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去華農搞定委培的事,羊東這邊的事基本都利索了,何平登上了回奉城的飛機。
機票是老|江讓人幫買的,這次來羊東何平總算是有點大老板的感覺了,怪自己以前太低調,受了不少苦。
這年頭的民航客機還是老毛子的,舒適度比較差。一路顛簸到了奉城,換乘火車,花了兩天時間,何平回到了平縣。
出去半個多月,感覺還是家裡好。
何平晚上到老丈人家蹭飯,飯後邊啃西瓜邊嘮嗑,主要是老丈人跟何平了解羊東,尤其是南山現在的經濟形勢。
何平說完之後,毛學山感歎了一句“差距隻會越拉越大啊!”
“沒辦法,舉全國之力去建設的特區,咱們比不了。”何平把西瓜皮扔進簍裡,接著道“經濟上無法趕超,也比不了,連行政建製都不一樣。咱們可以另辟蹊徑,條條大路通羅馬。”
毛學山自然知道何平說的“蹊徑”是什麼意思,平縣的經濟即便有韓屯的帶動也很難去媲美南山這樣的經濟特區,但社會主義不光是物質建設,還得有精神建設。
可惜“文化名城”的概念在這個年代還是超前了一些,大家也沒有經驗,想支持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倒是自家這個女婿,從頭到尾,信心滿滿。
何平跟老丈人討論了一會兒,毛春華突然插話道“你不在的時候謝晉導演打電話來,說《呂得水》上映了,改了個名字,叫《驢得水》。”
《呂得水》上映了?
想想時間從謝晉導演提出要改編也一年多了,還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上映後仍然叫《驢得水》。
“改天有空咱們去看看。”
何平說著有空要跟毛春華去看電影,劇創小組的朋友們卻早早已經看到了這部電影。
大家集體從電影院走出來,邊走邊討論。
“名字改的不錯,可電影完全缺少了原著的精髓。”
“我覺得還不錯啊,各方麵都做的挺好,畢竟何平的原著那麼優秀。”
“還是何平的原著太過優秀的原因,所以你才會覺得電影改編的有些平庸。說句良心話,拍的已經挺不錯的了。”
眾人隨著觀眾的大流走出電影院,看《驢得水》的人不少,但是相比前年《牧馬人》上映時候的盛況,卻是要差不少。
劉愛霞看著人群說道“《驢得水》的故事還是殘酷了一些,感覺受眾麵有點小。”
“何止是殘酷了一些,殘酷、荒誕、離經叛道,《呂得水》在何平的作品可以排進前三了。”
“才前三?”
“廢話,你把《福貴》和《許三觀》放在哪裡?”
《福貴》出版兩年多,在國內狂銷近千萬冊,早已成了國內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被奉為“一個男人的苦難史詩”,其內裡的嚴酷讓無數讀者為之垂淚扼腕。
而《許三觀》則是今年年初刊載,上個月剛剛刊載完畢,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廣大讀者們的熱烈追捧,被何平的書迷們譽為“繼《福貴》之後國內文壇又一經典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