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洋打開房門,裡麵不是房間,而是一條五米寬向下的通道。
順著通道向下走了十幾米,一個高科技數控防盜門呈現在眾人麵前。
馮遠洋輸入密碼和指紋,防盜門緩緩升起。
小奶狗心中感歎,這防範措施,都快趕上他們家百花銀行保險地庫了。
防盜門升起,馮遠洋做了個請的手勢,小奶狗當仁不讓第一個衝了進去。
一秒鐘後,空曠的空間內,響起小奶狗滲人的驚呼。
“臥槽!”
“這也太漂亮了吧!”
陸飛雖然沒有驚呼出聲,但深邃的雙眸中,鷹隼般的瞳孔已經收縮到了極致。
兩百多平方的空間中,隻有一個物件兒,那就是金碧輝煌的金漆木雕大神龕。
神龕高三米三,寬兩米五,深度達到驚人的一米六。
這件神龕體量龐大,雕飾精美,融合了金漆畫、鏤通雕及浮雕等多種技法,絕對稱得上是潮州木雕技藝的經典之作。
大神龕,又稱“祖宗龕”、“老爺龕”、“家神龕”。
大神龕放置在祠堂、公廳、大的住宅正廳中心,是供放祖宗靈牌,為時年八節祭祖儀式之用。
神龕是潮汕民間供奉祖先神位的特製神器,形製有大小之分,大者稱神龕,小者俗稱櫝仔。
整體造型莊重,製作精巧,是潮州木雕製品中做工最講究的一種,以金漆木雕裝飾最常見,以硬木製作的則多為素雕。
從製作工藝上講,這件神龕做工極其精湛,上麵刻畫的內容非常豐富。
梅花鹿和仙鶴的圖案,寓意官運亨通和長壽。
喜鵲飛上梅花梢,寓意喜上眉梢。
神龕上雕刻有潮劇《六國封相》的元素,它們都體現了潮州人的習俗和文化。
木雕以木為紙,化木成金,采用多層次鏤通雕,密而不亂。
人物如生,潮劇戲起,花開富貴,鳥上枝頭,再現了古人美好的原始信念。
潮州木雕的起源至遲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經過明代的發展,至清代達到鼎盛,形成了精巧細膩、玲瓏剔透、金碧輝煌的風格。
清代中後期,潮州府所屬各邑陸續興建許多高牆大屋。
乾隆府誌載:”望族營造屋廬,必建立家廟,尤為壯麗。……家有千金,必構書齋,雕梁畫棟,綴以池台竹樹。”
嘉慶澄海縣誌載:”望族喜營屋宇,雕梁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
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
民國三十三年《廣東年鑒》載:”粵有華僑,喜建造大屋大廈,以誇耀鄉裡。潮汕此風也甚,惟房屋之規模,較之他地尤為宏偉。富貴之家,住屋必有家廟及書齋。”
誌乘所記述的潮汕地區建大屋大廈爭誇壯麗這一風氣,為潮州木雕藝術的全盛期創造了條件。
興建於清同治至光緒初年曆十四年始完成的海陽縣金砂鄉叢熙公祠和建於光緒年間的潮州城己略黃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致,手法的多種多樣,可謂是潮汕地區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
民國時期,也還有此類建築,如潮陽深洋村的梅祖祠等。
這些建築物的木雕,真教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
而村村競建祠堂、書齋以及廟宇的結果,又使潮汕處處都有建築藝術之鄉。
羊城美術學院教授在考察潮汕農村民居後,著文說:”在一些木雕比較集中的地方,令人感到村村都像木雕藝術博物館,家家都像雕刻陳列室。”
上世紀五十年代張鑒軒、陳舜羌等人製作的《三羊開泰》《雉梅五福》《荷塘秋色》《龍蝦蟹簍》等作品,一經展出震驚世界。
在那個年代,大英博物館曾經開出一千九百萬鎊的天價想要購買《雉梅五福》,都被張鑒軒先生決絕了,而是捐給了國博。
可以想象,潮州木雕技藝,在世界有多麼牛逼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