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誌。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清朝李毓秀’
《弟子規》是陳琦前世清朝秀才李毓秀所著,是李毓秀根據《論語·學而篇》延伸而來的行為規範體係,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朗朗上口,很適合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兒童們背誦。
《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和規範,是啟蒙養正、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樂意根據《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分為八章。
第一章為《總敘》,主要講的是教育為學之道。
第二章為《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為孝之道。
第三章為《出則弟》,主要講的是兄弟相處之道。
第四章為《謹》,主要是講修身之道。
第五章為《信》,主要是講為人之道。
第六章為《泛愛眾》,主要講的是處世之道。
第七章為《親仁》,主要講的是擇師之道。
第八章為《學文》,主要講的是學習之道。
《弟子規》是一部啟蒙學科中的經典。內容淺顯易懂,順口押韻,以精煉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的啟蒙教育。雖然在陳琦的前世,有很多所謂的學者、專家,將《弟子規》看做是封建禮教,看做是培養封建統治者奴才的黑規,是反動守則,甚至被一些彆有用心之人,當做是滿人統治漢人的工具,從而處心積慮的激化民族矛盾。
但是在陳琦看來,書籍從來就沒有好壞之彆,隻有懂和不懂的區彆。不管到什麼時候,懂規矩,懂禮貌都應該被否定,更不應該是錯誤或是討伐的東西。見到父母老人就應該有基本的禮教,而不是盲目的盲從西方或者彆的什麼狗屁文化,將沒禮教當做‘先進’,將懂禮貌看做落後。
並不會有人看過《梁祝》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後,就殉情自殺的;隻會學到對愛情和忠貞的向往。也不會有人讀了《離騷》就跳河學屈原的,隻會學到忠誠和氣節。文章終究隻是文章,我們既不需要誇大文章的影響力,也不要低估我們的孩子們的判斷力。
陳琦之所以會寫《弟子規》,是因為他在孔府藏書樓上看到了儒家幾位大賢在批注《為學篇》的時候,都在著眼於計較先為學還是先為人的這個觀點。而無視了孔師在《學而篇》中關於修身的基本要求,更有甚者在著書立說之時,指鹿為馬,胡說一通。根本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在陳琦連續讀完六本這類型的書後,陳琦這才用了一晚上的時間,寫了這篇《弟子規》,作為給那六本書的批注。但是因為他今天還要來參加文比大典,所以也就沒有將這弟子規拿來。
因此,在陳琦離開前才會特意的叮囑孔仁,將這篇《弟子規》收起來,希望能有些作用吧。
在孔丘和孔仁看完這篇《弟子規》後,兩人對視一眼,無奈的笑了。他二人在儒家經典研習方麵算的上大家了。陳琦的這篇《弟子規》,從文筆上來講,從行文上來講,都算不上精品,隻能勉為其難的稱之為上品。但是,在二人逐字逐句的進行詳解後,他們發現,這篇《弟子規》太適合他們草廬那種以教書育人為業的人了。尤其是那極具韻律的平仄音,更是非常符合小孩們的口語習慣。
突然,不知道是誰突然喊了一聲“這是什麼字體呀?為什麼之前沒有見過?”
喜歡我隻想當個鹹魚王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隻想當個鹹魚王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