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春明門外來了一支隊伍,十幾名騎馬武士護衛著一老一少兩名文士,雖然他們打扮是大唐人,但長相卻不是,明顯是東胡人的模樣。
這支隊伍正是渤海國的使者,從遙遠的上京而來,他們坐船在登州上岸,又在登州購買馬匹,一路西行。
渤海國是靺鞨粟末部建立的政權,首領大祚榮於武則天的神功元年在瀕臨鯨海,也就是今天日本海的沿岸建立了渤海國,吸引了大量高句麗遺民前來投奔。
早期以武治國,極為好戰,曾入侵大唐登州,殺死了唐朝登州刺史,掠走大量人口。
中期衰敗後又重新複興,開始以文治國,完全效仿唐朝建立三省六部製,並臣服於大唐,後來被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機滅國。
目前是渤海國的第三代君王大欽茂主政,大欽茂當政後,渤海國進入了全盛時期,但由於大欽茂已經主政三十年,漸漸變得驕奢倦怠,耗費國力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城池,又和日本國交往密切,不斷大規模派遣使團前往日本,同時接受日本國給他的美女以及各種奢侈品。
如果按照曆史的軌跡,大欽茂還要再繼續當政近二十年才會去世,他去世後,各種矛盾爆發,渤海國陷入混亂近三十年,日本勢力也全部進入渤海國,進行遠程操控,為大規模入侵做準備。
大仁秀登基後,渤海國開始中興,驅逐日本勢力,先後大敗新羅和黑水靺鞨,重新向大唐臣服,建立文治渤海國,國勢又開始強盛,被唐朝譽為海東盛國。
這是曆史的軌跡,但由於唐朝進入中興,消滅藩鎮割據,收複幽州,開始在遼東走廊修築關隘,大量囤積物資糧草,蝴蝶翅膀煽動了,遼東局勢開始大變,契丹聯合新羅以及黑水靺鞨部準備聯合進攻渤海國。
契丹人急於得到渤海國的人口、兵力、資源和土地,並準備把渤海國昨晚戰略縱深,一旦唐軍大舉北伐,契丹人就會撤退到渤海國。
渤海國三戰皆敗,形勢危急,大欽茂便派三子大英俊和輔國大臣楊承慶前往唐朝求救。
一少一老兩名文士便是大英俊和輔國大臣楊承慶。
楊承慶是營州漢人,曾兩次率團出訪日本國,深得大欽茂信任,現任渤海國兵署少正,也就是唐朝的兵部侍郎。
楊承慶曾在天寶年間來過長安,現在長安城內坊牆都拆除了,原來的坊牆位置變成一排排商鋪,讓他目瞪口呆,完全不認識了。
楊承慶一路打聽,最後他們在東市門口見到了鴻臚寺東館,鴻臚寺在東市和西市門口各設一座館舍,接待各國使者。
鴻臚寺官員劍是渤海國的使者,有正式文書,官員隨即帶著楊承慶前往鴻臚寺官衙。
李鄴正在細看荊襄送來的交州稻種植情況。
或許是比較近的緣故,李鄴收到的第一份詳細報告便是荊襄送來的。
當然不是全麵推廣,每個縣隻種一千畝,都是官田,要有明確增長而且穩定的收成後,普通百姓才會大量種植。
每個縣的增產都不一樣,最多的縣每畝增產三成五,最低的還不到一成。
這樣就表示不穩定,明年還得再種,還得交換稻種,把收成最高的拿到收成最低的縣,再反過來,把收成最低的稻子拿到最高的縣,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相差如此之大。
李鄴輕輕把報告扔到一邊,他感覺自己有點操之過急了,這種糧食新品種必須要經過至少十年的反複種植培養,它才能慢慢地適應當地水土。
如果太急躁,會出大事,一旦出現大麵積糧食減產,那就會出現幾十萬人被餓死的慘狀。
這時,有從事在門口稟報,“殿下,韋相國求見!”
“請進!”
很快,韋見素匆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微臣參見殿下!”
“韋相國請坐!”
韋相國在一旁坐下笑道:“殿下,今天一早,渤海國的使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