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世子沒有接,又道“紮靶!”
幾個護衛就地取材,很快就紮好了一個草靶,又向戚家借了木棍將其撐住。
在世子的示意下,放到了高塔之下。
英王世子看向閆玉。
閆玉意會。
取過長弓,高聲問道“誰先來?”
就見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跑過來,為了爭搶前頭的位置,你推我我擠你……
捧書不愧是專業小廝,見狀立時回到閆家搬了凳子過來,不但世子有座,閆玉竟也有。
閆玉真心佩服了,捧書小哥這眼力見也是沒誰了。
英王世子注意到,不光是剛剛出列的孩子,那些沒有出列的孩子也擠上前來湊熱鬨。
他默不作聲,正好看一看小二所言,是否符實。
童子軍最開始訓練用的弓是小弓。
但隨著孩子們練習時間日久,小弓的力道和射程就不夠看了,閆玉有意加碼之下,漸漸都換成了成人用弓。
雖不及軍中強弓用料精良,可在尺寸規格上已儘力貼近。
後來又從北戎手中繳獲了長弓,手感已與關州軍中之強弓十分相似。
在從龜緣買回竹子之前,他們可是一直練弓不練弩的,說起來,童子軍射弓要比射弩更熟練一些。
一群剛經曆過戰鬥的孩子,有一股子劍磨刃出誰與爭鋒的出鞘感,不知畏懼為何物,一心想要顯顯自己的本事。
好在他們還知道羞,沒有把握的孩子並未上前,而是像平時訓練那般,在靶子邊上等著。
幾個孩子往草靶上插草棍,用以標記,餘下已經做好來回送箭的準備。
這個習慣是源自於童子軍曆來的箭失就不夠用。
一開始滿地揀箭到現在從靶子上拔,孩子們慢慢習以為常。
嗖嗖嗖!
嗖嗖嗖!
都不用交待,每個孩子射出三箭便將弓交給下一人。
草靶邊上的孩子,漸漸忘了世子這位尊貴的客人,喊的越來越大聲。
“內環,內環,內環。”
“外環,內環,內環。”
……
“內環,內環,外環!”
“噓!”
孩子們起著哄,嘲笑著這位失手的小夥伴。
第一箭射偏些還可以說是新弓不適應,第三箭射歪歪是鬨哪樣?不噓他還留著他?!
眼瞧著這邊箭射得越來越熱鬨。
小安村的大人也慢慢往這邊聚集。
在外麵圍成一圈指指點點。
歇了半天,他們也緩過來了,
什麼你家孩子射得不孬,我家孩子還差點勁,滴滴咕咕的討論起來。
英王世子感受到投注在自己的身上目光越來越多,熱切中帶著期盼。
將四周的村民掃視一圈,心裡多少有了底。
這小安村的漢子和關州的漢子很像,是軍中常說見過血的驍勇之氣。
孩子們每人三箭,又有專門來回遞箭的,輪的很快。
反倒是護衛們紮的草靶及及可危,眼瞧著就要碎乎。
喊靶的孩子忙做手勢喊了停。
幾個孩子一起動手,又重新捆紮了一遍。
射箭繼續!
看到這裡,英王世子已經看出許多東西。
就比方說那幾個挨著草靶的孩子,他們熟知每個人的水平,射箭準的他們就站在原地,若有那準頭差的抬手,他們會飛快的往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