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
“你能把話說得明白一些嗎?”
“你都把我搞蒙了。”高遠說道。
“嘿嘿!”
“你彆著急,我說清楚你就明白了。”
“滿清早年所用玉料,皆為回紇進貢。”
“乾隆二十七年,滿清統一西北。”
“從那一年開始,滿清便占領了於田,和田,且末和葉城四個主要玉礦場口。”
“滿清頒布命令,礦口周圍百裡之內劃為禁區,禁止百姓進入一步,違者斬立決!”
“那時候開采玉礦是個相當嚴肅的事情。”
“為保開采順利減少傷亡,乾隆三十三年,在四大礦口中心的坪霞嶺建造一座祭壇。”
“整座祭壇高兩丈九,圓形,直徑九仗九。”
“整個工程耗時三年零七個月才算竣工。”
“從那以後,每個月的初一,玉作局的一把大領導都會帶著四大礦口礦長來祭壇祭拜山神天神。”
“這個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鹹豐十一年,西北大澇。”
“八月初二十坪霞嶺山體滑坡。”
“祭壇連同四十六名守兵全部被埋,從此以後,那座祭壇便正式廢棄。”
“根據我的分析,那座祭壇很可能就埋在咱們腳下。”
“如果把它找出來,咱們就發大財了。”
“找到祭壇跟發財有什麼關係?”高遠問道。
“當然有關係。”
“那座祭壇就是為四大礦口設計的。”
“為了表示誠心,所用的材料全部來自四大礦口的玉石大料。”
“九仗九的直徑,兩丈九的高度,你算算得是多少玉料?”
“現在玉石大料已經鳳毛麟角,每一塊兒都是價值萬金。”
“祭壇用了那麼多的玉石大料,為了展示誠心,用的肯定是最好的料子。”
“咱們要是把這些料子找出來,想不發財都不可能!”陸飛說道。
“噝——”
“整座祭壇都是玉石?”高遠馬騰雲異口同聲的問道。
“沒錯!”
“內務府檔案就是這麼記錄的。”
“小飛,你說的那個檔案能是真的嗎?”
“我怎麼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啊!”
“你想想,要都是上好的玉石,朝廷怎麼可能放棄啊?”
“他們把這裡清理出來,再把玉石運走不是比挖礦更有把握嗎?”高遠問道。
陸飛笑了笑說道。
“不是你說的那回事兒。”
“出事的時間是八月二十。”
“不管是挖還是放棄,玉作局必須向朝廷上報。”
“可兩天後的二十二號,鹹豐皇帝在避暑山莊駕崩。”
“這個時間,報事的人還沒有出西北呢!”
“鹹豐帝駕崩後,慈禧老佛爺連同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
“一時間朝內大亂,這種小事根本顧及不上。”
“隨後老佛爺得權,馬上排除異己。”
“就連四大礦口的所有領導全都替換掉,至於祭壇的事情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還有,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想要在大麵積坍塌的山體中把祭壇找出來又談何容易啊!”
“費工費力根本得不償失。”
“而礦口沿用之前的礦脈繼續開采,比挖祭壇要輕鬆的多得多。”
“那個時候礦產豐富,資源多得是。”
“祭壇這點兒損失根本就不算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