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說:“古時候要想在這麼寬的江麵上修橋,比登天還難。所以,以前這怒江上是沒有橋的,隻能通過這種方式過江。”
寧靜又問道:“我覺得這鋼索拉過去也不容易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還有,最早他們是怎麼想出來這個法子的呢?”
虎永剛有些顯擺地說道:“嘿嘿,有關這個問題,我以前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過。
電視上不僅僅那些男女老少,輕鬆自如地在江麵上滑過來、飛過去,而且他們還可以帶著小孩、背著豬羊一起從天而降呢。
你聽我慢慢和你說啊,關於這個過江溜索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年輕的傈僳族戀人,分彆居住在這怒江的兩岸。
這江寬水急的,這對戀人無法相會,隻能隔江而望,對對山歌以訴相思之苦。
有一天,大雨剛停下來,這兩人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江邊,對起了山歌。
就在這時,一道彩虹橫跨在怒江的兩岸。兩人受到了啟發,就在怒江上拉起了第一條過江溜索。
後來,這種便捷的過江方法,就流傳開來,被怒江兩岸的人們廣泛運用。”
寧靜說:“這雖然是個傳說,也不算神乎其神,倒有幾分的可信度。不過你還沒回答我第一個問題,這鋼索是怎麼拉過去的呢?”
虎永剛說:“你彆著急嗎,我正要說到這個問題呢。
古時候是沒有鋼索的,所以那時候用的是山上藤條做的溜索。
架設的時候,怒江兩岸各選一個力氣大的人,先用釣魚杆的線一端拴一個石子,兩岸的人同時對甩。
經過多次對甩,等兩個石子在江心纏繞在一起時,便由溜索所在的對岸,慢慢地把魚線拉過去。
而後那邊就把魚線綁上粗一點的麻繩,由溜索所在的這一邊拉過來。
這時,這方將溜索的一頭固定在立好的溜樁或江邊的大樹上,另一頭綁在麻繩上拉到對岸。
兩岸都把溜索固定好以後,再用木棍做成絞盤,把溜索絞緊,就算大功告成了。”
寧靜讚歎道:“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虎永剛接著又說道:“為了去了對岸,還能夠溜回來,這溜索一般都是要架設兩根,傾斜方向相反,來回就很方便了。
不過,這並不能一勞永逸。因為藤條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損,所以過一段時間,短則二、三個月,長也不能超過一年,這溜索就得更換一次。
到了現在,雖然橫架在怒江上的橋越來越多,但因為山高路遠,過橋要繞行很遠,這過江溜索仍然是兩岸傈僳族人的最愛。
隻不過溜索已經由過去的藤條變成了現在的鋼纜,溜板也被滑輪所取代,溜索變得越來越安全了。
我看電視上說,有的地方已經把這個溜索開發成旅遊娛樂項目,讓遠道而來的遊人,也可以親身感受一下這淩空飛渡的心驚肉跳!”
寧靜拍拍胸口,說道:“我看著就害怕!不要錢,我也不敢體驗!”
虎永剛笑著附和道:“我也不敢!”
又走了不到兩公裡,來到一個三岔路口。路牌指示往北就是原來的228省道升級的219國道了,通往福貢;
往西則是316省道,通往他要前往的魯掌鎮、片馬方向。
他看著往北219國道前方,突然來了一句:“咦,這什麼意思?好奇怪啊!”
寧靜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