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帝國朝堂中仍然是爭吵聲不斷,可是任憑官員們吵來吵去,趙廣始終沒有定下處理並州之事的決策。
隨著從並州傳回來的消息越來越多,太原王氏舉族投敵叛國的事情,也隨之浮出了水麵。
在這份密報傳回來的當天,大朝會的氣氛就變得古怪了起來。
趙廣依然是端坐在龍椅上不發一言,隻是他的臉色卻變得愈發鐵青。
而那些前些日子裡還在爭吵不休的官員們,今天也出奇一致的噤了聲。
在這滿朝官員之中,最為忐忑不安的就是那些曾經與太原王氏有過利益瓜葛的官員了。
曾經太原王氏作為帝國中底蘊最為雄厚的門閥世家之一,所有官員都為自己能夠攀附上而感到竊喜,但在此刻,這層關係卻成了他們的一道催命符。
“諸位愛卿今日這是怎麼了?若是沒有彆的要事要奏,大家就一起議一議對此事的看法吧。”
見到滿朝文武集體噤了聲,趙廣終於是壓著怒火開口了。
說罷,趙廣就端坐的龍椅掃視起了眾人,然而大殿內除了沉默還是沉默,那種壓抑的氣氛,甚至都能讓人覺得落針可聞。
“太原王氏舉族叛國,葬送了我太原城幾十萬的軍民,怎麼,諸位難道就沒有什麼想要說一說的嗎?!”
並不是這些官員們對於此事沒有看法,隻是這件事情實在是太大了,大到甚至比鮮卑人打下了並州之事還要大,所以沒有人敢去接趙廣的話。
在這些官員們心中,並州雖然被鮮卑人打下了,但是並州位於邊陲,畢竟離著中原千裡之遙,而太原王氏叛國之事,卻是會影響到帝國的方方麵麵。
這件事情影響之廣,牽扯之大,這滿朝官員們甚至都不敢去細想。
先不說太原王氏投敵叛國會牽連到多少人,就單說這件事情會對帝國中的門閥士族們造成的影響,這都是一場難以估量的災難。
此事若是處理不好,一旦門這些閥世家覺得皇帝會就此對他們展開清算,在這種威脅之下,保不齊他們就會乾出什麼自保的事情。
皇權和世家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他們能給帝國帶來的影響,甚至會遠遠的超過那些割據的藩王。
“陛下,這並州的情報會不會有誤啊?這會不會是鮮卑人故意放出的離間計呢?”
就在這朝堂上的氣氛僵持住時,大司徒王安書突然開口了。
帝國雖然摒棄了前朝的官製,改為了三省六部製,但還是將一些超品的官職給保留下來。
像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官職,雖然已經沒有了實權,但卻成為了皇家禮遇門閥世家的一種榮譽官職。
而這個王安書就是五姓七望中,琅琊王氏在朝堂之中的話語人。
他之所以會站出來第一個開口,並不是因為五姓七望同氣連枝,隻是因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乃是同宗同源。
王安書若是不在此時站出來為太原王氏說幾句話,不說琅琊王氏這一次會不會被太原王氏投敵叛國所牽連,單單是聲望上的打擊,也絕不是琅琊王氏能夠承受的。
聽聞王安書這種拙劣的開脫,很多官員都在內心中表現出了不屑。
隻是在權衡之下,他們卻又覺得,如果小皇帝真的能接受了這個結果,或許對於帝國的穩定來說,才是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