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劇組規模很大,乃至在魏老板印象裡,人比《慶餘年》和《琅琊榜》還多,僅次於《敕勒川》。
當然,這隻是魏陽的錯覺。
這主要和《知否》的題材有關,群像戲很多,而且以宅院戲為主。
動輒出現一大幫角色對戲,角色還要帶著丫鬟嬤嬤等龍套及其他背景板,現場一下子就被塞滿了,如果當天拍的“大戲”多,乃至感覺劇組顯得擁擠。
魏老板也隱隱的體會到了當年陳建斌拍《甄嬛傳》時候的感覺。
女人一多,現場是真吵啊!
雖然《知否》這幫人不像是《甄嬛傳》那些嬪妃們咖位多數大差不差,日常相對和諧,根據名氣還是有一定的等級圈子。
但架不住每個圈子人都多,小姐未必會和丫鬟們聊天,但丫鬟可以和丫鬟們聊天。
魏陽來《知否》劇組拍了兩天,隻要是群戲,導演一喊停,就是不停的嘰嘰喳喳。
其實這些女演員的聊天也談不上吵鬨,畢竟是大劇組,規矩還是有的,還有魏老板這個大佬坐鎮,更偏向於嘈雜。
不過這同樣挺煩人的,陳建斌或許是鴨子嘎嘎叫,魏老板是蒼蠅嗡嗡嗡。
但魏老板有一點比陳建斌強,那就是《甄嬛傳》隻有一個皇帝和幾個太監,往往逼的陳隻能去隔壁組找人玩。
而《知否》的男演員雖然沒有女的多,但湊一波人聊天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幾乎是魏老板進組不到三天,以魏老板為核心的《知否》男性小圈子隨之成立,魏老板也不用發愁聽這幫女演員嗡嗡嗡了,直接去自己的“地盤”聊天。
《知否》的這幫男演員,魏陽熟悉的不太多,除了紅狼,盛長柏這個角色沒換,其他幾個都換了。
齊衡這個角色是陳星旭,也就是上輩子《東宮》男主的扮演者。
據說劇組最開始的人選仍然是上輩子的朱一龍,但藍鯨魚的《知否》開拍晚了。
上輩子朱一龍演《知否》時是2017年,那時他還不算火,後來拍完《知否》,沒等這部劇上,就在2018年靠《鎮魂》紅了。
這個時空的朱一龍沒等拍上《知否》,就已經在去年靠《鎮魂》紅了。
當然朱一龍再紅,《知否》的體量和魏老板也足夠吸引他,給魏陽演男二絕不丟人。
但架不住他紅了之後片約多,檔期已經許出去了,想來知否也沒有時間。
所以《知否》劇組就再選他人,在這個時候,陳星旭憑借適合古裝扮相+顏值不錯+有一些貴氣和文雅氣質+尚可的演技等綜合優勢,最終獲得了導演的親睞。
魏陽當時知道男二是他,還覺得命運之離奇。
或許是老天爺看他搶了人家《東宮》的氣運不爽,才讓魏陽在《知否》拉其一把。
而飾演盛長楓的男演員也不太知名,至少魏陽是沒什麼印象,不過據說是中戲畢業的,常年在京城演話劇,演技十分到位。
看得出來,相比於《知否》女演員那邊一大群潛力無限的小花,男演員這邊星光黯淡的多。
但也難說,將來這幾位裡不會蹦出來幾個人才,娛樂圈從來不缺一劇爆紅的幸運兒,也少不了一些大器晚成之輩。
尤其是男演員,很多時候越老越吃香。
到了一定歲數轉型實力派,或者是殺進叔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魏陽重生這麼多年,雖然更偏向於靠金手指從“已知人才庫”挖掘人才,但同樣有很多人被他的蝴蝶樹效應所影響。
比如冪行當家一哥張彬彬,冰洋當家一哥茅子俊,珊瑚當家一哥張若雲,藍鯨魚二哥李家航等等。
都是因為魏老板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事業更加璀璨輝煌。
而且圈子裡也出現過一些魏陽上輩子從來沒聽說過的明星。
他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孤陋寡聞,後來才意識到,是這個時空被他影響後上位的“全新藝人”。
想想也可以理解,魏老板的搶了其他公司多少個優質項目,不可能魏陽搶完項目,人家公司就停工不乾了。
這些公司有些會拍上輩子後續拍的作品,而有些的項目則是魏陽上輩子沒聽過的影視,自然而然的,也會有因為這些“新劇”而冒頭乃至捧紅的藝人。
麵對這些人,自詡藝人百科的魏老板也會露出吳景碰上exo時的茫然和不解。
這都誰和誰啊?!
之前在《流浪地球》慶功會他就碰上一個當紅小花,據說是憑借一部青春劇成名的,人氣很拿得出手。
但魏陽隻看過她的熱搜,臉沒記住,見麵時連人和名字都對不上臉,當時兩個女演員一起過來,要不是魏老板習慣性的穩了一手,差點認錯人。
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明明是開卷考,卻碰上不認識的題,題型變換的太快了。
好在,魏老板現在根基已深,哪怕不開卷取巧,僅憑自身實力也能應付絕大部分的題………
一群大老爺們聚在一起,日常話題離不開一些體育、時政、曆史。
這天拍戲休息間隙,也不知道誰就把話題轉移到明朝了。
乖乖,這下討論就止不住了!
這些年明朝題材的劇在娛樂圈越來越多,明粉的東風也刮到了藝人群體,不聊不知道,一聊發現明粉還是很多的。
特彆是演盛長楓那哥們,聊起明朝來那是侃侃而談。
恨不得穿越回把文官集團和晉強全屠了,然後再把野豬皮扒皮抽筋,千刀萬剮。
那代入感,魏陽一度以為他姓朱,結果他姓陳,考慮到他也是鄂省人,說不定還是陳友諒的親戚。
不過拋開這位,魏陽也看得出來,這幫所謂的明粉,多數還是因為朱元璋、朱棣、於謙等少數明朝高光曆史人物,加上普遍反感清朝,所以對這個朝代有好感。
魏陽大概也是這個路數!
早先他真算明粉,喜歡明朝的開端是《明朝那些事》,然後被洪武永樂等高光皇帝圈粉。
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對明朝曆史有了一些相對仔細的了解後,雖然仍然有好感,但濾鏡已經很淡了。
一句話,封建王朝沒一個好東西!
包括現在拍的《知否》也好,之前那部《敕勒川》也罷,絕大部分的美好也都是建立在主角是貴族和皇帝等身份上。
如果主角是《知否》裡被棒殺的丫鬟,或者跟著高歡在玉璧城下衝鋒的小兵,觀眾恐怕就不會“心生向往”了。
魏陽很喜歡《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因為視角放在了小人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