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此事今日到閻鳴泰這位為止了,至於刑部後麵如何查案,那是後麵的事了。
任何改革都會觸犯到相關利益集團,例如李邦華的軍製革新,不僅僅觸犯了勳貴的利益,而且也觸動了兵部的神經。
襄城伯有恃無恐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兵部和勳貴,沒有人喜歡李邦華,地方上的巡撫、總督,也都不喜歡李邦華。
李邦華滾蛋是遲早的事。
但他們都沒有想到,皇帝改革的決心如此之大,不惜觸犯大忌,將軍隊直接調入北京城,當天就敢把勳貴和大臣的腦袋掛在北京城的城門口。
他們沒想到這個十八歲的少年,不止是說一說的。
而經過這件事,崇禎得到了什麼?
一、把京衛中幾個主要的勳貴都給乾掉了,騰出了位置。
二、這件事雖然沒有直接撼動兵部,卻讓兵部理虧,對接下來建設監察廳,分兵部的權,有很大的幫助。
而且這裡麵還有一點已經告訴了所有人,李守琦等勳貴被處斬,這件事直接越過了三司會審。
這無疑給文官們一個提醒朕隨時可以越過你們辦事,你們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但就這麼結束了嗎?
沒有!
刑部介入相關審訊,相關人員一個也彆想跑。
刑部介入那是台麵上的,正規的。
而私下的,皇帝親軍錦衣衛自然也不會就此作罷。
三天之後,劉鴻訓就從薊鎮回來了。
劉鴻訓是崇禎朝初期罕見的內閣能手,不過這人很可惜,在正統的曆史上,他因為私下說崇禎是個“衝主”,被崇禎懷恨在心,給弄死了。
這人能力和態度絕對沒有問題,是個願意辦事的人。
三天後,劉鴻訓給崇禎呈遞了一份奏疏,裡麵寫得清清楚楚關於薊鎮調兵案的偵查過程。
這份奏疏讓許多人睡不著覺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份奏疏一是證明了李邦華是冤枉的,二是查明了真相,有人暗自私通山東都指揮使司。
山東都指揮使司是乾什麼的呢?
是管理山東省所有衛所士兵的衙門,兩京十三省,各有一個。
他們負責平時衛所的管理,例如衛所軍戶的操練、屯糧。
不過明朝後期衛所已經爛到根了,都指揮使司的軍官大多不作為,利用權職之便勾結當地的鄉紳地主,侵占軍戶的良田。
與此同時,軍戶良田的稅也比普通民田要高,就導致了許多衛所軍戶的逃亡和糜爛。
這件事也反應出了衛所的弊端。
這件事的偵查其實並不難,正如駱養性所言,從山東衛所調過來的士兵,在半路上被軍官故意壓迫,導致大量的士兵不堪痛苦被迫逃亡。
這些人有的還在山東省,有的已經進入了順天府,乾脆就留在順天府,落草為寇。
這事就操蛋了。
一是沒能及時讓薊鎮補充好兵力,二是把山東的衛所士兵相當一部分逼成了草寇,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三還讓李邦華背了黑鍋。
這每一條簡直就是在給崇禎添麻煩。
看完劉鴻訓的奏疏,崇禎道是你們太飄了,還是朕拿不動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