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也知道這眼鏡架的事是樂平公主搞出來的,但越是這種明明白白的事,他越是不能挑明了說出來,所以楊堅這通怒火,他準備就此扛下了。
楊堅看著太子,氣道“怎麼不說話了?朕哪裡冤枉了你?你親近皇後,你那太子妃日日都去皇後處諂媚孝敬,若說這主意不是你出的,還會有誰?”
太子苦笑了一下,道“兒臣……兒臣當真冤枉!父皇冤枉了兒臣不要緊,莫要氣壞了身子。”
太子直喊冤枉,卻也不辯白,楊堅便知道太子準備認下這個罪名了。
楊堅稍稍消了消氣,緩和了語氣道“罷了,你母後既然想把那眼鏡要回去,給她便是了——”
正在氣氛緩和之間,一宮侍進殿來報“稟陛下——禮部尚書牛弘求見!”
楊堅輕輕‘哦’了一聲,道“朕都忘了,他要來跟朕商議選士之策——快宣進來吧!”
那宮侍應了一聲“是。”便退了出去。
不久,牛弘走進殿來,朝著楊堅和太子行了一禮“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也朝著牛弘頷首示禮“奇章公有禮。”
楊堅著人給牛弘賜了座,看著牛弘問道“牛卿此來,可是為國子學學子而來?”
牛弘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太子道“太子要裁撤國子學學子,廢太學、四門學及州縣學府,臣私以為此舉影響朝堂選士用人,望陛下三思。”
楊堅早就料到這件事會引起朝堂不滿,因為國子學裡的學子都是朝中官員,世家大族的孩子,這些人是日後朝廷所用的預備人才。
進入國子學的學子,不但不用繳納學費,朝廷每年都會發放補貼,這國子學對在朝官員來說,是他們後代進入朝堂的跳板。
可楊堅卻不這麼想,這些人不但花朝廷錢不說,他們還都是舊貴族一派。
以越國公楊素為首,如今朝堂還是世族當家。就算了換了太子,罷了高熲,對世家的傷害也是微乎其微。
就算日後楊廣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朝廷裡這些人都換下去,可新人也是從國子學裡選,換湯不換藥,世族當政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楊堅創造科舉製,一直效果不顯,其原因也是因為有國子學壓製寒門士子,使得寒門士子即便考上科舉,也無法在朝廷出頭。
所以,楊堅借著太子新立的名頭,讓太子去處理國子學的這幫人,企圖用這一招斷了世族代代為官的途徑。
楊堅一聲不吭,看了看太子。
這件事上太子仍舊是個背鍋的角色,楊堅不能直麵與世家的衝衝突,否則萬一鬨翻了,沒有轉圜的餘地。
這件事由太子來做正正合適,就算世家嚴重反彈,大不了說句小孩子不懂事,罵兩句就能遮掩過去。
太子對著牛弘開口道“奇章公可知,如今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共有多少學子?
朝廷每年補帖多少?學監修繕所需多少?
朝廷每年花費巨大,所得收益又是多少?”
牛弘愣了愣,這種經濟賬他確實有些算不明白,於是一時間並沒有應聲。
太子直接給出了答案“如今太學生員共計九百七十五人,他們的日常所用皆由朝廷補給。
不算房屋修繕,書籍所費,單就衣食住行,每個生員每年需要朝廷支出十一石米,六匹帛,車馬費五千錢。
若是在這個數字上,再乘以九百七十五,可以想象那是多麼大的一筆數字。”
牛弘皺了皺眉,道“太學之製自古便有,太學繼聖人之言,辨明理是非,弘法揚德,更是朝廷選任賢才之處,豈能就此廢除?”
太子歎了一口氣,直好接著道“可如今的太學不循古製已久。
近些年來,太學之內爭端頻發,太學生員的家中各自為政,連帶著在太學之中也是黨派林立。
就因為朝廷要從太學之中選拔人才,所以,許多人為了進入太學,不惜重金賄賂,而使真正有才學的人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