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內閣朝房。
四位閣老再次在大堂聚齊。
表麵上看,四位閣老正在討論恩科考題的事情,但其實都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出現了雞同鴨講的情形。
不用多說,四位閣老都在等內務府發債的消息。
這次發債的結果絕不會差,這點早就形成共識。
畢竟堵在貢院街上的那一千多輛馬車可是做不得假。
但是這次發債究竟有多好,史可法他們四人就無法想象。
最後還是薑曰廣沉不住氣,先問道“你們說,內務府能賣出多少債券?”
高弘圖說“從八府一州趕來南京購買債券的縉綽商賈少說也有上千人,按照一家五萬兩銀子來計算,至少五千萬兩!”
“五千萬?”薑曰廣人都懵掉,“這麼多?”
解學龍有些心虛,搖頭說“應該沒有一家五萬兩這麼多。”
彆家多少不知道,反正他們解家籌集了十萬兩銀子買債券。
“解閣老保守了。”高弘圖哼聲道,“仆已經托人私下打聽過,這次來南京買債券的大多是有頭有臉的大縉紳或者身家不菲的巨商大賈,那些身家隻有幾萬兩甚至幾千兩銀子的小縉紳或者小商賈,根本就沒幾個。”
“此事並不奇怪。”解學龍道,“那些小縉紳、小商賈或者消息不靈通,或者嗜財如命不敢冒半點風險,所以對此無動於衷也是可以理解,畢竟債券這種事情乃是由聖上首創,未來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準。”
機會永遠留給先人半步的群體。
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這個邏輯。
薑曰廣忽又問道“如果縉紳和商賈真準備了五千萬兩銀子,你們說,聖上會發賣多少債券?還會是之前說的兩千萬兩嗎?”
“這怎麼可能呢。”高弘圖道,“誰還會嫌銀子多?”
“仆也覺得不會。”解學龍道,“聖上肯定會臨時增加債券。”
隻有史可法從始至終沒有說話,蹙著眉頭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心情?
高弘圖三人正說話間,戶部左侍郎張有譽忽然氣喘籲籲的跑進來。
“四位閣老,賣完了!”張有譽喘息著說道,“內務府的債券賣完了。”
“啊?這麼快就賣完了?”高弘圖急聲問道,“總共賣出了多少債券?”
“兩千萬兩。”張有譽道,“就賣了之前說好的兩千萬債券,多一兩都沒有。”
“啊?”這下又出乎薑曰廣他們的意料之外,“聖上竟然真的隻賣了兩千萬兩?”
“聖上湖塗。”高弘圖跺著腳說道,“這麼多縉紳和商賈上趕著送銀子,內務府為什麼就不能多賣些債券?內務府銀子花不完,可以給戶部嘛,戶部現在也缺銀子!”
這次薑曰廣和解學龍卻沒有附和,把銀子給戶部?高硜齋你想什麼呢?
聖上不從戶部來掏銀子就不錯了。
……
此時在南宮。
價值兩千萬兩銀子的債券已經全部售罄,買到債券的縉紳商賈都是高興異常,雖說買到的額度隻有預期的一半,但是也已經不錯了。
接下來就是交割銀子同時校驗銀子成色。
這就是拿銀子做貨幣的不方便處,銀子有成色的。
不同產地的銀子及不同銀礦生產的銀子,成色都不一樣。
所以在流通過程中,就需要對銀子成色進行校驗,確定價值。
比如銀子成色十足,稱為足色銀,如果成色不足就要打折扣,這就需要經驗很豐富的專業人士對銀子進行評估,判定其折色,九成或者八成,甚至七成。
所以交割並且校驗銀子的環節需要非常小心,而且很耗時間。
縉紳商賈按照次序,趕著自家馬車逐次上前交割及校驗銀子。
“孫翁,這是債券,您可收好嘍。”馬鳴騄將兩張麵額分彆為一萬兩及五千兩的債券遞給麵前商賈,又叮囑道,“另外記住嘍,債券不可以轉讓或者轉賣,隻能本人或者直係親屬兌付,一旦債券贈予或者轉賣給了他人,內務府概不承認。”
“好的。”商賈忙道,“小老絕不會將債券轉讓或轉賣。”
馬鳴騄又將商賈個人信息詳細記錄孫廷蘭,南京本地布帛商,世居倉漕巷,身高五尺五寸,圓臉,短須三角眼,右臉有大痣,購十二歸一年債一萬兩整,複購二十歸三年債五千兩整,銀訖。
一式兩份抄錄好,旁邊一個士子便拿來大印咣咣兩下蓋在上麵。
“孫翁,此單據收好,兌付時需與債券一並出示,缺一則不可。”馬鳴騄將其中一份單據給孫廷蘭,另一份交士子送庫房存檔。
孫廷蘭接過單據,吹乾墨跡仔細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