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1章 國粹_鑒寶狂少_思兔 
思兔 > 武俠修真 > 鑒寶狂少 > 第2061章 國粹

第2061章 國粹(2 / 2)

這次京城的祝壽演出規模盛大,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高粱橋,每隔數十步設一戲台,南腔北調,四方之樂,薈萃爭妍。

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麵還沒有歇下,後麵又已開場,群戲薈萃,眾藝爭勝。

在這場藝術競賽當中,第一次進京的三慶徽班即嶄露頭角,引人矚目。

三慶班的高朗亭是安徽安慶人,入京時才十六歲,演旦角,擅長二簧腔,技藝精湛。

《目下看花記》稱他“宛然巾幗,無分毫矯強。不必征歌,一顰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軟神情,幾乎化境。”

三慶班進京獲得成功後,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進入京城,並逐漸稱雄於京華的劇壇。

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長,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說法,軸子指以連演整本大戲著稱,曲子指擅長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戲取勝,孩子指以童伶見長。

在捧旦之風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藝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寵。

抵達京城後,他接替原三慶班班主餘老四掌班,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同時還擔任了京師戲曲界行會組織“精忠廟”的會首,通過精忠廟對京城的戲班、戲園實行行政管理,他也成為梨園領袖。

繼高朗亭之後,程長庚、徐小香、楊月樓、劉趕三等人均任過此職。

至嘉慶初,徽班在京城戲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導地位,據《夢華瑣簿》記載“戲莊演劇必‘徽班’。戲園之大者,如‘廣德樓’、‘廣和樓’、‘三慶園’、‘慶樂園’,亦必以‘徽班’為主。下此則‘徽班’‘小班’‘西班’,相雜適均矣。”

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兩百多年波瀾壯闊的神州京劇史的序幕。

在京的各聲腔劇種的藝人,麵對徽班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藝術優勢,無力與之競爭,多半都轉而歸附徽班。

他們中有京師舞台各聲腔劇種的名優,如加入春台班的湖北漢戲名優米喜子、李鳳林,加入四喜班的湖南亂彈(皮黃)名優韓小玉,加入三慶班的京城籍京腔演員王全福等,於是就形成了多種聲腔劇種薈萃徽班之勢。

也因此,徽班在諸腔雜奏的過程中,從“兩下鍋”“三下鍋”到“風攪雪”,逐漸側重皮黃戲的演出。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

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為首的第一個徽班進入京城,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

《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注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厘。”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

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整個演化過程,京戲有很多名字,曆經百年,最終定位京戲,也稱之為京劇。

在過去,搭台辦堂會,那可是相當有麵子的事情。

能聽上一出戲,更是奢侈的不得了。

可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九成以上的人已經聽不懂戲曲了。

或許不是聽不懂,是根本享受不來。

那些票友想要看一場戲,除了看錄像之外,就隻能在重大節日的戲曲頻道才能見到。

而且水平還參差不齊。

說起來,當時如此輝煌的京戲,僅僅兩百年就落到今天這般尷尬的境地,實在有些悲哀啊!



最新小说: 我把你當弟弟,你竟想娶我? 重生勇者暴打公主,開啟複仇之路 今天也有好好聽姐姐的話 快穿:萬人嫌一亮相,瘋批立陷愛 漢末大司馬 紅樓之攜花歸 三國殺,仙界下凡怎麼你了 1960:南鑼鼓巷街霸 我就寫個日記,你們怎麼都成神了 古醫大佬穿成棄婦,開局就被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