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直奉大戰,奉係走向巔峰_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251章 直奉大戰,奉係走向巔峰

第251章 直奉大戰,奉係走向巔峰(2 / 2)

“10月30日,奉軍第三軍副軍長郭鬆齡率三個旅猛攻直軍防線。”

“直軍不敵,各部紛紛撤退,逃往天津方向。”

“就在前線直軍崩潰的同時,早幾天撤至天津的吳佩孚也被國民軍打敗。”

“11月3日,全軍覆滅的吳佩孚率兩千殘部乘船駛離塘沽,第二次直奉大戰遂告結束。”

馮玉祥並非我願意臨陣倒戈,而是吳佩孚做得太過分,把我往死裡打壓。

他和吳佩孚的矛盾由來已久,選擇在關鍵時刻倒戈也就沒有什麼好奇的。

吳佩孚想要的是一個言聽計從、毫無主見的下屬,而他馮玉祥需要一個寬宏大量、用人不疑的上級。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他被吳佩孚任命為河南督軍。

但是吳佩孚對他不放心,不信任他。

為了牽製他,吳佩孚特意任命了和他不合的人為河南軍務幫辦,讓他在戰場上大受製約。

即便這樣,他也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取得了豐厚的戰果。

可哪怕他有戰功,吳佩孚也當看不見,並沒有賞賜他什麼職位。

如此不公平的對待,他怎麼可能釋懷呢

不僅僅如此,吳佩孚還在平時經常打壓他。

如果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戰勝了張作霖,吳佩孚的勢力就會進一步擴張。

假以時日,吳佩孚擊敗所有對手統一全國,也並非什麼困難的事情。

他馮玉祥無法從吳佩孚的勢力增長中得到好處,甚至會讓自己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樂於接受手下發動政變的提議。

“吳佩孚戰敗的同一天,奉軍第二軍進入天津。”

“聽說吳佩孚戰敗,馮玉祥很高興。”

“但馮玉祥得知奉軍進入天津後,頓時又對張作霖惱怒不已。”

“先前說好了奉軍不入關,現在怎麼入關了,大罵張作霖不講究。”

“對於馮玉祥的不滿,張作霖當然是不在乎的。”

“我現在兵強馬壯,連吳佩孚都被我乾趴下了,你馮玉祥算老幾”

“我還明確告訴你了,奉軍不僅要入關,接下來還準備一統天下。”

“麵對張作霖的恃強淩弱,馮玉祥想了想,好漢不吃眼前虧,主動讓出了北京。”

“不過馮玉祥也不是吃虧的性格,為了製衡張作霖。”

“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打算借國民黨的招牌籠絡革命派。”

“孫中山北上之前,馮玉祥還需要為自己營造革命人設。”

“畢竟他之前是軍閥,連同盟會成員都不是,現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沒有相信。”

“那麼馮玉祥要怎麼打造人設呢這個時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為舊勢力代表的溥儀。”

“11月5日,馮玉祥派兵將溥儀逐出紫禁城。”

“驅逐溥儀事件雖然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效果是真不錯。”

“大家見馮玉祥不賣遺老遺少和保皇黨人的麵子,與北洋軍閥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馮玉祥也因此成為孫中山在北方的名義代表。”

馮玉祥我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實在是功在國家、利在千秋的義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個時空的隆裕太後在彈幕上大罵他不信守承諾,但他絲毫不在意。

隆裕太後和國民政府簽訂了清皇室優待條件,允許溥儀保留帝號,並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慮再三,還是選擇將溥儀攆出北京城。

之所以這麼做,可不僅僅是為了營造自己的革命人設。

而是溥儀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這才將溥儀趕了出去。

溥儀總覺得自己不能行駛皇帝的職責是一種對民國政府的犧牲,因此仗著清皇室優待條件找民國政府要起生活費來很有理,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得到的。

可隨著軍閥混戰,國民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在給溥儀的生活費上就有些拖延和減少。

可結果溥儀大發雷霆,還借助國際輿論指責國民政府違約,嚴重損毀國民政府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儀還一心想著複辟,在滿清遺臣的幫助下率領五千辮子軍複辟稱帝成功。

不過好在這場複辟鬨劇僅僅十二天就被鎮壓了,逼得溥儀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之後溥儀不斷勾結各路軍閥和外國列強,企圖伺機再次複辟。

溥儀的這種行為讓大家都很擔心,覺得待在紫禁城的溥儀簡直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而且溥儀還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畫大肆倒賣,使得國寶文物流落到海外,給中華民族造成嚴重的損失。

如此種種,他把溥儀驅趕出紫禁城,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頭是段祺瑞、孫中山和張作霖。”

“孫中山遠在廣州,對北方是鞭長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係的實力也偏弱。”

“因此張作霖早先並沒有打算與段祺瑞、孫中山平分勝利果實,他想的是入關之後一手遮天,獨霸北洋政府。”

“然而時局被馮玉祥這麼一攪和,張作霖也不得不改變策略,把段祺瑞給抬了出來,擔任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

“所謂臨時執政,就是張作霖無意操控中央,隻是情勢所迫,讓段祺瑞臨時出來撐撐場子。”

“等孫中山到了北京,大家再組建聯合政府。”

“不過,張作霖抬出段祺瑞顯然不可能隻是為了過渡,他的真實意圖是聯合皖係製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陸軍部大禮堂宣誓就職。”

“隨後,張作霖、馮玉祥、段祺瑞開了個會,劃定各自勢力範圍。”

“山東、安徽、江蘇歸皖係,西北一片歸馮玉祥。”

“華北對半分,北京、保定由國民軍控製,天津及其他地方由奉軍控製。”

“這個劃分方案明顯奉係不利,張作霖沒有撈到實質性的好處,但這正是張作霖的精明之處。”

“因為安徽、江蘇當下都在直係手上,他把皖係推到前麵,自己隨時都可以玩一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12月7日,段祺瑞下令罷免江蘇都軍齊燮元。”

“齊燮元不服,自任浙滬聯軍第一路總司令,決心聯合浙江的孫傳芳,力拒皖奉聯軍南下。”

“段祺瑞玩政治很有一手,他見江浙聯手,便把齊、孫分彆處理,授予孫傳芳恪威上將軍勳位,還派人給孫傳芳送去珍寶。”

“孫傳芳獲利頗多,加之他本來也不想對抗張作霖和段祺瑞,便轉變了態度,宣布中立。”

“沒了孫傳芳的支持,齊燮元陷人孤立。”

“1925年1月,奉軍張宗昌部和皖係盧永祥部南下。”

“由於張宗昌早年在江蘇當過師長,江蘇本地武裝見到混世魔王來了。”

“要麼投降,要麼讓路,要麼倉皇出逃。”

“一時間,齊燮元淪為光杆司令,被迫下野,流亡日本。”

張作霖從始至終,我奉行的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戰略方針。

他能從蝸居東北的奉係小軍閥,成為直奉大戰最後的勝利者,多虧了這種戰略方針。

有足夠的實力,自然毫不客氣的搶地盤,快速的擴張自己的勢力。

可要是實力不允許,那他就選擇低調,讓其他勢力打生打死,他在背後坐收漁翁之利。

如今看來,他的這套戰略方針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不錯的戰果。

雖然在直奉戰爭中勝利了,致使他奉係的勢力範圍一舉達到了巔峰。

但他絲毫高興不起來,反而內心有著深深的擔憂。

原因很簡單,奉係階段是北洋時期最後的階段,再後麵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這也就意味著自己最後還是敗了,而勝利者則是南京的國民黨。

“江蘇和安徽是連著的,江蘇被拿下,安徽自然也被收入囊中。”

“至此,奉係勢力由山海關一路延伸到了長江下遊。”

“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經日本輾轉抵達北京。”

“當天的前門車站外,約有30萬北京市民集聚歡迎,可謂人山人海。”

“孫中山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馮玉祥的話語權。”

“不過還沒等孫中山有所作為,他就因癌症病倒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

“孫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部很快就因為左右之爭陷入混亂。”

“見形勢有利,張作霖聯合段祺瑞又把馮玉祥踢出北京,攆到了張家口。”

“張作霖、段祺瑞這次出手合理合法,因為當時馮玉祥的正式職務是西北邊防屯墾督辦。”

“一個本該在張家口辦公的西北督辦,成天在北京待著,完全不像話。”

“臨行之前,馮玉祥心有不甘,他很清楚,僅靠察、綏地區的稅收養不活幾十萬國民軍。”

“為了給部隊尋找出路,馮玉祥便會務了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還請蘇聯派軍事顧問到國民軍做指導。”

“就這樣,馮玉祥與蘇聯建立了合作關係。”

“當然,即便搭上了線,蘇聯一時半會也不可能為馮玉祥實質性的幫助。”

“見馮玉祥暫時構不成威脅,張作霖便開始專心對付皖係。”

“1925年4月,張宗昌故意把部隊集中於徐州附近,暴打了山東的皖係部隊。”

“段祺瑞惹不起奉係,隻好將山東督軍鄭世奇調往安徽,改派張宗昌為山東軍武督辦。”

“張宗昌這次撒潑隻是試水,看到皖係好欺負,張作霖也不客氣了。”

“很快,江蘇督軍盧永祥和安徽都軍鄭世奇受到奉係排擠,黯然去職。”

“擠走了皖係,奉係也達到了頂峰,控製的地盤除了東四省外,還有直隸、山東、江蘇、安徽。”

“其勢力所及,北到黑龍江,南到長江下遊。”

“全國幾乎三分之一的繁榮地區都在張作霖的掌握之下,奉係的勢力至此達到了巔峰。”

孫中山1925年與世長辭,這麼說的話沒幾年可活了。

驟然得知自己的死訊,他要說不落寞是不可能的。

畢竟偉大的革命事業還沒有完成,他還不想那麼早離世。

可哪怕他再不願意,對此也毫無辦法,隻能選擇坦然接受。

不過話說回來,他倒也沒有太過傷感。

畢竟自己身體狀況怎麼一回事,他非常清楚,也早就知道時日無多。

能在臨死前得知革命事業取得成功,他已經非常滿足了,再沒有什麼遺憾。

雖然張作霖的奉係勢力達到巔峰,但這個天下最後依舊是他革命黨的。

北洋時期之後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也就意味著最後革命黨打敗了張作霖,統一了全中國。

再沒有什麼消息能比革命成功更令他高興的了,尤其是在臨死前得知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最新小说: 小師妹玩轉抖音,老祖竟是榜一 失憶後認錯老公,首長寵我捧心尖 嫡女重生:帶娃流放成王妃 穿梭在陰陽兩界通靈 列強:這個軍閥真該死 被誣陷後屯兵百萬,女帝跪求我的原諒 夢想守護大師:大小姐,請起飛! 穿書後,我在瓜田裡蹦迪 假藥販子?我斷藥後,全世界登門跪求 遲來的親情誰稀罕,家人哭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