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安誠,士子出身,而且,在淨身之前,還是頗有才氣的的舉人。
他當然知道爭奪帝位的殘酷性。
可以說為了爭奪此位,父子間爾虞我詐、兄弟間手足相殘,屢見不鮮。
失敗的一方,往往下場極為淒慘。
若非得已,他安誠絕對不願參與此事當中。
他應該像掌印、秉筆那兩個大太監一樣,裝聾作啞,不參與、不得罪任何一方,隻等事情明了之後,去錦上添花。
如此一來,就算新帝繼位,他們也能安然去南都繼續掛著掌印、秉筆的職位,悠閒、富足地安度晚年。
可剩下的六大太監,他們卻不一樣。
他們正值年富力強,每個人都是野心勃勃,期望能成為秉筆、掌印。
如今的永正皇帝,時日無多,已不能寄希望於他了。
其餘幾個大太監,已開始籌劃出路了。
彆的不說,僅他知道的,已有三個大太監投效了靖王。
另外兩個還在觀望,希望再過些時日,再做出決定。
至於安誠,他其實是想保持中立的,像外朝那些士大夫們一樣,不爭不搶,不偏不向,誰成為皇帝,那麼他便效忠誰。
可安誠的這個心思,還是被當今聖上看出來了。
這不,直接任命他為此次的欽差主使,甚至,還讓他在汴州多待些時日。
雖沒明說,可安誠也知道,這是聖上為他和魏王創造接觸的機會。
聖上的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這位大太監想到聖上的深意,心中也是感歎非常陛下對魏王殿下還真是喜愛有加啊。
安誠雖知道聖上的良苦用心,可他實在不願卷入兩王奪嫡之中。
這也是為何他來汴州後,屢次婉拒魏王朱麒示好的原因。
可就在昨日,他卻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要投靠魏王。
不是因為他想通了,而是因為形勢所逼,他不得不做出了抉擇。
就在昨天,宮中來信,在他剛離開皇宮不久,他最為得力的兩個乾兒子,已被太後給杖斃了。
而挑唆之人,不是他人,正是他的死對頭,同為八大太監的於良。
看到來信之後,安誠想要保持中立的想法破滅了。
如今,他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加入魏王的陣營。
因為那個於良,早就投靠了靖王,而且,深得其信任。
而他隻能投靠魏王這條路。
當然,作為老謀深算的他,絕對不能主動去投。
他要等待時機,讓魏王親自來請。隻要這樣他才能在魏王陣營占得一席之地。
好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一切都如他所料那般,魏王殿下親自來參加了他的宴會,甚至不惜以大禮相待。
如此禮賢下士,果然不是靖王所能比的。
在如此情況下,他便順水推舟,裝出一副士為知己者死的樣子,投靠了魏王。
無論是趙麟,還是魏王朱麒、張茂、祁謙、蘇方正,皆是驚喜莫名。
要知道他們來的時候,可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誰曾想,這宴會剛開始,魏王就把這位大名鼎鼎的司禮監大太監安誠,收到了麾下。
如此一來,魏王殿下在皇宮之中,除了當今聖上這個最大的仰仗外,又多了一個助力。
這怎能不令人感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