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鹿鼎記,韋小寶成神!
韋曉寶看完信件後,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緊迫感。
第三旅是滿員編製的6千人隊伍,再加上葛西聯隊,總共有人的龐大部隊,竟然就這樣離奇失蹤,若是真有個三長兩短,對天地聯軍的打擊將是無法估量的。
想到此,韋曉寶不禁陷入了沉思。
楊司令在信中特意提到讓蘇荃和雙兒兩位武林高手前往協助,這說明事態的嚴重性。
然而,韋曉寶此時卻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否具備足夠的實力去應對這一切。
他心中暗自思忖我現在是修真修士,很凶很凶的那種!
不過,修真之事畢竟太過玄妙,且充滿了未知。
他深知修真之道不可輕易示人,因為世人大多修煉武藝,而修真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更何況,數千年來也未見有人真正得道成仙,世人往往將修真視為一種騙取香火錢的伎倆。
因此,除了他的三位夫人、何姐姐和樸管家外,無人知曉他們正在修仙的秘密。
然而,麵對眼前的危機,韋曉寶知道他必須擔當起來,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他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心態,然後吩咐樸管家道“樸管家,你留在家中,我們要立刻前往阿波郡。”
說完,他便轉身向內室走去,準備收拾行裝,迎接即將到來的神秘挑戰。
韋曉寶帶領著蘇荃、雙兒以及何惕守這四位佳人出城之後,並沒有著急催促大家前行,而是叮囑她們三人可以放慢腳步,不用著急追趕上來。
隨後,他便獨自一人以驚人的速度疾馳而去,猶如閃電一般,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竟然達到了每小時230公裡!
與此同時,楊林率領著一營士兵提前出發了三個時辰。他們選擇沿著寬敞的官道策馬前進。
大約半個小時過後,韋曉寶追上了楊林等人。
“楊大哥!”韋曉寶一邊興奮地呼喊著,一邊迅速停下了腳步。
聽到後方傳來熟悉的呼喊聲,楊林立刻勒住馬匹,回頭張望。
當他發現來人正是韋曉寶時,心中雖然略感詫異,但對於韋統帥那出神入化的《神行百變》步法的厲害之處早已有所領教,因此並不覺得有多麼驚奇。
“統帥,您來得可真是迅速啊!”楊總司令麵露喜色地說道。
“楊大哥,快快跟我講講這三路軍現在究竟是個什麼狀況?”韋曉寶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今日清晨,負責向前線戰士運送物資補給的隊伍通過飛鴿傳書回報,稱其根本無法尋得第三路軍的蹤跡。不僅如此,他們在劍山上坡處發現了部隊行軍所留下的足跡,但上山之後卻不見任何蛛絲馬跡,就好似這支軍隊憑空蒸發一般,實在是怪異至極。”楊總司令神情凝重地回答道。
“那麼,那座劍山又是怎樣一番情形呢?”韋曉寶繼續追問。
“此山名為劍山,乃是倭國南海道(現今德島四國島)的首屈一指的高峰,向來被視為修驗道的神聖之地。”楊總司令解釋道。
“修驗道?這又是何物?”韋曉寶對這個陌生的詞彙充滿好奇。
“修驗道實則為一種融合了神道教與佛教教義,並尊崇山嶽的日本密宗佛教。”楊總司令進一步闡述道。
密宗佛教,韋曉寶腦海之中突然閃現出這樣一幅畫麵一隊和尚正在大路之上艱難地行走著,他們身穿袈裟,麵容憔悴,顯然是一群苦行僧。
\”此事必定與這些密宗佛教有所關聯,看起來這些倭國和尚的修行造詣相當深厚啊!\”韋曉寶喃喃自語道。
\”是啊,在軍中談論起武藝,雖然宮本武藏劍聖前輩的武功最為高強,但他此刻正陪同八夫人鎮守石見郡。此地唯有統帥的大夫人、七夫人以及何前輩的武功堪稱頂尖。因此,屬下冒昧請求統帥派遣她們前來協助作戰。\”楊總司令說道。
韋曉寶瞪了楊林一眼,沒好氣地說道\”她們還在後方,我會先行一步抵達戰場。那麼,此處距離劍山究竟還有多遠呢?\”
\”大概還有差不多百裡之遙吧,按照現在的速度估計再有三個時辰應該就能抵達目的地。\”楊林語氣肯定地回複著。
然而這區區百裡路對於此刻的韋曉寶而言,也就是不到二十分鐘的腳程而已!
\”你們隨後跟上來即可,我先趕過去打探一下前方狀況。\”韋曉寶交代完畢後,立即施展出《神行百變》功法,身形如電般疾馳而去。
\”統帥大人,劍山環境險惡異常,您獨自一人貿然前去實在太冒險了\”楊林的勸阻之言尚未說完,轉眼間便發現韋曉寶已經如同鬼魅一般從他的視野範圍內徹底消失不見。
楊林驚愕得嘴巴張大到幾乎無法合攏,但轉念一想到自家統帥擁有火統都打不倒、雷電也劈不死的神奇能力,對於這種超乎尋常的速度倒也慢慢接受並釋然了。
二十分鐘後,韋曉寶終於來到了劍山山頂的三井寺。這座古老的寺廟坐落在山頂之上,俯瞰著周圍的山脈和山穀。它承載著濃厚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價值。
據說,倭國的密宗佛教分為唐宗佛教和天台宗佛教兩個流派。其中,唐宗主要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而天台宗則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這種宗教信仰的差異體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多樣性。
三井寺作為倭國天台宗的總部,規模宏大,令人驚歎。整座寺廟占地1740畝,幾乎占據了整個劍山頭。
寺內廟宇林立,建築風格獨特,彰顯出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髓。這些廟宇曆經歲月的滄桑,見證了無數的曆史變遷。
然而,儘管曆經多次戰亂的洗禮,三井寺曾多次被燒毀,但它總是能夠浴火重生,重新屹立於山頂之上。
正因為如此,三井寺又被賦予了“不死鳥”的彆名,象征著它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