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武風流雙修的我無敵了!!
唐軍在渡過黃河後,依舊勢如破竹。
沿途元軍節節敗退,幾無還手之力。
究其原因,非他,實乃忽必烈昔日抽調各地精銳南下之遺患。
如今,那些精銳已成潰兵,尚未能重新整編集結,
而各地新募民兵,又如何能抵擋唐軍這如狼似虎的雄師?
因此不到半月時間,應天府、大名府兩地就落入唐軍手中。
見此情形,林塵這才下旨停止北伐。
此次北伐,他算是收複了大半個北宋故土。
隻是,這不到三個月的鏖戰,就讓唐軍死傷過十萬,糧草輜重消耗更是不計其數。
臨安橋玄這裡已經上書向林塵叫苦了。
所以,他眼下更需要停下腳步,整頓兵馬,消化戰果。
汴梁城。
這座曾經輝煌的北宋都城,在唐軍鐵騎的踐踏下,已然改換了天地。
林塵,這位英明的唐王,自然在此地肩負起處理各地政務的重任。
他此刻的境遇,與曆史上的朱元璋頗為相似,都是憑借南方的力量,揮師北上,一統中原。
但很顯然。
臨安這座南宋舊都,已經不適合作為國都了。
而這汴梁,也不是什麼好地方。
作為平原四戰之地,在沒有穩固的燕雲十六州作為北方屏障之前,蠻夷之敵一旦渡過黃河,便可直逼汴梁城下,其地理位置之不利,可見一斑。
這也是為何趙匡胤在定都汴梁時,就編練大量禁軍以護衛都城。
然而,隨著最精銳的一波北宋禁軍被驢車戰神趙光義全部送了之後,北宋禁軍就成了個笑話。
最後,到二帝被牽走放羊去時,城內禁軍竟然開弓放箭都需要賞錢。
當真是可笑至極。
不過眼下,汴梁還是能發揮既定作用的。
作為中原樞紐,連通水網漕渠,有通商之便。
在林塵還未拿下燕雲十六州之前,可把汴梁定為陪都。
就在唐王殿下思考之時,有親兵匆匆來報。
看完奏折所寫內容,林塵眉頭微皺,而後舒緩開來,嘴角抿起一抹冷笑。
“當真不知所謂!”
奏折當中所寫的家夥,便是北地漢侯們。
他們似乎還未認清形勢,還以為能像是在元朝之下,在自己地盤當王侯。
“責令楊誌率左路軍前去鎮壓,但有不投降者,皆剿滅!”
對於這些北地漢侯,林塵沒可沒有多少耐心與其討價還價。
反倒是剿滅這些積累百年的漢侯大家,能收獲不菲的錢糧軍械。
這些東西應當能讓橋玄不再上書抱怨國庫多麼多麼空虛了。
於情於理,林塵也不會放過這些北地漢侯。
當然。
這些人裡麵不是沒有聰明人。
在看出唐王心思後,便有數家選擇交出兵權和地盤。
對於這些識時務的漢侯,林塵自然多有優待。
例如家中子嗣賞賜官職,入朝為官,家中積財不予追究等等。
與此同時,林塵深思熟慮,決定調遣陸秀夫前來汴梁,主持厘田清丁之策。
隻因中原之地雖然富饒,但在蒙古的粗獷治理下,其利益大多落入鄉紳大戶之手。
這些鄉紳大戶隻需繳納元朝所需的稅賦,便可肆意壓榨佃農平民,無人敢加以製約。
當然,此番不光是陸秀夫一人來汴梁。
他下旨將臨安的大臣班子搬了個空,連帶著此次科舉的士人,也都要來汴梁參加殿試。
此消息一出,臨安反應各異。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今後臨安怕是要丟了國都之位。
畢竟南宋偏安南方,定都臨安本就是無奈之舉。
因此這讓住在臨安百年的一些富戶大臣,有了另外的心思。
一時間,舉族北遷的世家大族,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