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朱慈炯小臉垮下來,父皇欺負人。
崇禎又扭頭問康曦“太子妃,皇家銀號是不是遭人擠兌了?”
“是。”康曦點頭道,“短短不到半個月,就兌付了兩億多兩,現在銀號櫃上的大筆銀子就隻剩下內務府的六千萬兩和我爹的一百萬。”
不得不說,康百萬這個國舅還是很夠意思,在大明皇家銀號成立的頭一天,就帶頭往櫃上存入了一百萬兩足色銀。
方文箴幾個也各存了幾十萬兩。
“內務府很快也要兌付三千萬。”崇禎說道。
“啊?”康曦有些難過的說道,“這樣的話,皇家銀號的櫃上可能就隻剩下不到三千萬兩銀子了,而且是三個分號也算上。”
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銀號櫃上的存銀就從三億銳減到三千萬,這落差太大,饒是康曦出身富家,見慣大筆銀子,一時間也是接受不了。
“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朱慈烺勸道,“那些銀子原本就不是銀號的,放在銀號的櫃上反而麻煩,現在倒省心了。”
朱慈烺從沒想過將銀號的存銀據為己有。
不得不說,大明儲君的人品還是很靠譜。
不過受限於時代以及眼光,朱慈烺覺得這麼多銀子就是累贅。
“烺兒你這就是沒誌氣的表現。”崇禎擺手說,“銀子當然越多越好,也隻有你這樣的傻子才會為銀子太多發愁。”
朱慈烺還有些不服氣“銀子越多越好,這點兒臣當然也知道,可問題是銀號櫃上的存銀並不是咱們家的,隨時會被彆家取了回去。”
“要不直接據為己有?”朱慈炯突然提議。
“胡說!”崇禎和朱慈烺幾乎是同聲訓斥道。
“咳咳,我就是這麼一說。”朱慈炯趕緊撓頭。
崇禎卻是一臉嚴肅的說道“炯兒,你忘了父皇之前跟你說過的話?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心中就越是要有敬畏感,行事就越要遵守規矩,千萬不可倚仗手中權勢以及武力為所欲為,否則必然招致權力反噬。”
朱慈烺又接著說道“在皇家銀號存入銀子的大多都是江南八府一州的有權有勢有威望的縉紳商賈,我們若是真的將這些銀子據為己有,則江南民心一夜儘失,那麼等建奴南下之時,江南縉紳以及百姓就該簞壺漿食以迎王師了。”
“父皇,哥,我知道錯了。”朱慈炯小臉再次垮下來。
“知錯就好。”崇禎親昵的摸了一下朱慈炯的小腦袋,隨即又說道,“將皇家銀號的銀子據為己有肯定是不行,但是拿這些銀子來為大明朝廷辦事卻是可以的,而這才是父皇創立皇家銀號的真正的目的。”
“父皇是說挪用麼?”朱慈烺道。
“借用。”崇禎道,“烺兒你用詞不當啊。”
康曦也道“不錯,確實是借用,銀號支付了利錢的。”
朱慈烺道“借用自然是沒問題,可是萬一將大筆的銀子借出去之後,又遇到現在這樣的擠兌怎麼辦?還不上銀子該怎麼辦?”
“放心吧,擠兌現象隻是暫時的。”崇禎道。
“等這些儲戶擠兌過幾次,發現皇家銀號總是能把銀子還上,他們慢慢的就不會再擠兌了,就會習慣將銀子存入銀號,何況擠兌也是可以想辦法杜絕的。”
“咦?擠兌還可以杜絕嗎?”朱慈烺和康曦聽了之後同時一愣。
“當然。”崇禎笑著說道,“可以給儲戶設一個期限,比如說一年,三年或五年,存的期限越長利錢就越高,若是隨存隨支就沒有利錢。”
康曦美目亮起來,父皇說的這個法子還真是個好辦法。
“好吧,就算沒有擠兌的問題,也還有彆的問題。”朱慈烺又道,“那麼現在兒臣的問題是,銀子借來用於何處?發軍餉?”
康曦聞言頓時間俏臉發白,這是她最擔心的。
康曦就怕崇禎把皇家銀號當內帑,說是借其實就是拿。
等以後出現窟窿填補不上,就讓康家或者鹽商出錢來填補窟窿。
“太子妃你放心,父皇不會亂拿銀號的銀子。”崇禎兩世為人,又如何看不出康曦的小心思,當即笑著說道,“現在不會,以後更不會,朕之所以讓你創立銀號,一者是為了大明朝廷,二者是為了替皇家後世子孫攢下一份家業。”
康曦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兒媳絕無此意。”
朱慈烺道“父皇還是沒有說銀子用於何處?”
“銀子當然用來扶持實業!”崇禎一正臉色,肅然道,“自古以來就是無農不穩,無商不富,一個國家要想富國強兵,就非得有繁榮的商業不可,可要想商業興盛就得先有強大的實業生產出足夠多的商品才行。”
“譬如棉布,你得產出足夠的棉布,然後才能人人有衣穿。”
“又譬如糧食,你得種出足夠的糧食,然後才能人人有飯吃。”
“再比如房子,你得蓋足夠多的房子,然後才能人人有房子住。”
說到這裡一頓,崇禎又道“然而現實卻是,既沒有這麼多棉布可以用來做衣裳,也沒有那麼多糧食可吃,更沒有那麼多房子供大家住。”
“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們是田太少種不出那麼多棉花嗎?”
“我們是地太少種不出那麼多糧食嗎?是蓋不出那麼多房子嗎?都不是。”
“今天先不說糧食和房子,就說棉布,烺兒、炯兒你們應該都看過鬆江府的奏章,可還記得鬆江府大概有多少畝棉田?”
“這?”朱慈烺和朱慈炯都答不上來。
最後還是康曦答道“鬆江府及附近州縣共有棉田約160萬畝,可產籽棉96萬擔,淨棉32萬擔,可年產各種棉布約2800萬匹。”
注擔為重量單位,1擔100斤
“好。”崇禎欣然點頭,又問道,“那麼鬆江府耕地有多少畝?”
“這個兒臣知道。”朱慈烺忙道,“自從張居正清丈土地之後,鬆江府的耕地麵積一直維持在470萬畝左右。”
“那麼問題來了。”崇禎又問道,“鬆江府明明有足夠的耕地,為什麼就不能多種一百萬畝棉花,然後多生產兩千萬匹棉布?”
“這?”朱慈烺再次被崇禎給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