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捷眾生相_大明捉鬼記:明朝那些魑魅魍魎_思兔 

第135章 大捷眾生相(1 / 2)

臘月十八,高第六百裡軍情加急快馬送信朝廷,奏報內容是林威剝奪了前線指揮權,從喀爾喀借來萬匹戰馬,準備在鬆錦會獵奴酋。

臘月二十,年假休沐第一天,快馬報捷,欽差鎮撫使收複廣寧,全殲前來救援的真虜,廣寧大捷。

林威忽視了一個問題,廣寧,就像大明君臣心中的一根刺,他沒有準備常守,各路奏報卻集體用了‘收複’兩字,連金啟倧也這麼說。

張維賢看到奏報完全沒有林威想象中的高興,而是眉頭緊皺臉色鐵青,林威不可能守住廣寧,錦州都夠嗆,彆說草原邊的孤城。寧肯到山裡都不該占廣寧,剛剛大勝,就給自己挖坑來個失土大責?

這個消息讓皇帝和‘有心人’很糾結,林威眼光敏銳、做事膽大,放到外麵果然有奇效,但需要可靠的佐貳官輔佐,一個既能影響他決定,又不會搶他威望的佐貳官。

大捷的消息在中樞醞釀了三日,臘月二十三中午,三百多親軍報捷信使從東麵隆隆而來。

“廣寧大捷,廣寧大捷,欽差鎮撫使林威奇兵出擊廣寧,斬首三萬,東虜落荒逃回遼東。”

“廣寧大捷,斬首三萬!”

“廣寧大捷…”

五城兵馬司對報捷信使入京早有準備,城牆上鼓鑼齊鳴,但他們叫嚷斬首三萬,把當‘托’的士兵閃了個大趔趄,不是斬首四千真虜嗎?

皇權特許報捷信使京城奔馬,馬蹄轟隆從廣渠門進入外城,沿著外城大街直奔正陽門,百姓們個個嘴巴大張,眼中全是不可置信,這是殺了多少人,才能讓戰馬掛滿首級。

轟~

突然爆發出的歡呼如同驚雷,把死氣沉沉的京城驚醒,無數人爭先恐後湧向正陽門的中樞廣場。

報捷信使來到金水橋,馬匹停下,親軍瞬間在廣場邊堆了一個京觀,如此勁爆的報捷方式聞所未聞,百姓越來越多,中樞衙門從來沒這麼熱鬨過,皇城守衛的托終於上線了。

“林都督威武,大明萬勝!”

“林都督威武,大明萬勝!”

……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整齊的高呼,後麵還有不斷擁擠過來的百姓,瞬間把整個長安街擠得水泄不通。

正陽門城門樓內,有很多‘地頭蛇’,林耀臉色鐵青的看一眼兒子,手指微顫,若不是身邊人太多,他保準會扇一巴掌這個富養的笨蛋。

西城指揮使是名義上林成的‘父親’,林耀的連襟,此刻拍拍林成肩膀,意味深長的歎氣一聲。

駱養性雙手抱胸,兩指捏著下巴胡須一臉得意的賤笑,大佬們強推林威,咱搭個順風車代價很小,收獲很大。

定國公、成國公、鎮遠侯、定西侯都在旁邊,英國公代表都督府入宮,他們不需要往皇帝身邊湊,但餘光不停瞟向東麵的六部衙門,個個臉上帶著計謀得逞的笑意。

這種報捷方式連驗功環節都節省了,一個時辰後,皇帝口諭邸報傳天下、太廟大祭,二品都督僉事鎮撫使林威晉升一品左都督、太子少保,賜蟒袍尚方劍,總理遼西前線軍務,依舊是欽差性質的‘臨時官’。

林威一下成為‘大官’了,標誌就是太子少保的虛銜,沒有這個虛銜,他就是個武將,就是個打醬油的鎮撫使,有了這個虛銜,他就是正兒八經的中樞朝官,以後不可能完全閒置,內閣為難了。

還是那句話,內閣再弱勢,他們也代表士大夫當朝,可以做九千歲的狗腿子耀武揚威,但不能背叛‘圈子’,否則後果比誅九族還慘。

內閣現在隻有四人,顧秉謙、丁紹軾、黃立極、馮銓,次輔丁紹軾並不是閹黨,但是個孤臣,皇帝的老師,清流中的清流。

四人此刻放棄度假,都在文華殿當值,顧秉謙拿著司禮監剛剛送來的皇帝批示,對專門寫聖旨的黃立極道,“黃大人,陛下聖諭明日快馬傳天下,讓天下臣民上元節前知曉大捷,為大明武勳歡呼。”

黃立極嘴角抽搐,“駙馬都尉不準參政,千年的規矩,下官若寫這道聖諭,死後都不得安生。”

顧秉謙聞言差點把文書扔掉,咬咬牙道,“林威不是駙馬都尉,他還沒有成婚。”

那你倒是自己起草用印呀!

三人內心同時給他一個鄙視,馮銓沉不住氣,嗬嗬笑了,“一千親軍、一千馬軍立此曠世奇功,封太子少保不為過。但林威是親軍子弟,都督府的蔭恩官,中旨鎮撫使,這些任命都未經過內閣,吏部僅僅是報備,一個小小的力士,不過年方十八,他有冠軍侯之才?都督府是不是過分了一點?”

顧秉謙輕咳一聲,“這位還真有點才,更有膽,首級就在外麵,我們懷疑無用,也無需懷疑。彆忘了,他身邊還有一個寧遠伯,老夫萬萬沒想到,跟隨欽差混日子的勳貴能立下如此大功。林威尚公主的聖旨內閣已經用印,不能怪人家陰險,隻能說我們失察。”

黃立極一愣,“如此說來,他應該封爵,那為何不借此提議封爵?”

“因為不夠封爵!”丁紹軾突然開口,“算計再精明也得注重臉麵,若林威殺四千真虜就封爵,大明朝的武勳人人唾手可得,這是刨自己的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一開口,立刻吸引了三人的目光,丁紹軾就在顧秉謙身邊,他突然拿過皇帝批示,“英國公還在禁宮吧?丁某去問個清楚,若讓內閣下這道聖旨,林威必須對照李成梁功勳,休想憑借一次大捷讓駙馬都尉做勳貴,更彆想勳貴外鎮領兵。”

顧秉謙一把攔住他,一臉賤笑,“丁大人說的好,太子少保、少保、太保,三師三少三孤,林威必須一步步來,否則我們不用印,讓後人頭疼去,或者勳貴自己找一個敢用印的人來當閣臣。”

丁紹軾點點頭,“這是當然!”

顧秉謙笑了,“這是朝政大事,內閣都去,否則我們都會被彆人戳脊梁。”

黃立極和馮銓立刻附和,丁紹軾也不疑有他,四人一起出門,到乾清殿求見皇帝。

…………

丁紹軾,史冊邊沿人物,但他不是小人物,估計很少有人關注過他,會是小說的重要人物,作者有必要浪費唾沫說說正史記錄中讓人迷惑的丁大人,以免後麵看的迷糊。

他很特彆、非常特彆,渾身籠罩在曆史迷霧中。

他的簡曆、立場、做事方式都非常‘有意思’,是一個讓人摸不著底細的官員。

萬曆三十五年,丁紹軾四十三歲才中進士,當時浙黨主政,一開始就備受青睞,授翰林院庶吉士。

這裡不得不先提另一個人。

這時候的首輔,是史上辭職次數最多記錄保持者,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誰?

是誰在16世紀就創造了這個記錄?

答案是李廷機(估計很多人沒聽過)。

他遇到萬曆皇帝最懶的時期,首輔一年都見不到皇帝一次,朝廷完全變成了一個廟,中樞三千京官上上下下全是泥塑。

一般來說,三請三辭是‘做人’底線,李廷機五年時間內,上辭呈123份,最後也沒辭掉。

估計他覺得這個數字不能再漲了,就此打住。

搞笑的事來了,竟然自己給自己下了一道公文,內閣首輔辭掉內閣首輔…拍拍屁股回家了。

朱明立國之初,朱元璋給官員定的俸祿太低,官員責任大,造成一個特殊現象,好多人撂挑子‘掛印而去’,人一多老朱大怒,但凡有人敢掛印‘不告而辭’,無論品階高低,一律削籍下獄抄家,老子讓你裝逼。

從此朱明二百年,再沒有官員敢未獲準的情況下掛印。

李廷機犯了大忌,啪啪打臉皇帝,所有人都為他捏了把汗,但是…萬曆‘忘’了,皇帝忘了堂堂首輔,天下都不可置信,但皇帝就是忘了…

滑天下之大稽。

(這期間內閣隻有兩人,李廷機和葉向高,後者莫名其妙就成了獨相,也是他第一次任首輔)

李廷機死了,皇帝才‘想起來’他是首輔,以最快的速度賜少保、諡號文節,嗯,還是美諡,讓那些辛辛苦苦的臣子噴血。

李廷機任首輔五年時間內,不僅頻繁請辭,還頻繁給自己準病假,一準就是好幾個月。

上梁不正下梁歪,丁紹軾就是‘追隨者’。

丁紹軾中進士後,向朝廷求了個恩情,回鄉接母親到京城生活,嗯,先翹班一年(這裡還有個常識,明朝禁止家屬跟隨官員上任,特殊情況必須得到禮部尚書、首輔或皇帝同意才可以,這是古代保持吏治清明的兩千年習慣,避免官員親屬在地方弄權為禍)。

不到一年,丁母病故,守喪三載,服喪期滿任原職,適逢湖廣宗室華陽王冊封,彆人嫌路遠不想去,他主動請纓去宣旨。

丁紹軾的騷操作又來了,到湖廣宣旨後,扭頭跑回家去了,一跑就是兩年(娘的,在職卻在家領俸祿,真讓人羨慕)。



最新小说: 開局弓箭手,滿天箭雨了解一下 青春校園日記鴨 青梅劍仙:開局百鬼噬身 都市開局暴擊一套房 一隻小啊小機甲 賽博格鬥 終將為遺憾 踏行廢土之我成為全民公敵 少主她回來了 要命,被禁欲大佬謀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