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最後的營地(上)_迷途在1643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迷途在1643 > 第二十章 最後的營地(上)

第二十章 最後的營地(上)(1 / 1)

迷途在1643!

晚飯後,大家聚集營地中央,5人組宣布行程的最後目標營地長治,明屬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不過,我們沒有必要在長治城府占腳,可在周邊選一地,特彆是資源豐富,氣候相比西北是最好的地方。

西北苦寒,我們要到達長治可能是最大的努力了,不能最往前行了,走不動,也走不下去了,一路行來大家也深有感觸了吧,在明朝開大卡車就是苦逼,我們不去太原因為明年的兵災,形勢比人強,時間不等人,在這苦寒之地選一個有利於我們能發展壯大的地方很重要,按我們現在的速度到達長治可能還要大半個月,查到明朝的官道在古縣鎮沿著昌源河經武鄉改為涅河,後又名為濁漳河,直到黎城,是的,營地就住在黎城,這樣不必去跟長治潞安府裡麵的這些大老爺打交道,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經過5天的跋涉,遙遙望見了太原高大的古城牆,在一個叫做石千峰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王德發帶著吳一來到了丁三公子的馬車前,說道“三公子,我等在此作彆,帶來點薄禮請收下,禮雖不多,可在寧武關三公子出力解圍,我等感激不儘,些許禮物也難表謝意,請收下。”

吳一把野營小拖車裡的東西快速搬到馬車後架上,2箱方便麵,20包鹽,一箱瓶裝雪碧,一套不鏽鋼套盆。

丁三公子道“本想一起進城儘地主之誼,知道你們這一路過來,避人耳目,就不相求,某實不相問大人要去哪裡,在此一彆,多謝一路照顧,就在此彆過,一路順風。”

王德發一稽首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它日如有相見之時,請到黎城。”說著,又摸出一把瑞士折疊軍刀,君子之交淡如水,身無它物。此物送予三公子,留作紀念。

推讓許久後,丁三公子馬車先行一步,折向東進城方向而去。

車隊繼續前行,繞開太原城,一路向著古縣城而去。

丁三公子此時心朝起伏不定,心頭的疑問是越發大了,手裡拿著瑞士軍刀,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所授之物精美絕倫,能多把小刀折疊一起,刀片鋒利異常,所用之材不是平常鐵器可比,再看所贈之禮物的不鏽鋼盆,麵如鏡,輕巧而堅實,非金非銀,滑如玉,可大小套在一起,精密異常。

還有哪些叛逆之言,最後送的話,太原必不保,早作打算,這乾係太大,回去後,也不想隱瞞實情了,還是稟報給父親大人為好!

太原到祁縣城的古縣大約有一百公裡,要是在穿越前也就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在明朝就不一樣了,能3天到就不錯了,從古縣鎮起,就要進入山區了,沿著昌源河一路往東南,進入山區後,這路就不好說了,路麵比平原上要好,全是用石頭鋪平,沒有什麼爛泥路,最差也是碎石,最大問題是坡度跟寬度,隻能一路前行一路挖掘,走走停停,花了10天,才行進了一半,在北山關的地方,動彈不得,兩邊全是千米以上的大山,就中間昌源河長年衝積出來的一塊平地,方圓有15公裡樣子,在這裡折向東,不沿著河流走了,一條彎延小路盤山而去,問了當地百姓,就是這條路前往武鄉縣再到長治,這條路正好一輛馬車能過,有的地方寬度不到2米,而我們的卡車寬度起碼要有3米,車隊不得不又停了下來。

張恒一說道“那就挖,把路挖寬,一天挖3裡,10天也就挖到武鄉縣了,好在路兩邊的山坡不是石頭,全是風化後的黃土泥石混合岩土,挖起來不難。”

北山關有坐城門樓,這裡也是一個關隘,因為這個關隘不是重要關口,平時來往的商隊也不多,所以守門兵丁就由一個小旗部值守,城牆門樓用磚石包砌,上有門樓,還算高大,城內駐一個百戶所,在武鄉還有一個千戶所,因明末衛所凋敝,在這窮山惡水中生活艱難,早就逃了一大半,留下的衛所兵平時就靠著這點城門稅過活,一個個苦哈哈地縮頭縮腦。再說守門衛所兵,被前隊李衛部跟朱康、好玉林給看管起來了,車隊就進駐在了城門內,有一片大白地,原是校場,現在成了車隊的營地。

關城內中間是一條被壓實的黃土路,路二邊是幾十戶人家,這些全是衛所的家屬,也有外來商號的幾個商鋪,房屋全用黃泥築牆,古人就是死腦筋,特彆在山西這邊和關外,他們認為磚頭是用來造墳墓的,要不就是修建城牆,有錢人家也隻是把門頭用磚砌,造房子用的就是黃泥磚,也就是土坯。

街道二邊全是低矮的土坯房,還有圍牆,說的這個低矮是門的高度就是屋頂的高度,張德發帶著李衛部幾人,用鹽和麵粉跟當地人換驢馬吃的草料和黃豆,起先當地人不願,全呆看著,隨你怎麼個叫喊都沒用,可是明碼標價,把大米、麵粉、鹽全放在不鏽鋼盆裡,可以隨便看,隨便嘗啊,引誘著當地人,粒粒相似白白的大米,沒有一粒碎的,雪白的麵粉,沒有一點雜質,天啊,如雪的鹽,細得跟麵粉一樣,一老婆子實在眼饞了,問張德發道“真的可以嘗一下?”

張德發道“老鄉啊,來來來,這點給你嘗嘗。”說著就抓了一把鹽,放在了老婆子手心裡。

老婆子用另手指在鹽上一戳,慢慢放在嘴裡,等覺眼前一亮,轉身就走。

不一會,帶著一老頭,還有2個年輕後生杠著一麻袋東西就來了,說是要換鹽。

張德發說道“你這麻袋裡是什麼啊?”

其中一後生說道“回老爺的話,這是黃豆,不過品相不是很好,乾癟不勻,隻能當馬食。”

在張德發的認知中,買賣時總有人把不好的說得天花亂墜,看這後生很厚道,把自己的東西先說明品相不好,這就很難得了。其實山溝溝裡的人,全是很誠實的老實巴交農民,更彆說在這個交通不便的明朝了,早就前麵說過,有些人,一輩子也沒出過自己的村子。

張德發也不打開查驗了,接著說道“一袋黃豆換一袋鹽,10斤白米,或是10斤白麵,請問這位大爺,大娘你是要米還是要麵?”

這一問可就難住了這一家人,2後生說是要麵,山西人的主食就是麵,不吃米,可老漢卻要米,為什麼呢?米可以熬粥喝,10斤米熬粥可以吃許多天,還可以在粥裡放些彆的吃。可麵就不能跟米一樣了。

這一爭倒是圍了許多人來看熱鬨,先前沒人過來看,現在熱鬨了,有些人偷偷地用手指頭點一下鹽,嘗嘗一下,立馬又走了。

最後,王德發說道“不要爭了,這樣,我給一包鹽,5斤大米、5斤白麵,這樣不就成了。”那老婆子一拍大腿道‘好咧,就這樣。

這一家人拿著換來的米麵歡歡喜喜地走了,不一會。陸陸續續幾乎全堡城的人家全來了,有草料,有大豆,赤豆,綠豆,玉米最後連蕎麥麩皮,黃米杆子也來換。

張德發有意放水,也就全部收下,每家都能領到米或是麵,每家全有鹽,一到晚上,全堡城裡家家戶戶都能吃到大米粥,白麵饅頭跟過年似的,一後生說道“哈哈,這幫傻子,用這麼好的米麵,精鹽換我們快發黴東西。”

那老漢用筷子一敲後生的頭道“小子你懂什麼,他們是故意給我們的,人心,懂不懂。”

另一後生道“爹,聽說他們把趙百戶大人給關起來了。”

那老漢長長地歎了口氣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啊。”

謔囉!謔囉!老漢又吸了二口粥道“看那幫人不簡單,男男女女全穿了胡人衣著,再看看那些大車,這種車軲轆老漢活了快60了,從來沒見過。”



最新小说: 文野:文豪集郵手冊 暖男渣男的情場之戰 初兒情緣:封珩的守護之路 四合院:三大爺求我當侄兒 1937從上海到重慶 她一朝出嫁,我出家 原始部落:馴龍大巫師 天地訣,唯我獨尊 火影:當鳴人和佐助成為兄弟 半坡道人傳