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3做暖男!
這幾天,方明為了空間調整的事,傷透了腦筋。
那天,在天蓬的指引下,方明在後山挖到了一棵雙連野山參和兩株人形何首烏,當天就在空間清理出兩畦菜地,把它們栽種進去,並澆上了靈泉水,期望它們能夠茁壯成長,為擴大種植麵積多開花,多結籽。
然而,栽種的第二天,他就發現這些寶貝們都耷拉著枝葉,看著半死不活的樣子。方明心急如焚,他開始懷疑自己能否能養好這些珍貴的仙草。
分析了一下原因,方明意識到,這些植物在大自然中生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已經適應了那裡的環境。自己強行將它們挖出來,種在自己的空間裡,是否違背了“適者生存”的環境法則,對它們的生長是不是造成了不良影響。
他開始後悔自己的決定,當初還不如不挖,就讓它們在大自然中自然生長。
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為了“救死扶傷”,方明又去了一趟後山。在挖野參和挖何首烏的地方又挖了好幾筐黑土,埋在栽種的人參和何首烏旁邊,又澆透了靈泉水。他希望這些黑土和靈泉水能夠幫助這些植物恢複生機。
果不其然,第三天,方明就看到了人參和何首烏的葉子又泛起了亮光,支楞起來。心裡非常高興,同時也感到非常欣慰。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植物也應該是一樣。
方明之所以挖黑土救植物,是想起前世一則小故事。
說是改革開放之初,有一外地人到帝都做燒雞生意,什麼也沒帶,就帶了一桶祖傳了上百年的老鹵水。沒想到一炮而紅,每天排隊購買燒雞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有人出價好幾百萬,想買這鍋鹵水,主家都沒舍得賣出去。關鍵就是老鹵水鹵製出來的東西太好吃了。
老鹵水就像白酒一樣,越久越香,但同白酒不一樣的是,白酒是放在那裡靠自身自然醇化,而鹵水則是曆經各種食材、香料的千萬次燉煮,已經吸收了各種香味中的精華。這種香味,也許就是中國菜中常說的“複合型香味”吧。
方明由此得到啟示,才挖來了後山的千年老土,救了野山參和何首烏一命。
栽種人參的那天下午,方明就去找了丁蕊,從丁蕊那裡拿來了西瓜,甜瓜等一些瓜果種子。
回到空間,方明看到一個紙袋上寫有“脆瓜”字樣,方明不明白脆瓜是什麼瓜,便查了一下種植書籍。
原來脆瓜是甜瓜的一種變異品種,又被稱為白瓜和生瓜。它的瓜皮極薄,果實脆嫩,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夏季極佳的消暑果蔬!
兼具水果和蔬菜的兩種性能,應該有人喜歡。方明這樣想。
於是,方明便把這三種瓜果一樣種了有七八畝。
接下來便是果樹的種植。
香蕉的種植方法,方明做夢的那天就熟記於心。於是便隔空取來了香蕉樹的大根部,切成塊狀,按照書中的方法淺埋在空間的土地裡。
對橘子和蘆柑,也不可能挖來現成的樹栽上。方明還是按照書中所說,準備采取扡插育苗的方式。
看到書中所說,扡插果木枝條要用到高錳酸鉀,方想便想到,穿越前在囤的貨品中就有酒精和高錳酸鉀,當時是想作身體消毒用的,沒想到人還沒用到倒用到果木身上了。
現在已是五月中旬,正是果木整枝修剪的時候,方明同樣隔空取物,把南方果農們剪下無用的枝條調了過來。
從修剪的枝條中,方明選取相對健壯的嫩枝,將枝條上端的葉子全部處理掉,並將其浸泡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這樣扡插後可避免遭受病蟲危害,還能促使枝條更快的生根。
方明意念清理出幾畝菜地,並對土壤進行了疏鬆,將消過毒的枝條全部插在這裡。
對於北方水果,方明還是傾向於丁蕊所說榆縣的幾種特色水果,即“南蘇的蘋果程家的梨,靈溝的仙桃甜如蜜”裡提到的三種水果。
方明想,既然是地方特產,有的還是過去皇家的貢品,必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加上現在水果也屬匱乏物資,一定能取得好的收益。
種植這些水果的村莊雖不在紅旗公社境內,但都在榆縣,方明決定還是實地去察看一下。
因為這些地他都沒有去過,也沒法定位瞬移,方明隻能從縣城乘坐公共汽車。
方明先是到了程家村,他想一睹這從明朝就開始作為貢品的黃金梨。
本以為滿山遍野都是梨樹,沒想到並不集中。這裡幾棵,那裡幾棵,但總數還是不少,且看樹齡也都有七八十甚至百年左右。雖然是老樹,但仍枝繁葉茂。
“大叔,修剪果枝呢!”
方明來到一棵梨樹下,對正在修剪梨枝的一位中年人打著招呼,說著掏出一支大前門香煙遞了過去。
中年人看著慈眉善目,接過香煙笑了笑“嗯,後生有什麼事嗎?”
“聽說咱們這裡的黃金梨是貢品,怎麼都是些老樹,沒見有新栽的樹呀!”
中年人看著方明,露出驚訝的神色“你是外國人?現在恨不得石頭縫裡種上糧食,誰敢種果樹。這些老樹是老祖宗留下的,沒有辦法。如果是新樹,早就被砍光了!”
“那你剪下的這些樹枝乾什麼用?”方明問道。
中年人覺得今天遇到了怪人“乾什麼用?這能有什麼用,扔掉唄,不想扔就當柴燒。”
“那我跟大哥商量個事,我給你點錢,你把這些果枝都賣給我。”
聽到方明說要花錢買這些破樹枝,中年人哈哈大笑“要就抱走,這哪值錢。再說這是集體的東西,我哪敢收。”
方明最後還是給了中年人5塊錢,讓他把剪下來的果枝放在地頭,說自己每天會過來收一次。
中年人偷偷收起5塊錢,心裡直笑罵方明是個憨憨。
從程家村出來,方明又去了南蘇村和靈溝村。這兩個村的蘋果樹和桃樹雖然樹齡小,但相對集中成片,應該是過去集體栽種的。
采取同樣的辦法,方明為剪枝人留下買樹枝的錢。
經過幾天緊張的忙碌,方明把所有果木扡插枝條都扡插完畢,隻待長出根須便重新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