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
儘管趙誌國帶兵有方,三個主力旅在東岸葬送之後,還有多少士兵能相信趙誌國還能帶著他們打勝仗?
威信是一場場勝仗積攢下來的,但隻需一場敗仗就能夠將十年之功,葬送殆儘。
而且,在第一軍分區周邊,很多勢力都在等著看趙誌國笑話。
打了勝仗,他們不會替趙誌國宣傳,也不會為趙誌國歡呼,若是趙誌國打了敗仗,他們一定會落井下石。
而且還會有人截斷送往第一軍分區的軍事物資,因為趙誌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對他們形成為威懾。
第一軍分區周邊還能夠維持區域的安穩,就是因為第一軍分區的實力。
一旦第一軍分區對周邊勢力失去優勢,問題將會紛至遝來。
到時候,趙誌國應對的不止是日軍的反撲,更有其他勢力的突然發難,讓趙誌國應接不暇。
第一軍分區在內外交困之下,就算勉強撐下來,恐怕再也沒有往日雄風,隻剩下了一地雞毛。
“真的這麼著急進攻嗎?第一軍分區已經舉世矚目,你也沒有必要再用勝利來證明自己再軍事上的榮譽。”老師長繼續說。
趙誌國在軍中取得的榮耀已經是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勝利從來不是給我錦上添花的。”
趙誌國堅信,他從沒有戰爭中迷失過自己。
他從來不是為了給自己增添榮耀和軍功而發起戰鬥。
生存是永恒的問題。
敵人就在那兒,不將他們消滅,他們就會來消滅你。
消滅他們的辦法,不是坐等敵人進攻,而是主動發起進攻。
“你很堅定,但是這場戰鬥,你幾乎會動用所有精銳,你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你的部下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嗎?”
儘管老師長的話很折煞士氣,但這是趙誌國必須要麵對的問題。
很多人能同勝利,不能共失敗。就像有人在你聲名鵲起的時候慕名而來,有人在你臭名昭著的時候離你遠去。
一場大敗和天文數字的人命顯然比臭名昭著更能夠打擊人心。
“今年冬天,將會是最好的機會,錯過了,我們恐怕就不是裝甲部隊就能夠挽回的。”趙誌國說,“我們在變,日軍也在變,中央軍也在變。”
“中央軍也在變是什麼意思?”老師長沒懂。
“日軍在南方打不動了,跟中央軍僵持不下,他們就會調整策略,轉移目標。”趙誌國說。
等一年的時間太久了,日軍一旦改變政策,放棄對中央軍的進攻,優先攻擊八路軍,被進攻的,恐怕就是第一軍分區了。
當年朱元璋選擇先打陳友諒,而不是張士誠,就是朱元璋認準了,打陳友諒時,張士誠這個私鹽販子不會出手牽製朱元璋,若是先打私鹽販子,陳友諒必陶朱元璋的後屁股。
此時日軍主要進攻目標是中央軍,八路軍在背後當然要陶日軍。
但……日軍突然醒悟過來,先集中力量進攻八路軍根據地,中央軍和其他軍閥不但會袖手旁觀,還會給小鬼子借道。
明年日軍調整對華夏的進攻政策,渡河之戰,反而更加棘手。
“若是如你所說,八路軍的許多根據地會真正的迎來寒冬。”老師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