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祖大壽的早期軍事生涯始於其繼承父親祖承訓的職位。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隨著祖承訓因年邁而退出前線,祖大壽作為長子,自然而然地繼承了寧遠衛指揮僉事的職務,這標誌著他正式步入了明朝的軍事體係,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祖大壽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遼東巡按熊廷弼的賞識。熊廷弼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軍事官員,他對祖大壽的推薦直接導致後者升任懿路備禦,這不僅提升了祖大壽在軍隊中的地位,也預示著他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祖大壽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萬曆四十年(1612年),當祖大壽擔任寧遠中右所(沙後所)遊擊時,遭遇了一次嚴重的軍事挫折。那年的十一月,蒙古朵顏部的首領蟒金兒率部突然襲擊了明軍管轄下的曹莊,造成了一場慘烈的戰鬥。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蒙古騎兵迅速掠奪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明軍猝不及防,2101novel.com多名士兵陣亡。
事件發生時,祖大壽正在附近打獵,未能及時做出反應,這被視為嚴重失職。根據明朝的軍法,臨陣先退是極其嚴重的罪行,通常會被判處死刑。兵部據此提出,應當按照臨陣先退的律法對祖大壽進行嚴懲,即將其斬首。然而,這一判決並未立即執行,而是等待了兩年半的時間,直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下半年,明神宗才下達了具體的處決命令,但最終是否執行,或者祖大壽如何逃脫了這一命運,曆史記錄中並沒有詳細的說明。
二、初抗後金
在明朝與後金的初戰中,祖大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首次揮師南下,侵犯遼東,祖大壽隨即被楊鎬調動,前往清河、撫順一帶加強防禦。兩年後,他晉升為靖夷營遊擊,在遼東經略熊廷弼的指揮下,開始正麵迎戰後金的挑戰。
萬曆四十八年(16101novel.com年)六月,後金對白官人屯發起攻擊,祖大壽率部奮力抵抗,但因指揮上的疏漏,被熊廷弼認為“提撕不嚴”,遭受了四十軍棍的體罰,並在遼東巡按陳王庭的參奏下遭到革職,但仍被命令戴罪立功,駐守渾河南岸。熊廷弼的這一舉動,實則是出於政治考量,用以平息朝廷中言官的批評聲浪。八月,祖大壽在得知後金再次進犯的消息後,主動出擊,在渾河北岸的灰山與敵軍交鋒,成功將其擊退,展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抗敵決心。
到了十月,熊廷弼在離任之際,回顧了過去兩年多的戰事,對祖大壽的戰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他親手斬殺後金軍首級多達三十餘顆,積極向朝廷請願,要求恢複祖大壽的職務。然而,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遼沈相繼失陷,祖大壽僥幸脫險,撤退至遼西,同年九月,他被升任為參將,接替因病離職的尤世祿,負責管理遼東巡撫王化貞的中軍事務,成為了王化貞親信之一。
然而,真正的考驗出現在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後金大軍壓境,目標直指遼西廣寧。祖大壽與孫得功受命前往救援西平堡,但在平陽橋遭遇後金主力,孫得功臨陣叛變,明軍陷入混亂,大敗而逃。祖大壽率領僅存的六七百人(也有說法為八百多人)逃往覺華島,這個島嶼因其家族產業而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此時,祖大壽的外甥白臂正在蒙古拱兔部落中服務,他一度考慮投靠蒙古部落以求庇護。
監軍禦史方震孺意識到祖大壽若降後金,將對山海關構成極大威脅,於是緊急行動,通過祖大壽的女婿吳良輔與他取得聯係,展開招撫工作。祖大壽聞訊後,悲痛欲絕,最終決定歸順明朝,將家眷和一千五百名難民送至安全地帶山海關,但自己選擇留守覺華島。遼東經略王在晉繼任後,通過與祖大壽關係密切的閻鳴泰進一步實施招安計劃,最終安排祖大壽與水師參將金冠共同守衛覺華島,穩定了這一戰略要地,也為後續的抗金行動奠定了基礎。
三、駐守寧遠
在明末的邊疆防線上,寧遠城成為了抵禦後金侵擾的關鍵堡壘。天啟三年(1623年),督師輔臣孫承宗派遣祖大壽帶領覺華島的七百士兵至寧遠,招募當地遼人加入軍伍,以增強邊防力量。祖大壽在此地的任務不僅是擴軍,還包括參與城池的建設。起初,由於對朝廷堅守寧遠的決心持有懷疑,祖大壽在城牆的建設中並未嚴格按照標準施工,導致城牆尺寸縮小。孫承宗察覺後,製定了一套更為嚴格的城建規範,確保了寧遠城的堅固,最終在天啟四年(1624年)三月,一座堅不可摧的寧遠城屹立於邊疆之上。
祖大壽在寧遠的駐守過程中,曾有一次因未遵從孫承宗的命令出塞招撫蒙古各部而差點麵臨軍法處置。然而,這次事件在寧前道袁崇煥的求情下得以化解,從此祖大壽對袁崇煥心懷感激,這份恩情在之後的歲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際上,孫承宗此舉更多是一種策略性的警告,而非真心要懲處祖大壽,這也體現了當時高層將領在管理下屬時的智慧與手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城迎來了它的首次嚴峻考驗。努爾哈赤親自率軍攻打寧遠,祖大壽在袁崇煥的指揮下,參與了這場保衛戰。他準確地判斷出明軍不宜與後金軍在野外正麵交鋒,主張采取固守城池的戰略,這一建議得到了多數將領的支持,並最終被袁崇煥采納。在寧遠之戰中,祖大壽負責守衛南城,憑借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有效的火力配置,明軍成功擊退了後金的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這場勝利極大地提升了明軍的士氣,也穩固了寧遠作為東北邊防重鎮的地位。
翌年五月,皇太極再度率軍來襲,目標轉向錦州。袁崇煥迅速調遣祖大壽與尤世祿,率領四千精兵馳援錦州。儘管在途中遭遇後金大軍,被迫撤回寧遠,但祖大壽與滿桂領導的明軍在寧遠城外再次與後金軍展開激戰,最終迫使後金軍撤退,成就了寧錦大捷。這些勝利不僅鞏固了關寧錦防線,也為祖大壽贏得了崇高的榮譽和晉升,他先後獲得了升職和獎賞。
崇禎元年(1628年),皇太極試圖通過書信與明廷溝通,祖大壽對此保持警惕,將信件上報朝廷,展現了他對於國家安全的高度責任感。同年內,他被調任為前鋒總兵官,掛征虜前將軍印,駐守在關寧錦防線的最前沿——錦州,成為抵禦後金、收複遼東的重要力量。
四、回援關內
己巳之變(1629年)的發生,標誌著後金對明朝腹地的直接威脅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皇太極率軍繞過寧錦防線,從薊州邊外突入長城以內,直逼北京,整個明朝朝野為之震動。在這危急時刻,袁崇煥與祖大壽迅速做出反應,率領關寧軍馳援京城。祖大壽建議直接奔向薊州,以保護北京,這一策略得到了袁崇煥的認可。隨後,祖大壽在廣渠門外與後金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成功將其擊退,展現了關寧軍的強大戰鬥力。
然而,正當戰事稍有緩和之時,一場政壇風暴悄然降臨。在與崇禎帝的第二次召見中,袁崇煥突然被捕,這一突發事件令在場的祖大壽感到震驚和恐慌。隨後,祖大壽與何可綱率領一萬五千名關寧軍東返,名義上是出關作戰,實則因對朝廷的不滿和對袁崇煥命運的擔憂而返回關外。這一舉動引發了朝廷的憂慮,新任督師孫承宗派遣總兵馬世龍帶著聖旨和尚方劍前來勸說,祖大壽提出了自己的條件,要求赦免袁崇煥、懲治奸臣並補給軍餉,否則拒絕返回。在經曆了妻子或母親的勸告、袁崇煥獄中書信的激勵以及馬世龍的招撫後,祖大壽最終接旨,於十二月十八日抵達錦州,約定領兵西援。
崇禎三年(1630年),在孫承宗的盛情迎接下,祖大壽率軍進入山海關,準備再次投入戰鬥。麵對後金的挑釁,祖大壽斬使焚書,堅決拒絕了後金的和談企圖,展現了他不屈的鬥誌。在孛羅嶺的激戰中,祖大壽麾下的將領們再次擊敗了後金軍,為關寧軍贏得了關內軍民的信任。隨後,崇禎帝發帑銀犒師,升祖大壽為太子太保,孫承宗更以“壯烈忠肝”四字製成金匾,懸掛在祖大壽的廳堂之上,以表彰他的功績。
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後,孫承宗命令祖大壽出兵收複被後金占領的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五月,祖大壽誓師出征,與多位總兵會師於灤州城下,經過激戰,明軍終於在五月十二日取得了勝利,後金軍在大雨中潰逃,明軍趁機追擊,斬首眾多,取得了遵永大捷。阿敏在得知明軍收複灤州後,匆忙撤離永平、遷安,祖大壽與馬世龍奉命追擊,各斬首級99顆,徹底收複了四城。這場勝利不僅重創了後金的士氣,也極大提升了明軍的信心。
隨後,崇禎帝對祖大壽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加封他為少傅,允許他以提督體統行事,並恩準其子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同年十二月,祖大壽在軍政考核中因“素著勞勳,正資防剿”而被留任遼東前鋒總兵官,不得辭職。
五、大淩降金
崇禎四年(1631年),祖大壽的命運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折。彼時,明廷計劃恢複廣寧右屯衛,祖大壽奉命前往大淩河城主持築城工程,旨在為收複失地奠定基礎。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皇太極的警覺,他迅速集結兵力,於七月二十一日出發,直撲大淩河城。八月初六日,後金大軍到達城下,發現築城工程進展迅速,城牆已基本完成,雉堞亦完成了半數。祖大壽及其麾下將士,共計約兩萬餘人,被困城中。
皇太極采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同時切斷了大淩河城與外界的聯係,阻止了錦州方向明軍的救援。在圍城期間,皇太極多次致書祖大壽,嘗試以各種方式勸降,但祖大壽始終堅守城池,未有動搖。直到九月十九日,皇太極設計誘使祖大壽出城,結果明軍被伏擊,傷亡慘重,自此祖大壽再未敢輕易出戰。
隨著時間推移,城內糧草日漸匱乏,形勢愈發嚴峻。十月初七日,皇太極再次派出招降使者,試圖以後金對漢人的寬容政策說服祖大壽,但仍未成功。城內情況惡化,軍民開始出現食人現象,絕望的情緒在城中蔓延。祖大壽意識到突圍無望,開始考慮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