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笑了笑問道“九大節度使攻打安陽,現在情況如何?”
李泌搖搖頭,“魚朝恩成了主帥,結果不問也罷!必然會失敗。”
“能具體說說嗎?”
“魚朝恩下令圍而不攻,給了城內安慶緒喘息之機,城池反而攻不下了,聽說安慶緒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大軍抵達魏州,魚朝恩想圍城打援,史思明偏偏就不援助,在魏州和唐軍對峙,唐軍士兵現在疲憊不堪,人馬困頓,怨聲載道,這一戰唐軍必敗。”
“軍師看得很透徹,天子重用宦官是失敗的根源,如此下去,大唐將越來越腐敗,如果我沒有猜錯,太子也危險了。”
李泌點點頭,“殿下說得對,宦官一旦得勢,他們絕不允許威脅他們利益的新君出現,太子確實危險了。”
這個問題再說下去就有點微妙了,大唐出現一個英明強大的君主對李鄴絕不是好事,出現亂局他才有機會,宦官專權才是他所期待的。
李鄴扯開了話題,他笑了笑道“這次出征隴右,我發現吐蕃軍並沒有我想象那麼強大,軍師覺得這是為何?”
李泌沉吟一下道“這個問題其實我也考慮過,我覺得有三方麵的原因。”
李鄴讓從事給李泌換一盞茶,笑道“願聞其詳!”
李泌組織一下思路,緩緩道“第一個原因是得益於曆代隴右軍前仆後繼和吐蕃軍作戰,到天寶十三年,大唐已經把整個大非川占領了,殿下在西域應該也有感受,吐蕃軍的兵力不多,殿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李鄴點點頭,“你說得沒錯,無論是攻打且末城,還是尕斯草原,還是大小勃律,吐蕃軍都是出乎意料的少,都隻有一兩千軍隊,之前可都是有上萬軍隊。”
李泌笑道“這就是重要原因了,吐蕃軍隊基本上枯竭了,吐蕃也就一百多萬人口,從武則天時代就大唐和吐蕃發生戰爭,延綿六七十年,就算最後征服吐穀渾人,得到一部分兵力補充,但也不可能一直和大唐對抗下去,所以在天寶十三年,吐蕃已經兵力枯竭,開始全麵戰敗,從隴右、安西到劍南,都在收縮。”
李鄴想了想道“那現在吐蕃怎麼又忽然派出二十萬大軍來爭奪隴右、河西和朔方?”
“這就是我要說得第二個原因,直屬於吐蕃朝廷的軍隊在天寶十三年基本上打光了,但吐蕃貴族還有軍隊,隻是之前吐蕃軍屢戰屢敗,這些貴族不願意出兵幫助吐蕃朝廷。
但安祿山叛亂,隴右河西軍全部調走,這些貴族發現有利可圖,就願意派兵協助吐蕃朝廷,包括吐蕃軍在內,他們控製的吐穀渾人和吐蕃漢人都大量出現了。
但這些貴族絕不會把真正的精銳之軍派出來,肯定是派老弱之軍,所以這些士兵的戰鬥力都遠不如從前的吐蕃士兵。”
李鄴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雷萬春率領的一萬荊襄新軍都能戰勝五千吐蕃軍了,足見吐蕃軍隊戰鬥力下降得厲害。
“軍師繼續說!”
李泌笑了笑又繼續道“這幫吐蕃貴族的意圖是掠奪人口和財富,並不是要占領並經略隴右河西,所以他們點狀部署軍隊,這就是典型的各部落分散掠奪式部署,這就和吐蕃讚普的意願相違背。
所以吐蕃讚普找到機會撤銷了尚結息的主帥之職,任命馬重英來隴右,但馬重英剛上任不久,還沒有來得及改變,或者說他找不到理由改變。
殿下這時候出現了,利用對方點狀式部署兵力的缺陷,用各個擊破的方式消滅了兩萬吐蕃軍,馬重英趁機抓攏軍權,把所有軍隊都捏在自己手中,集中於鄯州。”
李鄴歎息一聲,“軍師看得非常透徹,從目前吐蕃軍的表現來看,確實就是這些問題。”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李泌賣了個關子,笑道“殿下不妨猜一猜,應該猜得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