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計算機係,格子衫,頭發_從冒牌大學開始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從冒牌大學開始 > 第132章 計算機係,格子衫,頭發

第132章 計算機係,格子衫,頭發(1 / 2)

從冒牌大學開始!

一部動畫電影的中期製作包括了很多環節。

比如說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

這些都是徐九歌他們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不過動畫電影也是需要導演的。

日文中叫做監督。

丁躍完全可以擔任《超能陸戰隊》導演的職務。

因為沒有人比丁躍更了解《超能陸戰隊》的內容了,所以丁躍做導演的話,能夠更好的把控整部作品的氣氛風格。

以及掌控好故事進行的步調、氣氛和轉折等。

一般情況下,一部動畫電影的導演比正常真人電影的導演還是要簡單一些的,主要就是監督的工作,這個丁躍隻需要抽出時間來監督指導徐九歌他們就行了。

於是,在飛躍動畫工作室的會議室裡。

丁躍召集的工作室的成員,宣布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正式立項並開始進行製作。

初步預算製作成本的話不會低於五千萬。

這還是動畫製作團隊是自己的情況下,畢竟動畫電影製作起來確實是挺燒錢的。

這邊飛躍動畫工作室開始緊鑼密鼓的開啟了製作起《超能陸戰隊》的工作。

霧城文理大學另一邊機械係佟一航他們團隊,也在晝夜奮戰。

他們幾乎每天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製造機器人大白身上。

不僅如此,還有醫學院那邊整理的《醫療病例及治療方案》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了。

從三千種病例治療到五千種,再到七千種,都是醫學院的師生們齊心協力,共同整理出來的。

然後計算機係這邊的團隊,也在同步編寫《醫療病例及治療方案》的程序。

不能等醫學院那邊把《醫療病例及治療方案》整理完再開工,這樣就太耽擱時間了。

同步進行是最好的選擇,醫學院那邊第一批整理出來的三千種治療病例方案已經拿到計算機係那邊去編寫程序了。

徐斌和團隊的成員們從早乾到晚。

黑眼圈也是越來越重。

之所以乾勁兒這麼猛,主要是因為全國機器人大賽和同時舉行的全國科技創新展覽會舉辦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

今年的全國機器人大賽和全國科技創新展覽會一同舉行,並且很巧的是,舉辦場地距離霧城不遠。

就在隔壁的蜀城。

畢竟隔壁的蜀城算是一座科技創新的城市,可以彙聚科技創新的焦點。

丁躍這一次的目標就是要讓霧城文理大學幾個院係專業團隊們齊心協力製造出來的機器人大白,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以及科技創新展覽會上亮相。

以此展示霧城文理大學在工程機械和科技領域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畢竟。

霧城文理大學想要成為一所世界級名校的話,光是靠發展藝術類,以及像電競遊戲這些新專業肯定是不行的。

傳統的機械工程、電子信息這些也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才能夠出現更多像佟一航、劉鐵飛、陳俊他們那樣的學生。

有了更多像佟一航和劉鐵飛那樣的學生後,霧城文理大學就可以培養出更多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高端甚至是尖端人才。

轉眼間已經是四月底了。

4月30日上午。

丁躍來到計算機係找了一趟徐斌,主要看看他們計算機係編寫程序的進度怎麼樣了。

“躍哥,看到我的黑眼圈了嗎?”

徐斌坐在電腦前,打了一個哈欠,然後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

“看到了,辛苦了阿斌,大家都辛苦了,最近這段時間你們的工作量確實很大,等這學期結束之後,暑假學校免費給你們一次歐洲豪華郵輪遊怎麼樣?”

丁躍知道,他們計算機係寫程序的,年紀輕輕看起來就像三十多歲了,是真的很不容易。

除了徐斌之外,計算機係團隊的其他幾名成員,都是穿著格子襯衫。

最開始和佟一航他們搞機器人的陳俊此刻看起來都比上一次丁躍看到他的時候憔悴多了。

“丁校長,歐洲豪華郵輪遊,是真的嗎?學校這也太大氣了吧?”

當陳俊聽到歐洲豪華郵輪遊的時候,頓時憔悴的神情都變得期待激動了起來。

“當然,在座的各位,都可以跟徐斌主任一起享受歐洲豪華郵輪遊,一切費用由學校出!”

丁躍笑著點頭應道。

這點小錢丁躍花起來還是很豪爽的,更何況還是花在為學校付出了這麼多的學生的身上。

“正好今年暑假不知道去哪裡玩,那我就提前多謝丁大校長安排了。”徐斌比了一個ok的手勢說道。

“這都沒問題,說正事兒吧,現在咱們的《醫療病例及治療方案》程序的編寫,進度達到多少了?”

丁躍問了一下最重要的問題。

“醫學院那邊第一批給我們的三千例《醫療病例及治療方案》,我們剛好已經全部寫好了。”

徐斌將那一塊芯片取下,拿在手上晃了晃,同時嘴角處露出一絲自豪的笑容“已經可以先試一試效果了,不過機械係那邊應該還沒有製造出機器人大白吧?”

隻有機械係團隊那邊做出了機器人大白後,插入芯片,才能夠讓大白執行芯片中的智能程序。



最新小说: 陳浩張巧翠 永恒大陸之命運 原神:我們的旅途不會結束 隻賺錢不談情,職業舔狗我最行! 金牌廢物皇子,開局迎娶俏公主 我是外賣員,搞個直播很合理吧 快穿之宿主你快住手呀! 我有一個沃爾瑪倉庫 二次元馬甲在古代 四合院:下鄉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