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開局我強占青州!
張寧點點頭,她穿著一件現代的連帽衫,坐在指揮部的一台電腦前,嘴裡叼著薑兒給她帶的棒棒糖。
她的麵前擺著一張紙,是孫先知留給她的操作這個東西的簡單說明。
現在的張寧,隻要不是去東星區那邊,都會穿著現代的衣服,這衣服既保暖又舒適,樣子也是越看越好看。她現在能認識先知的文字,也會使用那個像老鼠一樣的黑把件來控製先知神鏡上的一個箭頭,鏡子裡,記錄著營地上萬人的姓名和要做的事情,這東西可以把這些人分成若乾小組,安排不同的活計。
但她還不會用那個很多小疙瘩的古怪盤子來把文字引在那麵黑色的鏡子上,每次弄完,都要請崔先知來輸入一些信息。
“一定要把先知這種寫字的方法學會!”
她暗暗對自己說。
因為有了足夠的磚,指揮部終於修葺得像一座準現代的建築了,為了保持私密性,指揮部外麵豎起了一道土牆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院子。而裡麵是數間磚砌的屋子。
張寧身後的房子是資料室,裡麵放著對古人來說難以想象的資料,張寧知道,先知們撼天動地的力量,其實就是來源於那些汗牛充棟的紙張。
自從劉川開始運設備以來,以指揮部為圓形的周圍,便開始了螞蟻搬家一般的變化。
指揮部從一間帶廂房的土屋,逐漸變成了帶院子、帶保衛室、供電房供水房,帶化糞池公共衛生間的一座民宿式的雙層建築。第二層是堅固的木質樓板和隔牆,約莫有十來間先知的宿舍。這裡也是營地裡唯一供電的建築。
指揮部的後側便是的神秘穿越貨場,約莫有半個標準足球場大小,他們現在管這裡叫機場。機場是特級保密單位,采用約莫兩丈高的夯土牆全部包圍,隻有一條路經過指揮部大門通向外麵。
外麵的前方是一條新修的路,一頭通往天門港,一頭通往香山區乃至大陸架。而路的對麵則是逐漸用板房代替帳篷的核心人員居住區,這裡目前已經住了約莫有三千來人。劉川帶來的太陽能路燈也豎立在這個路口到港口的路上,在公元二世紀的夜晚,宛如神跡。
居民區現在連日常的水也還不可能做到到戶,這裡的生活水源便是來自於洋河的引流。使用砌築的水渠從洋河把水流引入路邊一座約莫十米的簡易水塔,並進行簡單的過濾。水塔的水同時向居民區和指揮部供給,其中居民區是集中十來個水龍頭集中供水。
先知們的兩套10噸快裝生物質蒸汽鍋爐便部署在水塔附近,為指揮部和居民區熱水,鍋爐房旁邊是居民洗澡的澡堂,也是板房蓋的,外側是有專人看守的幾個熱水龍頭。對居民來說,熱水是稀缺物資,每天供應極少,需要按居住的片區,輪流定量打水。
對崔師古來說,最令他感到有成就感的,是一天一地兩個工程,天工程便是這個水塔,他的自製水泥和磚塊通過了考驗。而地工程便是居民區集中廁所的化糞池,因為便溺的問題是嚴重影響古代人民衛生和健康的大問題,於是崔師古便按照一些上世紀學校的做法,集中修建大廁所。
廁所建在居民區的下風口,化糞池則是采用大型廁所常見的三級化糞池,位置都已經快到海邊了,所以氣味還算不那麼過分。而幾千人的排泄在三級化糞池中反複氨化,大部分的物質都會變成水。
因為這個地方也在他們搬遷的鐵廠的附近,所以崔師古打算把這附近再修一個大的化糞池和廁所,供鐵廠使用,以後這裡集中作為一個水肥站,可以定期抽取化糞池的水作為有機肥。
鐵廠目前除了絡繹不絕的搬遷隊之外,其實已經有一些鐵匠在工作了,他們學會了使用範規帶來的衝天爐,燃料是崔師古乾餾出來的木炭,鐵匠們把一些實在沒啥用的廢舊金屬品熔掉,然後搓成鋼筋,這樣崔師古就可以再必須的部位使用鋼筋混凝土。
這些鐵匠用過衝天爐後,對這種極其便利和高效的爐子都讚不絕口,但也隻能望洋興歎——畢竟這麼精巧的爐子,在他們的概念裡,人間是造不出來的。
對比東臨市的現代化曙光,香山區的生活條件相比之下差了許多。戰俘們住的還是應急帳篷,雖然是現代產品但畢竟抗不過北方的冬天,於是這裡便隻好在布房子的中央挖地龍,靠木炭取暖,因此也發生過幾次火災,所幸帳篷都是阻燃布,損失不算太大。
崔師古目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他隻能期望能熬過這個冬天,然後再逐步換東西。不過寒冬也讓戰俘們的心思消停了下來,這天氣漸冷,出去連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在這裡雖然要乾活,但終究還算有飯吃,有衣穿,還有能取暖的帳篷。
白天要不就是伐木或者采土,這樣的活雖然累,但比起在營州軍當兵,每天過著吃不飽的日子,很多戰俘還是願意用一膀子力氣來換個肚圓。而那些乾活細致的戰俘,就會被挑選出來,到料房裡篩土,揉泥,把生土變成可以燒磚的熟土。最後才是這裡的老人,用奇特的車子把土推進那些奇怪的窯口裡,燒製成磚。
這裡的窯燒磚的速度讓人咋舌,而且讓戰俘們不安的,是不遠處洋河邊料房裡發出的轟鳴聲,晝夜不停息。聽組頭們講,那裡是先知們驅使神鬼之力,在晝夜製造磚瓦。當然其實就是範規那幾台水利機在進行破碎和攪拌,除了研磨磚料之外,普通的碎石也是對先知們極有用的東西,現在的碎石路已經鋪到了香山區,並一直往大陸架上延伸。
不過現在半島和大陸架交界處,也就是一炮轟掉營州軍的那個地方,已經建起巨大的城牆和城門,三丈高的城牆分彆在洋河兩岸一路排開,牆上還有垛口和塔樓,原本在香山區的那兩門炮也被拆下來運到了這裡的城樓上。旋轉的炮架固定在城樓上,隨時可以對城門口或者洋河裡的敵人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城牆還在修建,腳手架還搭在上麵,這種腳手架的製作和搭設也是按照準現代的方法,遠遠看去,很有些清末明初的城牆的味道。
此時的崔師古在營地巡視了一圈,早早回到了指揮部的房間裡,他仿佛例行著某種公示,操縱著一架天線架在屋頂上的通訊電台。
他按下幾個按鍵,預設的呼叫信息瞬間出現在液晶屏幕上。
“東臨市!東臨市!呼叫商行!”
“東臨市!東臨市!呼叫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