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明沒想到吧,我還活著!
獨孤佳偉的東天竺占領計劃完成後,便開始推行自己的貿易規劃。
獨孤佳偉在東天竺和錫蘭兩個行省推行棉花、茶葉等種植,在他的規劃裡天竺這裡隻需要生產原料就可以了,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從市場上購買。
“大人,外麵德裡蘇丹國使者求見。”副官從門外走進來向正在處理事務的獨孤佳偉彙報。
“那就帶使者進來吧。”獨孤佳偉停下手中的筆回應道。
很快副官將德裡蘇丹國的使者帶進來,那使者一見到獨孤佳偉就質問他,為什麼要占領那麼多的小國,獨孤佳偉也沒有多說什麼,就告訴使者我東宋在這裡是沒有什麼惡意的,隻是想做生意而已。
德裡蘇丹國的使者見他這樣說,也是半信半疑,但也不說什麼,本來德裡蘇丹國對東宋呑並這些小國就沒有什麼在意的,畢竟自己也管不到,而且這次來是來向獨孤佳偉商議事情的。
“獨孤大人,我國蘇丹陛下對貴國吞並這些小國沒有想法,我這次來是為了與貴國商談支援的事情。”德裡蘇丹國的使者說道。
獨孤佳偉一聽他是來商議事情的,來了興趣,便慢慢聽他講。
德裡蘇丹國的西北方一個叫帖木兒的蒙古人國家逐漸崛起,這些年一直侵擾德裡蘇丹國的邊境,蘇丹菲魯茲沙一世剛繼位的時候也曾出兵攻打過帖木兒,結果損失慘重,大敗而歸,自那以後菲魯茲沙一世就再也沒有主動出擊,為了防禦帖木兒入侵,常年在西北駐有大軍。
但是這兩年不知道怎麼了,周邊的一些國家一直出兵侵擾,使得菲魯茲沙一世不得不把西北的一部分軍隊調往各邊境,這樣就給了帖木兒可趁之機,又大量派兵侵擾,這讓菲魯茲沙一世很是無奈。
當聽到這時,獨孤佳偉笑了,但德裡使者並沒有注意到。
後來有人向菲魯茲沙一世建議,去找一下東邊的那些宋人,說不定可以讓他們給自己一些幫助,於是菲魯茲沙一世同意了,這才派使者來找獨孤佳偉的。
獨孤佳偉聽他說完,也是在思考要不要幫,如果幫,應該怎麼幫?
於是獨孤佳偉先讓人帶德裡使者下去休息,自己則找來上官饒超,兩人共同商議要不要幫德裡蘇丹國,最後兩人決定要幫,但是有條件的。
之後德裡蘇丹國與獨孤佳偉等人經過商議決定,東宋給德裡蘇丹國武器等援助,必要時東宋會出兵支援,而德裡蘇丹國則認同東宋在東天竺等地的統治,並允許兩國自由貿易。
解決完這些事情後,獨孤佳偉又開始在東天竺等地推行一種莊園形式的種植方式,按照規劃哪裡種什麼,哪裡不種什麼,這樣可以提原料的規模生產。
除此之外,獨孤佳偉上書東宋朝廷,希望朝廷可以規範貿易行為,東宋朝廷根據獨孤佳偉的奏書,製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商貿法》。
此法規定民間的商會必須有東宋朝廷頒布許可令才可以從事海外貿易,此外在海外從事商貿必須遵守東宋的規定,不得私自宣戰等。
這個法令一經推出,直接將之前的西洋商會給摧毀,因為之前他們的特權全部被剝奪,西洋商會之所以會吞並很多商會,成為最強大的那個,就是因為之前東宋朝廷給予了他們大量特權。
現在沒有了,雖然依舊很強大,但沒有之前那樣輝煌了。
經過獨孤佳偉的整頓,東宋朝廷徹底控製了天竺到蓬萊的商業航線。
在獨孤佳偉的預想中,由天竺為中轉站和原料生產地,在天竺生產原料,然後運往蓬萊加工,之後經天竺賣往西方。
之所以在天竺生產原料,是因為這裡自然條件較好,且人口勞動力多,完全可以承擔原料的生產。
獨孤佳偉要做的就是推進東天竺等地的農業種植,以及開通和擴大前往西方的商業航線。
獨孤佳偉在推進天竺農業種植就很難,當地人幾乎沒有種植的經驗,必須一點點的教他們,這需要時間,無奈獨孤佳偉隻能慢慢推進當地種植的同時,派一支船隊向西去沿途拜訪各國,希望他們同意開放市場。
而現在東宋國內的各種商業貿易可謂是蓬勃發展,各種海上商路都被開辟起來,南洋各地的交流也有了大的提升。
公元1372年,獨孤佳偉派遣前往西邊的船隊到達了第一個國家波斯,此時的波斯在中亞這裡還是很強大的存在。
東宋的船隊使者求見了波斯皇帝,波斯皇帝並沒有親自見他們,而是讓大臣接見了船員。
東宋的使者與波斯大臣商議通商的事情,本來波斯皇帝是不同意的,但是由於多年的對外征戰,使得現在國庫空虛,最後波斯皇帝勉強同意了。
雙方簽證了一份通商協議,後東宋使者在波斯待了幾天後繼續向西去,在紅海他在東宋的據點停靠,在這裡的東宋人介紹下,使者與馬穆魯克的國王見了麵。
雙方經過友好的商議,最終決定允許東宋來這裡經商。
通過這一次航行,東宋可以說打通了向西的商路。
並且這條航路大部分被東宋所控製,東宋可以通過這樣一條航路,實現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
正當東宋朝廷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一場旱災則打破了東宋朝廷那脆弱的政府機構,迫使東宋皇帝趙文海不得不進行全方位的政府改革。
公元1373年,蓬萊大陸發生了一場乾旱,本來是沒有什麼大事的,但是由於東宋朝廷官員工作效率極低,且機構設立臃腫,使得這場乾旱的情報沒有及時的送往中央,雖然沒有多麼大的人員死亡,但這事讓皇帝趙文海認識到東宋朝廷必須進行改革,改變之前效率低下的狀況。
於是乎趙文海在一次上朝,借著這個事,試探的提出改革朝廷的想法,以羅任洲為首的大臣們大都表示認同。
趙文海看到朝臣們的反應,很是高興,表示各位都是我大宋的忠良之臣啊。
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需做各方麵的準備與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