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中興!
說完了正事,朱載坖就提起了自己想去南京的事情,之前朱載坖也曾經和講官們說過此事,甚至和李春芳隱晦的提及過此事,但是李春芳當時明確的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這次朱載坖再度提及此事,就是想講官們給他出出主意,高拱原本以為朱載坖之前隻是一時興起,沒想到現在朱載坖還記得此事。
一眾講官們紛紛勸阻,高拱說道“殿下,且不說陛下肯定不會同意此事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如今身係國本,一動而天下皆危,斷不可行此險事。”
李春芳等人也都不同意朱載坖去南京,在他們看來朱載坖的這一想法無異於異想天開,國初之時確實有太子守南京的傳統,但是實際上也隻有仁宗宣宗兩位皇帝執行了太子守南京的政策。而且這兩位都是有特殊情況的。
仁宗是因為那會北京還沒有營建完畢,成祖又經常親征蒙古,仁宗作為太子監國,在南京方便籌措糧餉軍需,供應大軍。
宣宗則是因為當時南京屢次發生地震,而且仁宗也想還都南京,所以派宣宗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並拜謁孝陵。
自從英宗起,大明的太子或者儲君就從未踏出過京師一步,朱載坖此時想往南京去,未免有些過於天馬行空了,所有的講官都不同意。
李春芳急道“殿下難道忘了漢逆之事了嗎!”
朱載坖當然知道李春芳說的是什麼,漢王朱高煦驍勇善戰,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被自己老爹朱棣劃了個大餅勉之,世子多疾。從此誕生了篡位的想法。
但是成祖最終沒有廢仁宗的太子之位,但是隨著仁宗駕崩,此時太子朱瞻基遠在南京,朱高煦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仁宗即位十月而駕崩,奪嫡失敗的朱高煦仍野心不死,在封地樂安州招兵買馬,企圖攔截皇太子朱瞻基北上繼位,而自己趁亂奪權。仁宗張皇後采取果斷措施粉碎了朱高煦的陰謀,朱瞻基順利入京即位。
後來朱高煦再次叛亂,被宣宗禦駕親征粉碎了。
李春芳此時提出此事,就是想告誡朱載坖,一旦遠離朝廷中心,萬一發生什麼事,朱載坖根本無力解決,一旦錯失良機,悔之晚矣。
對於李春芳所言,朱載坖不是沒有思考過,藩王作亂的可能,朱載坖認為不太現實,現在的大明藩王,手上根本沒什麼兵力,在地方橫行霸道尚可,但是起兵造反,他們還真沒這個本事。
朱載坖說道“當今天下安定,聖天子在朝,況且陛下龍體康健,能有何事?”
高拱說道“殿下,以秦始皇之赫赫武功,猶不免博浪之危,蘭池之險,殿下何得如此輕忽?”
李春芳就比較現實,他直接問道“殿下,去南京,何能為也?”
說白了李春芳對朱載坖去南京根本就不能理解,他認為朱載坖去南京,也隻不過見識一下,南京的風物,秦淮的煙月,還能怎麼辦呢?現在一切權力都操之於上,嘉靖不給他權力,南京的官員們隻會把朱載坖高高供起來,而不會真的聽命於他。
彆說朱載坖隻是親王,就是朱載坖是太子,恐怕這事也不行。李春芳更加擔心的是,這事傳出去,會極大的影響朱載坖的政治聲譽,因為大明之前出了一個武宗,就是喜歡四處遊玩,把群臣搞得無可奈何,心驚膽戰的,臣子們可不希望再弄出一個武宗皇帝來了,如果朱載坖還未繼位,就有這種想法的話,一旦為景王所知,一定會借此機會大做文章。
李春芳就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了,其他的講官們也紛紛勸阻朱載坖,在他們眼中,朱載坖想去南京這件事情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他們根本不能答應,陳以勤問道“殿下去南京,所為何事呢?”
朱載坖說道“孤想祭祀孝陵。”
講官們對朱載坖的這個理由根本不相信,雖然大明遷都北京之後,除了武宗皇帝巡幸南京時祭祀過孝陵之外,其他的皇帝確實沒有祭祀過孝陵,但是曆代皇帝都遣南京的勳臣前往祭祀,根本就不差你朱載坖一個。
關於倭寇有可能會襲擊南京的事情,朱載坖隻給高拱一個人說過,高拱便問道“殿下所言,還是當初與臣說的那件事情?”
朱載坖點點頭,高拱苦笑著說道“殿下,時移世易,當初此事確實有可能發生,然眼下官軍已經士氣大振,剿除倭寇,隻是時間問題,殿下何必還抱著執念呢?”
高拱的看法就是現在朝臣們的看法,官軍已經多次大勝,戚繼光、俞大猷也是一時之選,朝廷投入巨資,沿海也在加固城防,在這種情況下,倭寇已經掀不起什麼大浪了,剿滅倭寇隻是時間問題,在官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倭寇根本不可能越過明軍層層設防的沿海重鎮,襲擊大明的留都。
見其他講官們都是一頭霧水,高拱便看向朱載坖,朱載坖笑著說道“高師傅,這裡都是自己人,無妨的。”高拱便把朱載坖當時的判斷說出來了。
一眾講官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倭寇怎麼敢襲擊大明的留都,在他們眼裡,倭寇不過是一群稍微驍勇一些的流寇罷了,之前能夠猖獗一時,那是因為東南的官軍承平日久,全部墮落了,隻要官軍振作起來,再加上朝廷選派良將,足夠剿滅倭寇了,眼下倭寇中的名賊徐海和辛五郎都被官軍陣斬生擒,想來倭寇也就不過如此罷了。
李春芳卻若有所思,他出身於南直隸,對倭寇比其他講官們了解的更多一些,便問道“殿下何以斷定倭寇會襲擊南京,而又能夠成功呢?”
朱載坖反問道“諸位講官,何為倭寇?”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小兒科科,所謂倭寇,就是現在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
這是大明人所儘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