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散朝之後,朱雄英直接就來了武英殿,身後還跟著徐子卿。
片刻之後,六部尚書也魚貫而入,就連五軍都督府在京中的高級將領,都出現在了這裡。
三位內閣大臣一看就知道,這是陛下又有大動作了。
果不其然,朱雄英坐下之後,直接開門見山的道:“諸位,今年的科舉馬上就要進入到殿試了,對殿試的題目可有什麼想法?”
這話問的,您要是沒定下來,會來問我們?
淩漢直接將這個問題甩了回去:“陛下,殿試的題目,一般都是由天子欽定,今年錄取的二百名士子皆是品學兼優之輩,臣相信定然不會讓陛下失望。”
朱雄英哈哈一笑道:“這是自然,朕想將今年的殿試題目定為如何看待大明的土地製度問題,你們以為如何?”
土地製度?
楊思義眼睛一轉,馬上就反應過來了,猜測道:“陛下可是想改革我大明如今的土地製度?”
朱雄英誠實的點了點頭道:“朕確有此意,最近朕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天子治國,自然離不開其他人的協助,從古至今,君王治國的方針都不同,張閣老,你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不如講講。”
張紞輕撫自己的胡須,自信滿滿的侃侃而談道:“回陛下,三皇五帝時期,還實行著禪讓製,那個時候天下為公,一切事務都要與天下人商議。”
“到了後期,儒家興起,協助天子治理朝堂,是為與士大夫共同以禮治理天下,百姓隻需要聽從政令即可。”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前元,前元粗鄙,特立獨行,凡事隻看重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死活,純靠武力鎮壓,是為以武治天下。”
“到了我大明,情況又有所不同,雖然取消了承襲的丞相製,改為了內閣製,但是對讀書人依然有所優待,所以臣認為,我大明是與讀書人共天下。”
張紞的一番話頓時引發了滿堂的喝彩。
“不愧是張閣老,果然學貫古今。”
朱雄英聽的也是連連點頭,很多時候,和這種大儒說話,總是會覺得受益匪淺。
“張閣老所言,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過朕有些不一樣的想法,鬱新,你是戶部尚書,你來說說,我大明如今有多少人口?”
作為一個合格的戶部尚書,這些數字自然已經刻在了他的腦海中。
“回陛下,如今我大明有子民一萬萬並七千四百三十萬人。”
這個數字很多朝臣還是相當震驚,明初的時候,民生凋敝,人口還不到六千萬,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人口就翻了三倍?這個速度是相當恐怖的。
朱雄英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這中間有多少農民?”
鬱新沉思了片刻後,大概估算了一個數值:“其中,大概有一萬萬並一千萬人,從事農耕生產。”
對於這個比例,朱雄英沒有任何意外,畢竟現在大明還是個農業社會,土地耕種依然是大部分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
“聽到了嗎?我大明絕大部分百姓依然是農民,所以朕覺得,咱們大明應該與這些農民共天下。”
“朕雖然是天子,富有四海,但是這些農民同樣是大明的主人,所以朕有意對土地進行改革,而且已經有了些想法。”
“這次錄取的二百名士子,全部下放,進行土地改革,實踐永遠是成長最快的途徑,如果他們能將這件事做好,那日後自然可以委以重任,如果能力不行,就老老實實的做些清閒的文職吧。”
其實土地改革並不是什麼新鮮詞,曆朝曆代的改革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這方麵,所以眾臣也沒覺得有什麼。
畢竟相對於之前朱雄英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已經不算什麼了。
隻有楊思義敏銳的意識到了不對,以他對當今陛下的了解,隻要出手一定會做的石破天驚。
所以他試探性的問道:“陛下,您打算將土地改革到什麼程度?”
朱雄英微微一笑:“我大明二十一省,共有耕地麵積約一千四百萬頃,除了漠北之外,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地主的手中,真正分到農民手中的是少之又少,彆的不說,就是在座的各位也都有不少的田地。”
“當然朕也不是怪罪你們,畢竟黃莊的地比你們加一起都多,朕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但是這樣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