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菩提亞問手下的人,“把陽芋都刨起來,搬到船上了麼?”
一個管家回答“國主,還沒挖完,還得到明日,才能挖完。”
“明日把陽芋全搬到船上去,還有,島上的人也都要召集起來,願意去中土的,就去;不願意去的,不要勉強,讓他們就待這兒。”菩提亞緩緩地說。
管家點頭退下了。
到了次日的下午申時,島上的黃金、土豆都搬上了三艘大船。
但是幾十個老島民不願走。
菩提亞不管他們了,帶著其他的族人,上了大船。
就在大船即將遠離小島的時候,那幾十個老島民都扶著木棍來了,大聲說“我們不怪國主,是我們自己要留下的。反正一把年紀了,死也要死在島上。”
菩提亞聽了這句話,流了淚,其他的族人也哭了。
幾分鐘後,鄭博望下令開船。
很快,起了錨,三艘大船離開這座小島了。
三艘大船在海上航行了五十多裡,遭遇了一場颶風。
鄭博望下令放下帆布,不再航行。
三艘船上的船工得令後,均收了帆布。
雲開霧散,眼前出現了一座大島。
幕僚前來勸道“船上新增了幾百人,吃的、喝的,都不夠用,不如趁現在看到了島,去上麵找些淡水?”
鄭博望點頭,要求每艘船上派出七百人上島,不能走太遠了,取了水或者摘了野果,在天黑之前必須在海岸集合。
於是,三艘船靠近了海岸,再拋錨停下。
接著,每艘船上都下來了七百人,各自帶著木桶,上島去找淡水。
但是天黑之後,有很多人還沒回來。
鄭博望想著出海遠行,每個人都很艱苦,不能丟棄他們,於是下令駐紮幾日,等他們回到海岸再整理隊伍,一起上船。
三日後,還有幾十人沒歸隊。
鄭博望安排了一百多人守在海岸,等候那些人。
而他帶著鄭閨美在船上待膩了,想上島去看看。
幕僚勸阻道“這個島很大,萬一您也失蹤了,我怎麼回去跟皇上交代啊?”
剛好菩提亞站在一旁,“不用愁,我跟著就是了。”
於是他們三人下了船,來到了島上。
他們也不敢走遠,隻是沿著海岸走了一千多米,就看到了離海岸五百米的地方,有一塊平坦的地方,長著一種奇怪的作物。
鄭博望很感興趣,走過去一看,發現它長得和蜀葵(後世稱之為紅高粱)很像,其綠色寬大的葉片閃著光澤,莖稈粗壯堅韌,莖稈的頂端長著穗絲,像一個棒槌。有的莖稈的葉子分叉處,也長了“棒槌”。
“這是什麼?”
“它叫玉麥。我們的島上之前長過,後來下了一場紅雨,它就再也長不出來了。現在看到它,我很高興。”菩提亞說完,掰了一個棒子,撕開青色的層層薄皮,直接吃了起來。
鄭博望、鄭閨美學著他,各掰了一個,吃了起來。
“玉麥,這個名字不能標出其本源,我看就叫番麥吧。帶到中土後,隻要有這個名字在,人人都知道它是從海外來的。”鄭博望認真地說。
此時,菩提亞已經吃完了嫩番麥,走進去掰起了老番麥,說是帶其種子到中土種植雲雲。
鄭博望笑道“你一個人能摘多少啊?我去多喊幾個人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