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城,寧靜午後。
陽光透過窗欞,斑駁地灑在李府書房的地麵上。
書房內,三位京城來的欽差與李正的對話如絲如縷,繼續編織著未來的可能。
經過剛才的一番勸說,這位翰林院的侍讀李大人,似乎已經被話語中的某種力量所觸動。
四人都是官場上的老狐狸,對於彼此的心思都心知肚明。
李正沉默了片刻,看向三位欽差“三位仁兄,你們光臨舍下,可是魏王所托?”
為首的欽差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幾分自信與睿智。
“李大人,魏王殿下心懷天下,行事向來磊落,未曾給予我們具體囑托。但我們深感其賢德,自願為他儘一份綿薄之力。”
“李大人,請您細想,魏王殿下身為皇室嫡係,是聖上唯一的血脈子侄,他日登臨大寶,乃是天命所歸。您又有何可猶豫的呢?”
三人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流入李正的耳中,也悄然滲入了他的心田。
他眼中的光芒逐漸明亮,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光明與希望。
李正,這位飽讀詩書、胸有大誌的翰林侍讀,科考二十年,終於登科二甲,本以為能平步青雲,上報朝廷、下慰黎民。
然而,進入翰林院後,他卻發現自己身處一片混沌之中。
這裡本該是通往內閣閣老、六部尚書的天梯之路,可他卻在這裡一待就是接近二十年。
他苦讀聖賢之書,心中懷揣著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百姓的關愛。
他渴望能夠施展才華,為朝廷儘忠,為百姓謀福。然而,朝廷奸臣當道,外戚跋扈,他的理想在現實的打壓下逐漸變得遙不可及。
經過長時間的沉默和思考,李正終於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彷徨。
“我丁憂在家這兩年,對魏王殿下也有所了解。他英勇果敢,智勇雙全,一心為國為民,不圖私利。這樣的皇親貴胄,在朝中實屬難得。”
“但是,這畢竟是雙王奪嫡之爭,一旦涉足其中,便是生死未卜。我李正雖不懼生死,但也不能不考慮家人。”
為首的欽差輕輕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聲音中充滿了理解和鼓勵。
“李大人,您所顧慮的,我們都明白。但請您相信,魏王殿下是真正的明君之選。他若能登基為帝,必將一掃朝中奸佞,還百姓一個清明盛世。”
這時,另外兩個欽差也跟著附和道“李大人,您身在翰林,心係天下。難道您願意就這樣看著國家沉淪,百姓受苦嗎?”
“是啊,京城那位靖王的秉性您也是知道的,外寬內窄,看似仁厚,實則毫無度量,您願意看著這樣的人登基嗎?”
李正深吸了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好!我李正雖不才,但也願意為魏王殿下儘一份綿薄之力。從今往後,我豁出身家性命,與三位仁兄共同為朝廷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在李正堅定地表示願意支持魏王朱麒之後,三位京城來的欽差臉上都洋溢出難以掩飾的喜悅。
他們這次果然沒有白來,為魏王尋得如此良才,也算是他們的投名狀了。
為首的欽差站起身來,向李正深深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