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李泌絕對是個傳奇人物。
《三字經》裡有這樣的句子“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前麵兩句說的是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
後麵兩句說的就是李泌。
李泌是北周太師李弼的六世孫,七歲的時候,有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說他是個神童,七歲就能作詩,皇帝召見,當場以圍棋為題命他作詩。
神童李泌的故事因此被寫入《三字經》而流傳千古。
李泌成年後恃才傲物,不願意像尋常人那樣通過科舉走入仕途。
天寶年間,隱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獻上《複明堂九鼎議》。玄宗想起李泌的神童故事,於是召他入朝講授《老子》。
李泌講得非常出色,玄宗又讓他待詔翰林院,輔佐太子李亨學習。
李泌曾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和安祿山,楊國忠於是誣稱李泌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李泌乾脆脫離官府,“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當張哲翰見到李泌的時候,這位神仙宰相正穿著和普通道士一樣的青色道袍,手拿拂塵,站在空曠的三清殿正堂侃侃而談。
李泌的年齡比李白小多了,也就三十多歲的樣子,麵容消瘦,個子不高,一點都沒有世外高人的風範。
看“高適”領著張哲翰進來,李泌停住了高談闊論,起身相迎“不知太白兄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為了走劇情,張哲翰此時恢複了李白的模樣,開始胡扯“豈敢豈敢,得以聆聽長源高論,如醍醐灌頂。”
“長源”是李泌的字,李白和他同為翰林,稱呼官職的話就都是“李翰林”了。
“不知太白兄此來所為何事?”李泌這句話像是劇情開關。
張哲翰開始各種關鍵詞“昨日在朝堂之上,宰相楊國忠與高力士就安祿山之類的節度使權力激辯,聖人未置可否,不知長源可知內情?”
“楊國忠心懷叵測,安祿山遲早反叛,我早有預言,奈何聖人昏聵,不聽良言!”李泌情緒激憤,張哲翰知道開場白來了。
“長源何出此言?”這種時候多說話就可以了,引著他往下說。
“太白兄可知,為何楊國忠要誣陷於我,為何安祿山也要加害於我?”這是準備自問自答的節奏。
“不知。”
“起因都是因為我寫的那首《感遇詩》,詩中觸碰到了他們不可告人的秘密!”
“什麼秘密?”
“楊國忠和安祿山相互仇視其實並不是因為李林甫,那隻是個借口和幌子,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楊貴妃。”
“因為貴妃?”張哲翰看了看身旁的“楊貴妃”,大感意外。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為了能夠攀附廟堂,將楊貴妃的三位姐姐先後送進宮中,但效果並不如意,最後決定將楊玉環也送入宮裡。但外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楊玉環已與安祿山私定終身,早有私情。楊國忠此舉無疑是棒打鴛鴦,活活拆散了一對佳偶。”
“原來如此!”張哲翰這感歎還真的是發自肺腑,這劇情真的是太狗血了。
“你想想看,如花似玉的楊玉環和比他大34歲的老頭在一起,怎麼能不天天思念情郎嘛,安祿山被彆人搶了女人,能不恨得刻骨銘心嗎?”
“楊貴妃不是收安祿山做養子嗎?”沈騰不解地問道。
“那是欲蓋彌彰,糊弄老頭子的,而且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有更多機會見麵啊。”
“長源說得有道理。”張哲翰又看了一眼“楊玉環”,你看你惹了多大的禍。
“安祿山恨楊國忠在情理之中,而楊國忠當年就恨安祿山拐跑了他的籌碼,後來又害怕安祿山把往事捅到聖人那裡,所以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長源意欲何為?”
“我現在做的事都是太子李亨的授意,聯絡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儀、仆固懷恩、李光弼等忠心的將領,早做防備。”
“太白如何才能為太子分憂?”
“我如今分身乏術,太白兄若肯助一臂之力就太好了。”李泌說著,取出一樣東西,“兄可持此物去聯絡高仙芝和郭子儀,告知太子意圖。”
張哲翰接過一看,是個很小的有點像香爐的東西,暗紅的赤銅色,三隻腳架著個圓球。
但它應該不是個香爐,香爐是半球形的,這是一整個圓球,上半個圓球好像是個蓋,上麵鏤著個太極圖。
伸手一觸碰太極圖,圓球變成了半圓,整體像個三足圓鼎,底部鐫刻著八卦。
應該就是個劇情道具吧,張哲翰正想把它扔進玉帶艙,沒想到出現了神佚物光幕提示
■
【名稱老子八卦爐】
【類彆道具】
【屬性無】
【等級無】
【功能煉器】
【技能無】
【狀態可使用】
【備注老子煉丹製寶時所用的無上寶物,置於兜率宮,爐上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爐內有四大天火之一的六丁神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
這就是《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扔進去煉出火眼金睛的爐子?還真有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