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要說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很多人會想到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是為了形容此人聰明才智而特有的對比,足可見郭嘉的分量之重了。
隻是有些可惜,郭嘉英年早逝,正是才華橫溢的年紀就病逝了。
如果郭嘉不死,他會成為諸葛亮的強勁對手,司馬懿也難以露頭,統一三國的也許會是曹魏江山。
完全可以說,曹操前期之所以能夠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完全就是郭嘉的功勞。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郭嘉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主要是因為郭嘉的預言能力之強太過厲害。
郭嘉成為曹操謀士十一年間,為曹操預言了七件大事,最後全部實現。
其一,曹操滅袁紹。
其二,劉備會反叛。
其三,曹操攻打劉備,袁紹來不及攻打曹操。
其四,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
其五,袁紹兩個兒子會陷於內鬥。
其六,北征烏桓必大勝而歸。
其七,公孫康會宰殺袁紹兩個兒子投降曹操。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郭嘉堪稱三國時期的預言家。
“建安元年十一月,在荀彧的舉薦下,離開袁紹已經六年的郭嘉投奔了曹操。”
“經過一番詳談後,曹操高興的說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還為郭嘉特設了軍師祭酒這樣一個職位。”
“建安二年一月,在荀彧驅狼吞虎的妙計下。”
“劉備丟失荊州投奔曹操,荀彧和荀攸都建議趁著這個時候殺掉劉備這個禍患。”
“但曹操看在八年前與劉備在沛國一起招兵的情誼上就於心不忍,便又詢問郭嘉的意見。”
“劉備素有英雄之名,如今窮困潦倒來投奔,要是殺了,這會損害丞相的賢名,天下的謀士聽聞後就會害怕,到時候就沒人願意投奔了。”
“不得不說,郭嘉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此時曹操地盤狹小,強敵環伺,北有袁紹,西有張繡,南有袁術,東有呂布,還有朝廷內部諸多矛盾。”
“正需要樹立威信與仁義大旗,要是殺了劉備,那麼他將是第一個退出爭霸的諸侯。”
“所以郭嘉不僅不讚成殺劉備,還建議曹操應該幫助劉備。”
“因為此時盤踞在宛城的張繡與劉表結盟,極大概率是要趁著曹操攻打徐州時偷襲許昌。”
“而劉備正好可以去抵擋呂布,這會為接下來攻打張繡爭取時間。”
“曹操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給了劉備兩千兵馬,去小沛收攏舊部,緊接著帶領十萬大軍去攻打張繡。”
“而劉表不會增援張繡也被郭嘉預料到了,最終張繡於兩月份投降。”
“可曹操勾搭上張繡的嫂子,造成了張繡降而複叛。”
李世民袁紹目光短淺,沒有識人之明,白白損失了郭嘉這個鬼才。
郭嘉的大才是他生平僅見,僅僅那一件件預言之事最後都得以實現就可見一二。
隻是奈何袁紹沒有那個緣分,有寶而不自知,最後敗在曹操之手也怨不得誰。
郭嘉自幼聰穎,十餘歲時便對天下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為世人所稱讚。
當時東漢末年戰亂時期,郭嘉秘密結交各路英雄豪傑,隱居在大山之中。
郭嘉行弱冠之禮不久後,便決心在這混亂的天下謀得一席之地,初出茅廬的郭嘉決定投在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紹帳下。
要是袁紹能夠重用郭嘉,興許就沒有後來的官渡之戰。
但可惜的是,袁紹沒有真正的識人之能,喜歡謀劃卻絲毫沒有決斷。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郭嘉下定決心離開袁紹,改投曹操。
袁紹的遭遇也暗暗警醒著他,要有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眼睛,否則很可能追悔莫及。
不過令他欣慰的是,他對待人才一向禮遇有加,不會出現袁紹這樣有眼無珠的事。
“這次失利也遭來袁紹的信件羞辱,曹操就想攻打袁紹教訓一下,但又感慨自己實力不濟而唉聲歎氣。”
“這時郭嘉說道,主公與袁紹在未來五年內必有一戰,而且一定可以戰勝,還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加以說明。”
“劉邦打敗了項羽,丞相是知道的。”
“項羽武力強大,雖然劉邦隻有智謀勝過項羽,最終還是把項羽逼的在烏江自刎。”
“在他看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丞相有十個戰勝的理由。”
“因此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丞相怎麼樣。”
“第一,袁紹繁瑣的禮節太多。”
“而丞相順應自然,不拘泥於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袁紹。”
“第二,袁紹以反叛漢室的動機出兵。”
“而丞相則以複興漢室的名義征戰,這是義勝於袁紹。”
“第三,東漢的滅亡,主要就在於對下級管理的寬鬆。”
“袁紹的管理製度就過於寬鬆,不能產生震懾力。”
“而丞相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袁紹。”
“第四,袁紹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對所用之人也多有懷疑,重用的隻有親戚朋友。”
“而丞相用人表麵看來平易簡單,而內心明察秋毫,用人從不懷疑,不管親疏遠近,隻要有才就大膽使用他,這是度量上勝過袁紹。”
“第五,袁紹善於思考卻很難做決定,優柔寡斷貽誤戰機。”
“而丞相決策果斷,執行高效,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過袁紹。”
“第六,袁紹世代公卿,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因此投靠他的多為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
“而丞相誠心對待彆人,不貪圖虛榮,自己厲行節儉為下屬做出表率,對待有功之人卻從不吝嗇。”
“因此忠誠、正直、有遠見、有真才實乾的人都願意投奔丞相,這是道德選擇上勝過袁紹。”
“第七,袁紹對見到的饑寒之人非常憐憫,對看不到的卻考慮不到。”
“而丞相對於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而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
“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饑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
“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袁紹。”
“第八,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
“而丞相用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明智上勝過袁紹。”
“第九,袁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
“而丞相認為是對的事就以賞賜來推行它,錯誤的事就依法處罰來糾正它,這是管理文化上勝於袁紹。”
“第十,袁紹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要領。”
“而丞相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士兵都信任,敵人都懼怕,這是武略上勝於丞相。”
“丞相有了這十個勝過袁紹的地方,擊敗袁紹就沒什麼可難的。”
長孫無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令人歎為觀止,值得我們大唐臣子學習。
他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這篇文章爛熟於心,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
該文章從十個方麵分析了曹操的優勢,讓曹操聽後信心大增,有勇氣麵對實力強大的袁紹。
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麵,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個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一個人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
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讚,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和要求。
希望曹操能保有這十勝優勢,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郭嘉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
不過,他的這些推測意義都不大。
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郭嘉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建安三年正月,曹操欲討伐稱帝的袁術。”
“郭嘉表示呂布是見利忘義之人,可加封他為左將軍、徐州牧,如此可防止他與袁術勾結。”
“最終,袁術在曹操、劉備、孫策、呂布的圍攻下丟失壽春,淪為了苟延殘喘的塚中枯骨。”
“四月曹操三征宛城張繡,在郭嘉敗退誘敵的計策下又獲得勝利。”
“從此,張繡再無力量偷襲曹操後方。”
“郭嘉便果斷提出,是時候解決徐州呂布的問題了。”
“徐州呂布實為心腹大患,丞相可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再除袁紹。”
“曹操又擔心袁紹不同意,甚至支持其他諸侯再次偷家。”
“郭嘉說袁紹現在想的是怎麼快速吞並公孫讚與孔融的地盤,他反而害怕主公與他們兩個結盟。”
“我們隻要派能言善辯之士去向其闡明厲害,完全可以獲得拿下徐州所需要的時間。”
“而談判的結果比郭嘉預言的還要順利,袁紹不僅支持曹操攻打呂布,還資助五千兵馬運輸糧草軍械。”
“建安三年十月,呂布在曹操與劉備聯軍攻擊下退守。”
“久攻不下的曹操糧草告急,就有了退兵的想法。”
“郭嘉則立主堅持下去,並說有一條妙計可助破城謀。”
“而這條妙計就是掘開沂水灌淹,呂布迫於無奈而開城投降。”
“建安四年五月,劉備趁郭嘉與荀彧在外巡視工作的時機,向曹操請命,去阻截欲投奔河北的袁術。”
“曹操一時大意,就讓劉備帶領五萬大軍前往。”
“郭嘉回來後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跑來提醒曹操。”
“說自己本意是軟禁劉備,小用而不使其掌重兵即可。”
“丞相不殺劉備,必有深略遠慮,不過也不應該放其離去。”
“古人雲,一日縱敵萬世之患。”
“被提醒後,曹操恍然大悟,就立即派人去召回劉備,可劉備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也隻能希望自己心腹能維持住徐州的局麵,如此劉備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賈詡丞相一時心軟,最終釀成大禍,放跑了劉備。
當初郭嘉想要保下劉備的時候,他也是同意這麼做的。
為什麼郭嘉不直接讓丞相殺死劉備,卻提出了一個軟禁的建議。
連一個不出名的謀士都能看出來的真相,難道郭嘉這種級彆的謀士看不出來嗎
而這也恰恰就是郭嘉的聰明之處,連他都不得不佩服。
郭嘉知道丞相是個愛才之人,對劉備,尤其是其手下的關羽那是愛到了骨子裡,殺劉備是肯定不可能的。
其實丞相在向郭嘉提問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隻不過想借彆人的口給自己找個梯子而已。
所以郭嘉才提出了這樣一個丞相比較能接受的中性建議,這樣也不至於下不來台。
但他沒想到,丞相竟然連軟禁也不接受,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估計那時的丞相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這一心軟,為自己埋下了天大禍患,後來差點被自己愛重的人才給團滅。
不過還好,華容道遇到了同樣心軟的關羽,才讓丞相逃出生天。
“但郭嘉早已預料劉備必會反叛,所以為了避免三線作戰,郭嘉與荀彧謀劃再次招降宛城張繡。”
“幸運的是,在賈詡的幫助下,曹操和張繡於十一月結為親家。”
“果然一個月後,劉備殺了曹操在徐州的心腹造反。”
“而這時袁紹大軍又在滎陽與曹操對峙,雙方隨時會發生大戰。”
“荀彧等謀臣都建議先安撫劉備,待與袁紹講和後再去攻打。”
“但郭嘉卻力諫曹操應趁袁紹遲疑攻打之機,起兵奪回徐州。”
“劉備新整兵馬,眾心未服,如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
“但曹操還是擔憂袁紹真的會進攻,郭嘉又說袁紹有謀不斷,再好的機會擺在他麵前也抓不住。”
“此時的袁紹很自大,也不屑於搞偷襲的小動作。”
“而且徐州北部都控製在臟霸手裡,所以徐州士族是絕不會跟著劉備陪葬的。”
“我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奪回徐州,那個時候袁紹即便進攻也晚了,果然一切都在郭嘉所料之中。”
“袁紹在得到劉備的求援書信後不肯發兵,田豐苦苦相求,他也無動於衷。”
“原來袁紹最愛的小兒子生病了,這個兒子長得最像他,又高又帥,他生怕行軍後有個好歹。”
“所以現在根本沒有心情去打仗,就這樣錯失了最好的一次機會。”
“而劉備由於遲遲沒有得到袁紹軍報,眼看曹操大軍一日後到達,於是便準備采用張飛的劫營之計。”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操大軍在剛到達徐州後,便折斷了紅色牙旗。”
“曹操問郭嘉,這主什麼吉凶”
“不主彆事,今夜劉備必來劫營。”
“張飛、劉備一衝進曹操營寨,就被四麵八方的曹軍包圍。”
“劉備見勢不妙,果斷放棄指揮,第一時間殺出重圍,此次東征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李隆基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徹底奠定其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功勞可以說全在郭嘉身上。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從中可以窺見郭嘉對三國局勢的重要性。
郭嘉在曹操帳下其實並沒有出謀劃策多少,反而一直在幫曹操做決策,可以說是一位蓋世謀臣。
曹操有郭嘉這樣的肱股之臣,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遇到這樣的臣子。
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為時人所看輕,實則其為人甚有膽謀,可以成就大事。
曹操時任天下大將軍,封武平侯,地位尊崇之至。
曹操在謀士戲誌才死後就一直很想找尋得心意的謀臣,接替前者的位置。
這個時候,曹操麾下的荀彧向其推薦了郭嘉。
郭嘉來到曹營後,和曹操一起共論天下大事。
席間曹操被郭嘉的見解深深折服,對郭嘉的禮遇非常之高,兩人甚至到了同寢同食的地步。
但不得不承認,以郭嘉後來幫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來看,郭嘉完全擔得起曹操這麼高的禮遇。
如果他的大唐也有臣子能有郭嘉這樣的才華,他也願意給予這麼高的禮遇。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起兵三十萬進攻曹操。”
“曹操先後在白馬與延津之戰中取得勝利,但敵強他弱的局勢並沒有改變。”
“三月,孫策派遣使者來許昌進貢,順便打探一下曹操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