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分衛!
“嘿,申,你這是要去哪?你不是才剛回來嗎?”
“我去練會三分球。”
玩歸玩,鬨歸鬨,彆拿訓練開玩笑。
移動長城的三分球訓練時間還在持續,今天是第15天。
距離再提升1點下限的日子還有5天。
單看1天500個三分球,似乎很簡單。
但是想要持續不斷的連續30天完成訓練,難度可是呈現幾何倍增。
移動長城之所以被稱為移動長城,是有原因的。
長城不是一夜建成的。
籃球技術也是一樣。
12月2日,一支扛著“最穩健”招牌的球隊來了。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這支球隊的名字,熟悉nba的球迷肯定是如雷貫耳。
在申通的上個時空,這支球隊可是統治了聯盟整整15年,橫跨了3個10年,奪得了5座總冠軍。
他們是穩健+團隊的化身,將招牌式的擋拆+強弱側轉移球玩到了極致。
追溯馬刺隊的前身,這支從aba聯盟進入nba的球隊,原來有個非常難聽的名字達拉斯灌木叢隊。
在1973年,灌木叢隊從達拉斯遷徙至得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並正式更名為馬刺隊。
馬刺隊也是唯一一支從aba聯盟進入nba聯盟後奪冠乃至建立王朝的球隊。
喬遷之喜的第二年,他們就選中了4屆得分王喬治格文,曆史上第一位蟬聯得分王的後衛,也是除了張伯倫和喬丹之外,榮膺得分王次數最多的球員。
他曾創下過單節33分的得分記錄以及全場63分的驚人成績。
但格文個人的榮耀並沒有為馬刺帶來輝煌,因為同時期的西部還有另外一支更快更強的球隊“魔術師”約翰遜率領的洛杉磯湖人。
隨著格文被交易到公牛,馬刺隊隨之進入重建。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身高216米的大衛羅賓遜闖入大家的視線,擁有中鋒的身材,卻跑的比絕大多數後衛還快,堪稱是nba曆史上運動能力最強悍的中鋒。
那個時候,羅賓遜被媒體吹捧為“中鋒中的邁克爾喬丹”。
馬刺如願選中羅賓遜。
事實上,羅賓遜的第一理想並非打籃球。
他的偶像是比爾蓋茨。
沒錯,羅賓遜是一個理工男。
堪稱程序員中的秀兒。
在打籃球以外,天資聰明的羅賓遜還不忘時刻掛念著自己的課本和學習進度。
甚至,在海軍服役的時候,他還親自動手編輯了一款應用軟件時間管理。
一度在美國的海軍部隊中流傳甚廣。
進入聯盟短短幾年,羅賓遜就拿下了常規賽v、得分王、最佳防守球員、籃板王以及單場四雙的榮譽,34分10個籃板10次助攻10次封蓋。
如果不是因為和“大夢”奧拉朱旺的那輪係列賽,羅賓遜在聯盟中的地位或許會更高。
但他依然榮膺20世紀90年代的“四大中鋒”之一。
隨著97年鄧肯的加盟,聖安東尼奧馬刺進入了新的曆史方位。
鄧肯像是馬刺隊最需要的那塊齒輪,讓馬刺的精密變得無與倫比,而搭配的每一個零件,都仿佛經過了精雕細琢。
無論隊友是誰,馬刺的戰術都毫無疑問的建立在鄧肯在攻防兩端的巨大影響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