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輝騎著車一路進了紅星軋鋼廠,跟相熟的工友們打著招呼,宣傳科的張明輝,在廠裡不大不小的也算個名人。
人長得精神,性格還特彆隨和,待人接物都很成熟,還是正式工,在廠子裡的名聲還不錯。
按說想找個好姑娘結婚,是很容易的事。
但很可惜,受到院裡名聲的拖累,很少有人給張明輝介紹對象,就是介紹了,也都是些歪瓜裂棗的。
60年代名聲的重要性,在結婚還有工作上麵,體現的淋漓儘致。經過三年學徒生涯,張明輝早就轉正了。
可是受到名聲的拖累,今年往上提一級的希望落空了,晉升的名額裡麵沒有他,估摸著再等個一兩年的才行。
用領導的話說,小同誌還要多曆練曆練。
張明輝沒在乎廠裡的決定,反正他也不靠著廠裡的工資過活,沒打算在廠裡升官發財。
院裡鄰居們就不同了,在軋鋼廠上班的鄰居們,這兩年晉升都特彆緩慢,往往都是比彆人慢了一兩年,才能晉升一級。
劉海中也晉升到了七級鍛工。
院裡的鄰居們不甘心,找過廠領導,一句話就把他們懟了回來。
“你們院名聲臭成這樣,廠裡讓你們在這乾就不錯了。想鬨的話,就把你們調到下麵分廠去。”
不能開除你,可以變著法收拾你,弄得院裡鄰居們,一個個的都沒了脾氣,隻能回家跟媳婦孩子們訴苦。
這一訴苦,有個人遭殃了。
誰呢!
曾經的管事大爺,一大爺“易中海。”
院裡的大媽嬸子們聊著,聊著,就談起了院裡名聲為什麼這麼臭。溯本追源,當初要不是易中海開會逼人家捐款。
哪會出這麼多事,院裡名聲能弄得這麼臭嗎?
名聲不臭的話,大家工資肯定還能多漲個一兩級,這可都是錢啊!聊得興起的大媽嬸子們,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了易中海。
就是他起的壞頭,敗壞了院裡的名聲。
易中海修鞋的手藝日漸提高,每個月賺得不多,但是足夠自己生活了。院裡他的名聲不好,就躲著大家夥兒,不跟他們來往。
易中海以為自己不再院裡活動,就能避開這些是是非非,沒用,大媽嬸子們,冷嘲熱諷天天變著花樣譏諷易中海。
你易中海下班之後,躲在屋裡不出來,沒關係,大家都在水池旁高聲談論,指桑罵槐的罵著易中海。
“什麼太監,絕戶,喪良心,虛偽透頂。”
躲在屋裡的易中海,當時差點被罵的抑鬱了,要不怎麼說易中海性格堅韌不拔呢!
一段時間之後,易中海自娛自樂,外麵罵著,他在屋裡喝著小酒,還打著節拍,唱起了京劇。
60年代京劇是四九城最火的曲藝節目。被稱為“國粹。”
“四大名旦”、“南麒北馬”等人的藝術已臻至境,新一代代表人物也羽翼豐滿、成派立戶。
北京京劇團的馬連良、譚富英與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