈瑚這種跟家族反目的人不喜。
不孝不仁不義有點能力但更靠諂媚的遼國公vs底蘊深厚屹立百年的榮國公府+後宮高級職稱獲得者賢貴妃+有舊交情的老親薛家。
該選誰,一目了然!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越是懂事越吃虧,這兩項,完美印證在了薛蟠和薛寶釵的身上。
薛寶釵為了薛家,思慮這個,顧及那個,最終沒有討的什麼好。
而薛蟠隻是動了動小甜嘴,薛姨媽便什麼侯伯權勢都不顧,答應了去跟夏家求親。
薛寶釵有苦但不怨。
薛姨媽重視薛蟠理所應當,因為這是普遍現象,薛蟠才是為薛家頂門立戶的,薛寶釵最後是彆人家的,所以能有個人讓薛蟠收心,薛寶釵覺得也不錯。
薛姨媽也這樣認為。
但她比薛寶釵想的還多了一樣,那就是夏家無男。
隻有一個姑娘,還倍兒有錢,最後都是薛蟠的,這也不比什麼侯什麼伯差。
有薛寶釵的婚事在後麵催著,薛姨媽也不敢耽擱薛蟠的婚事,當即就找王夫人和王熙鳳商議了一番。
前有太上皇殯天,省親彆院停工。
後有賈瑚彈劾,榮國府忙於應付,薛家也受牽連,省親彆院又停工。
拖拖拉拉修了近兩年,現在還沒修繕完畢。
賢貴妃犧牲自己讓賈瑚高抬貴手,榮國府也算是脫離了險境,為了證明元春不是非得有賈瑚支持不可,榮國府也是開足馬力要在省親彆院上為元春爭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