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剁手黨”的理想之地_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 第274章 “剁手黨”的理想之地

第274章 “剁手黨”的理想之地(1 / 2)

在漢興二年1672年),黑山今澳洲帕默斯頓附近)鋼鐵廠一名高級工匠發明了反射爐和攪煉及輾壓法。

攪煉可以除去鐵水中的炭素,輾壓是用輾壓機代替鍛鐵的打鐵錘,這一發明的革命意義,不僅在於大省燃料,更重要的在於把每小時的鐵產量較此前提高了十倍之多。

漢興十四年1684年),弋陽今澳洲西南城市柯利)鋼鐵廠一名工程師發明了熱風法煉鐵,既省煤,又省時。

這一係列的技術革新,使齊國的鋼鐵不斷增加,至永隆元年1730年)全國鋼鐵產量達一千八百萬噸,八十多年間,增長近三百倍,幾乎占整個世界鋼鐵總產量的80。

這使得早在四十多年前,齊國就已經是鋼鐵出口第一大國。然而更重要的技術革命還在煉鋼工業方麵,因為機器製造離不開鋼。

漢興五年1675年),在太祖皇帝的提點下,皇家科學院工業研究所聯合大興鋼鐵廠弄出了坩堝煉鋼法,可以非常輕鬆地煉出優質鋼。

這個煉鋼法雖然不很完善而且成本又高,但一直被采用到現在,成為齊國各大鋼鐵廠最主要的生產方法。

隨著動力燃料和鋼鐵工業方麵的技術革命推進,給齊國的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準備了物質條件。

在工業革命初期,齊國絕大多數的機器都是用優質木材由手工製造成的。這種機器,產量小,成本高,效率低,不耐磨,大都由使用專用機器製造廠和使用機器的工廠聯合製造,斧鑿刀削,不適於大規模工業發展的需要。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齊國采用蒸汽錘和簡單的車床為木製機器製造一部分金屬部件,手工木製機器開始部分地被代替。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逐漸開始用機器製造機器,建立起初步機器製造業。

隨後,壓延機、切削機、機錘、銑床、鑽床、旋床等陸續發明,齊國的機器製造業最終建立起來,進入機器製造機器的時期。

要知道,齊國自建國起,人力資源的極度匱乏就一直是個致命的硬傷。在政府每年拿出大量財政資金加速移民、增加人口數量的同時,齊國還將無數的南洋土人強征為苦力,用他們的累累屍骨和無數生命為漢洲大陸的開發和工業的進步,蹚出了一條帶血的發展道路。

因而,為了最大程度的節約勞動力,齊國政府和工業企業也在不遺餘力地加大機器製造業的投入,儘量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從而獲得相對優勢的生產成本。

而占據了絕大多數勞動力資源的農業生產也迫切要求技術革新,需要將更多的人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

漢洲大陸廣袤而遼闊,陸續開墾出的耕地麵積更是與日俱增,相對於不豐的農業勞動力,也催生了大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工業方麵的技術成就,恰好給這一要求提供了實現的條件。

於是,新式的播種機,刈草機、收割機、打穀機等紛紛出現,形成了農業方麵的技術革命,為工業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產原料和足夠的糧食保障。

工業革命的順利進行,使齊國的商品生產迅猛發展。國內外貿易的增長,市場的擴大,以及國際聯係的加強,空前大量的商品和原料急需遠程運輸,一切都對交通運輸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漢洲大陸孤懸海上,遠離周邊主要海外市場,這就迫使齊國不得不大力發展和推進海上運輸業,積極提升船舶製造技術。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齊國所建造的船隻速度越來越快,型製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在泰平二十五年1729年),一艘排水量達八千噸的全鋼製蒸汽船下水後,雄心勃勃的齊國造船廠隨即開始準備建造滿載量超過一萬噸的巨輪,從而能繼續鞏固齊國第一大船舶建造國的地位。

漢洲幅員遼闊,麵積廣大,而且各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可以為齊國的工業發展提供最為充足的原料。

但是,漢洲不像神州大陸,有長江、淮河、黃河、珠江之類的大江大河,也有江南密如織網的溪流水道,商業連通和物資往來,可以經水路自由通達。要是肯多花些錢財和人力,還能修建大量運河,從而得以貫通南北,縱橫東西。

漢洲諸多河流大部分皆為季節性河流,而且水量不豐,通航條件極差,即使花費巨大成本,疏通河道,開建運河,但效果並不是很大。

儘管,在建國初期,也修築了一些公路,但囿於低效的馬車運輸,都顯得無濟於事,特彆是煤炭、鐵礦石等大宗礦產的運輸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好在,齊國很早以前,便不計成本地投入巨額資金和人力物力,研製蒸汽機的應用,在為工業生產提供更高效率的動力輸出同時,也開始逐步摸索和試驗將其安裝在“大型馬車”上,從而引發了一場顛覆性的陸地交通革命火車誕生了。

蒸汽船的廣泛應用,不僅使齊國成為第一個現代海運國家,更重要的是開辟了世界海洋運輸的新時代。

而鐵路運輸和鐵路技術的發展,則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並將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商業聯係也越來越緊密。

新鐵路不斷興修,迅速代替了公路運輸的主體地位。泰平七年1711年),齊國重要鐵路乾線已經基本建成。至泰平十八年1722年),齊國已有鐵路機車七千五百多列,到了永隆元年,可以說,齊國的鐵路係統基本已告完成。

從齊國工業技術改革方麵來看,這一進程開始於工作機的發明和應用,完成於“生產機器的機器”的係統發明和應用。

從工業門類的革新來看,與後世英國的工業革命過程所不同的是,齊國采取的是輕重工業並舉的發展模式,以政府強勢主導為推動力,在不到八十年的時間,就逐步完成了輕工業和重工業兩部門革新進步。

總的來說,整個工業革命的過程,就是齊國工業化的過程。它以工業的機械化為主流,旁及農業的機械化和交通運輸業的機械化。

它之所以不像後世英國那般自發地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而可以利用輕工業投資少,周轉快,利潤大這些可觀有利條件,積累大量工業資本,最後為重工業的發展創造厚實的經濟基礎。

蓋因,齊國缺的是人,而不是錢。

在建國初期,齊國便陸續在漢洲大陸發現了大量的金銀礦,使得齊國手中握有“花不完的錢”。

再加上,齊國通過兩次漢荷戰爭,一舉確立了齊國在南洋地區的霸主地位,從而可以肆意掠奪和壓榨南洋諸島上的土邦王公。

無數的土人被強征為苦力,淪為齊國大大小小礦場的廉價“雇傭勞工”,土邦王公積累數百年的財富成為齊國經濟發展的“潤滑油”,無數肥沃的良田為齊國的工業發展提供充足而穩定的農產品來源。

更不消說,齊國還一頭闖進了這個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地區——印度境內,從而為齊國的工業製成品提供了一個極為龐大的消費市場。

第一次齊印戰爭又稱齊莫戰爭),齊國重創莫臥兒帝國,徹底踹開了印度地區的半掩的大門,再無任何勢力可以阻止齊國對印度殖民活動的擴大和深入,使其成為齊國予取予求的超級“大血包”。

工業革命中,機器的普遍應用,機器大工業在生產中開始占據絕對統治地位,使齊國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千百倍於往昔。

從乾武八年1650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齊國工人每個工作日的生產率平均提高了約三十倍。

此前,製針工場裡,每個工人每天生產可以生產四千餘枚扣針,工業革命後,利用專業的機器,一個工人每天可以生產高達五十萬枚扣針。紡織品行業中,在新的織機未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棉花消費量從2.8億公斤增加到13億公斤,幾乎消耗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棉花。

工廠製度下的機器大生產,使得社會商品的價格不斷降低,在增強了齊國對外競爭力的同時,也惠及了整個社會階層。

例如,乾武十年1653年),一公斤棉紗價格為八角五分錢,到了永隆元年則隻有八分錢。



最新小说: 替身死遁後,京圈大佬急瘋了 豪門修真棄少 遊神星曌 綜影視:狐狸精在後宮殺瘋了 截運道師 偷香仙醫 失落玫瑰 靈氣:複蘇之路 新婚夜,植物人大佬他不裝了! 宮鬥考證?我靠擺爛躺上皇後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