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凶猛!
下麵的人都知道這樣的事情,虛報也要有一個底限,忠國公如何會不知道。他雖然是繼承得來的爵位,但人家的叔父可是大乾最能打仗之一的忠成侯,出發的時候會不告訴他這些?
明知如此,還敢把戰報寫的如此之詳細,那隻能證明一點。這位少年忠國公一定是取得了大捷。或許功勞並不如書信中寫的那麼誇大,但打敗了蠻軍,抓了蠻人的事情是不會有錯的。
想到就算是打上一半的折扣,那也至少是五千蠻人的戰果,費青鬆又怎麼會不驚訝,甚至心底裡還生出了妒忌之意。
新州距離蠻地是最近的,摩擦也是最多的。縱然如此,這些年來,費青鬆手中滅掉的蠻人又有多少?
加一起也不過就是五千眾而已,且這還是死了萬名士兵以上,用了兩倍代價換來的。
在看沈傲的書信中怎麼寫的。收拾了近萬蠻人,自家損失加上帶傷之人也未到五百,這就有些太嚇人了。
這個戰績已經完全的壓住了自已的勢頭,這讓自稱老將的費青鬆情何以堪?
即然沈傲能給自己來信,說明情況。想必同樣的信件也會送往大梁城。到時候乾文帝自然是可以看到的,真到那個時候,會不會因此對自己有看法?
會不會認為這些年來,自已鎮守新州之地,不堪一用?
想到自己在奏折中總說蠻人如何的強大,不可力敵。可是放在一個少年身上,竟然可以取得這麼大的戰果,誰強誰弱豈不是高下立判?
倘若這一戰是忠成侯沈雲義打下來的,費青鬆的心理還會好過許多,畢竟人家也是成名的老將,且當初沈家兄弟可是被人認為最能打仗之人。敗給他並不丟人。
可現在是少年國公自己所為,取得了如此的戰果,這就讓費青鬆麵子上很難看了。
這一刻費青鬆的心情又豈會好過?
好在的是,信件的最後,沈傲提議與新州兵聯合,說是如果蠻人前來說和,便一口答應他們就是。隻需等待蠻人大軍退去,便直追而上,收複之前蔥嶺丟的一切失地,把蠻人重新趕回蠻地去,這算是給自己立功爭取了機會和創造了條件。
“義父,我們要聽信這位少年國公的嗎?如果是他誆騙我們,冒然出擊,豈不是容易中了蠻人的圈套。話在說回來,就算是能收回失地,但因此會惹來蠻人的記恨,那倒不如座山觀虎鬥,看著蠻人與忠國公拚一個你死我活,然後我們再尋機出兵力挽狂瀾豈不是更好?”羅海開口了。要說他也知兵之人,不然不會想到這樣的主意。
費青鬆又何償沒有這樣想過?
但在仔細考慮之後,他便把這個想法給直接滅殺了。開什麼玩笑,座山觀虎鬥?看似是很不錯的一步棋,可若是真的這樣做了,那得罪的人就多了去了。
先說不管是新州兵也好,還是沈傲所帶之兵,都是大乾的武裝力量吧?任何一方受損,乾文帝豈會高興?
一旦讓皇帝對自己有了看法,他現在的位置還能座穩嗎?
再說真這樣做了,得便宜的是蠻人,他們是不會感激自已的。相反一旦打敗了沈傲之後,怕是會馬上揮兵東進,這樣一來,新州的危局還是無法解開,這不是自取其擾?
最後一點,選擇了此法,就等於是把沈家給徹底的得罪了。雖然說費青鬆並不害怕,可是因此一來,大家都知道自已是什麼人了,以後新州有難,還有誰會願意來幫助自己?
沒有看到想要出手相助的忠國公是何等下場嗎?
此前車之鑒就擺在麵前,再去求助誰,誰不得我思量一二。如此這般的話,怕就算是以後新州被蠻人所占,也不會再有人出兵助陣,這個後果想想便是嚇人。
所有的後果都不是費青鬆可以承擔的,他便隻剩下了一條選擇,那就是配合這位少年國公的計劃。且這樣做,也有好處,自已可以收複失去,弄好了,還可以重創蠻兵,怎麼看都是大功一件。
這就是沈傲的厚道之處。雖然這封書信中多數是為了他自己的目地和計劃,但也是給足了費青鬆好處,如此一來的話,豈還有拒絕之理?
“好了,海兒。我們與忠國公都是大乾之臣,相互壓輒的事情是不能去做的。即然忠國公取得了成績,我們要做的就是配合好他,爭取擴大戰果。這樣,你把其它幾位將軍都叫過來,我們好好的商議一下。”
費青鬆還是很快的做出了決定,也是最為正確的決定。
義父這般說了,羅海自然不敢置疑,答了一聲諾後,這便轉身去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