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的審問進行的十分順利,無論是主審還是嫌犯對於結果都心中有數。
潰堤一案本就是為了江景辰正名,因為在審案的過程當中遊刺史也是儘心圍繞這一中心進行。
四名縣令為主謀,皆是被判以死刑,麾下二十餘名官吏判處流放,河工則判處三年牢獄。
沒有人喊冤,即便是被判處死刑的縣令也沒有自辯過一句。
百姓們皆是以為在鐵證之下,四名縣令無從辯駁,殊不知那做了替罪羔羊的四人早前便被遊刺史警告過。
認罪,隻死一人。
不認罪,禍及全族。
在此情況之下,除了認罪擔下罪責,四名縣令再無彆的選擇。
江景辰沒有費心去管這些事情,當遊刺史結案之後便利用職權,將四人押至市口梟首示眾。
百姓們紛紛叫好,在萬金的安排之下,人群中接連響起江郎中公正不阿之名,以及為先前誤會江郎中而道歉之聲。
遊刺史本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不曾想太陽落山之後便被喊到了官邸。
江景辰開門見山,下令道“關在兵營的那些反賊,都殺了吧。”
白蓮教總壇上千名教眾,一夜之間便成了反賊,還都得全部殺了?
潰堤一案也隻是殺了四名縣令,相比之下謀反罪名更大,可也罪不及如此多人。
最關鍵的是,下令殺這麼多的人,無論是什麼原因,一個弑殺的名聲肯定跑不脫。
縱觀前朝聖明之君,哪怕是麵對反賊,也隻究其賊首之惡,餘者或是收歸己用,或是流放苦寒之地。
十六個字,殺上千人,即便是聖上也不願意背負這樣的名聲。
可不殺,行嗎?
淮南道出了反賊,這麼大的事情,必然是要上報朝廷,等到聖上旨意。
可江景辰卻在聖意未至前,下令將上千人儘數誅殺。
這其中
遊刺史思慮良久,仍是難以抉擇,猶豫之際,試探道“上千人,太多了些,若是隻懲罰賊首,也能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大人覺得如何?”
事情走到這一步,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用什麼套路,江景辰直言道“禍亂大周者,殺無赦。遊刺史,你何故如此袒護那些反賊?”
遊刺史心頭頓時一跳,急忙辯解道“大人莫要誤會,下官隻是覺得殺如此多人,難免會造成百姓恐慌,若是上麵追究下來,怕是不好交代。”
江景辰沉聲道“申州駐兵三千,白蓮教總壇那些反賊人數近一千五,這還不算未曾露麵的白蓮尊者及其麾下倘若今夜白蓮尊者集結其餘反賊奪營,遊刺史該如何鎮壓?”
三千對一千五,即便能勝,也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更何況藏在暗中的白蓮教尊者不知還有多少麾下。
許是幾百,也可能上千。
若是當真發生奪營之事,雙方彙合的兵力極有可能大於兵營。
打不打得贏暫且不說,一旦發生了那樣的事情,這刺史之位也就當到頭了,甚至於還有可能丟了性命。
眼下麵臨的選擇隻有兩個壞,以及更壞。
殺人這種事情,任何時候都能吸引百姓的圍觀。
上千條人命,如何才能將影響減到最小?
今夜奪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